体罚就像安乐死,不能准许也不能放弃


 

七岁的汪探朋到岳阳老家读二年级可谓是大开眼界,不但见到了原始山水,吃到了环保食物,还目睹了农村学校各种各样的体罚。一个同学喜欢打闹,被老师脱掉裤子打屁股;一个同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抓住脑袋往课桌上磕。至于打手板、下跪、驱逐出教室罚站,就是家常便饭了。但对于探朋来说都是新鲜事,前些天,她妈从北京过来探望,她悄悄禀告。她妈惊悚地问我,老师是不是虐待狂。我说,这里的老师很正常,不过是继承了几千年的教育传统而已,相反是我们有些家长不正常,忘记了“教不严,师之惰”,以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将老师从“天地君亲师位”上拉下来,做学生、家长和金钱的奴隶。

我做过小学教师,现在又是家长,我认为体罚就像“安乐死”,政府不能准许,但老师也不能放弃。第一,体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第二,体罚有其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记得小时侯,我在这所学校读书,也打过架,也迟过到,但从来没有受过体罚,不是老师偏爱,是因为老师相信我不是故意的。即便如此也不纵容,总在批评别人的时候眼睛扫我一眼,让我心生愧疚。他们决不会体罚一个总体优秀的孩子,他们知道好学生脸皮薄,响鼓不要重锤打。(我这辈子上学十几年,期末考试从没得过第三名,总在第一和第二之间,可以查证。)

我对探朋说,你要想不受体罚,就要保持前几名的成绩,前几名的品行,要知道一个整体优秀的学校和整体优秀老师是不会滥用体罚的。另外,棒槌底下出好衣,棍子底下出好人。只要运用得当,体罚可以让浪子回头,可以震慑其他同学。

事实上,探朋现在更用心学习了,更尊重老师了。“惟楚有才”的秘密大概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