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十年的邓永强:终于等到移动互联的春天


守候十年的邓永强:终于等到移动互联的春天

 

发布时间:2011-01-27 05:44:06

 | 时代周报 | 115期 |  评论 (0)

本报记者 李瀛寰 发自北京

“移动互联的春天已经到了。”2011年1月18日凌晨,邓永强在微博上写下了这句话时,心情颇为兴奋。

十年之后,他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春天。

第一批网民

邓永强高一就喜欢上了计算机,此后在他25年的生命里,计算机是他的挚爱。当然,他的挚爱中还要加上后来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背着双肩包,笑容爽朗,亲切而干练的邓永强,一身的IT“范儿”,说到激动处,语速颇快而且全情投入,让人根本看不出这是个已到不惑之年的人。

1987年的中关村,远不是今天这般高楼大厦,真的像个小村庄,有点狭窄的柏油路甚至都没有马路牙子,路两旁是高大的杨树。已经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学生的邓永强,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与此同时,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日后被称为“中国硅谷”的 中关村开始起步。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广东佛山工作之后,1995年,应一位在佛山大学网络中心工作的清华师兄之邀,邓永强首次登录水木清华以及一些国外网站。由此,邓永强一头扎进了互联网的天地。

“灌水、拍砖、获得第一个Email、第一次网友聚会、成为深圳在线的第一批网民……”1999年,邓永强从广东辞职,回到北京,回到久违的中关村。这一年,对邓永强来说,有两件大事发生,而且记忆深刻。

一个是业界人所共知的第一次互联网热潮,中国人第一次知道“纳斯达克”,同时有众多传统PC行业的大腕开始了互联网创业。邓永强在一旁,一边用心看着,一边忙着另一件事,与维纳斯计划有关。

维纳斯计划和有关微软垄断的争论,是1999年前后国内IT界评论的热点之一。邓永强以新浪IT业界论坛、8848 IT论坛等为阵地,与当时占据主流的“民族主义”舆论作了长时间辩论,因此邓永强那个“IT99”的ID也名声大噪。

2000年之后,第一次互联网热潮很快破灭了,关于维纳斯的争论也渐渐淡了下来,但在这个过程中,邓永强却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领域:移动互联。

探路移动互联

“维纳斯计划有些内容与手机炒股有关,虽然当时还没什么3G上网,但有些公司在上海、深圳做用手机上网的事情,互联网热潮中,也有一些公司在做无线 互联概念,如美通无线公司。当时,联想收购了一家公司叫赢时通,也与手机炒股有些关联。我当时觉得,这样的公司真是不得了。”这些仍在憧憬中的手机应用, 磁石一样吸引着对新技术特别敏感、对新应用非常好奇的邓永强。

2000年,正当邓永强痴迷地琢磨移动互联时,又遇到了一个好机会,从此就把邓永强套在了移动互联这辆战车上。

那一年,美国Palm公司找到清华,商谈一些合作。邓永强与Palm公司在本地的负责人—一个香港人交流多次,为了深入沟通,邓永强还特地去了一趟香港。

“2000年时,网络泡沫已经破灭了,苹果做PDA那时做得很失败,惠普康柏做的Pocket PC也失败,这时的Palm公司成了硅谷最有想象空间的公司,估价非常高,也是业界的信心。”当时Palm公司挖了一位来自索尼公司的人做CEO,而且已 经有了类似于后来苹果iTouch的构想。一度,PDA(掌上电脑)的代名词就是Palm,也是智能手机领域的先驱者。

2010年,Palm公司已经被惠普收购,曾经的明星企业已经风光不再。因为太熟悉了,今天的邓永强对Palm的评价很中肯:“Palm当时只有移 动,没有互联。Palm公司太保守,他们认为,电话交给诺基亚去做,我们做好娱乐就行了,没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回头看,如果当初Palm迈出那一步,就算 日后不是苹果,至少也可以和苹果分庭抗礼。”

在邓永强看来,当时Palm公司的实力并不比苹果弱,工程师对技术很痴迷,也很热忱。

虽然后来没有与Palm合作,但却让邓永强开始深入了解PDA,深入理解移动互联。2002年左右,再次出现在朋友面前的邓永强,已经是清华大学移动互联研发中心的主力干将了。而这个移动互联研发中心,就是从研究Palm做起来的。

其实,当时,整个科技产业界,从电信到PC再到互联网,主流企业都在谈融合,一体化融合网络、无线上网、3G,都是热门话题,3G牌照还在欧洲拍出了天价,直接导致2002年前后的电信低谷。

人人都觉得未来将是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是,落脚点在哪里?

发出这个疑问的邓永强,彼时坐在西三环边上的一家餐馆里,对面是两位媒体圈的朋友。2003年初夏的阳光打在邓永强脸上时,他一边与朋友们交流着对移动互联网未来的看法,一边也在思考、整理着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觉得这个领域前景乐观,想象空间比PC更大。但当时手机硬件、软件、服务都不完善,移动互联只是概念。”尽管热爱、尽管有热情,但邓永强骨子里仍是理智而冷静的,他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自然也就拒绝了一些诱惑。

总是不乏冒进之人,永远有人要抢先试水。

正如美通无线公司CEO王维嘉在2008年的一次反思中所说:“做得太早了也不好。”美通是世界上第一个做无线股票交易机的,比市场早了10年,曲 高和寡;美通也是中国第一个做无线互联网的,早了7年;2003年,美通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手机联网游戏,但是市场2008年才会起来,提前了5年。当时 的王维嘉被称为无线互联领域“孤独的呐喊者”。

类似美通无线的公司还有不少,如分众无线。今天,当市场真正起来时,这些公司已经听不见什么声音了,能够孤独跋涉并一直挺立的公司毕竟不多。

这一时期,邓永强有过一些机会,可以加入到试水者的队伍中,但邓永强还是认为时机不到。最重要的是,邓永强找到了自己能认可的“移动互联之路”。

新技术在大众市场应用起来之前,往往是在军队、行业先开始。

邓永强坚守在清华大学移动互联研发中心、清华大学语音技术中心,参与创办了北京得意音通公司,利用PDA和语音技术,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为公安、 环保、物流、数据管理等行业做解决方案,以实现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等工作。通过PDA和声纹识别的方案事实上就是跟移动有关,像物流行业尤其需要PDA进 行管理。

除日常工作外,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邓永强喜欢交朋友,也喜欢在论坛上臧否网事,学习知识,交流经验。

借力苹果真正进入角色

变化说来就来。

2006年,改变移动互联产业的大事和影响邓永强的大事同时发生了。一个是苹果即将推出iPhone,一个是邓永强认识了首次创业成功后准备移民去澳洲的清华师弟王江。

几年来,邓永强已经习惯了和美国硅谷保持信息同步,时刻关注着大洋彼岸那个叫苹果的公司。

“2006年底,苹果iPhone马上就要出来了,我们看得非常清楚。我对苹果iTouch很熟悉,也知道乔布斯的路数,iPhone是一款真正基 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国内第一批从事手机游戏开发和运营的王江对此也有同样的判断,再加上其他校友,于是,邓永强彻底转型,几个校友联手,开始真正进入 移动互联网。

“PDA和SP已经没有前途了,这时我们就壮士断腕。但是如何转型,选择哪个领域?我们认为,新的事业要有成长空间,要有题材,但最好不涉及运营 商、不涉及版权、内容不敏感,这样下来,真正能做的就是移动互联应用。”校友们投资,邓永强挑头,北京品味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邓永强带领下,经过10多个月的精心研发,网站推出了“搜吃搜玩”的手机免费软件,以“搜”为核心,有一个像百度和谷歌一样的搜索框,用户可以在框内输入任何和餐馆有关的关键字,就能在几秒钟之内获得相关的餐馆详细信息。

除了有非常实用的餐馆介绍和招牌菜的推荐,还能直接查看精准地图,并能随意放大缩小,确定餐馆的详细位置;更方便的是,按一下电话图标,就能拨通餐馆的电话马上订位、咨询。

2008年,“搜吃搜玩”一经推出就立即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欢迎。

“我们自己当时基本上也是孤注一掷,冒着非常大的风险,毕竟资本也很现实,我们自己先凑了几百万元,做了起来,摊子不大。”创业团队基本都是30多岁的人,做得非常慎重,而且经过风浪,抗风险性强,不太看重眼前利益。

虽然移动互联市场已经起步,搜吃搜玩也放到了苹果的应用商店,但想要得到市场的回报,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2008年,我们的弹药用完了。再加上金融危机,小公司扛不过风浪,所以,我们一商量,就把几个关联项目整合了,把大船小船整编成舰队,原来的天 使投资人王江成了船长,带领大家一块做。”整合后的公司就是北京市活力天汇科技公司,除了继续做搜吃搜玩,还在开发新的应用航班管家—基于手机、为高端商 务人群提供从查询到订票,再到接机的全程服务。

2008年底,3G牌照发放,在畅想了十年之后,3G终于问世,而这,才是推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终极武器。

去年,当已经习惯用手机发微博、玩LBS的切客一族大量涌现时,活力公司的航班管家上线,搜吃搜玩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活力还先后开发了基于LBS(地理位置)的“冒泡”和“冒泡拍拍”这2个客户端;基于地图搜索的“酒店管家”客户端也马上发布。

“美国苹果公司还主动联系我们,把航班管家、搜吃搜玩客户端放入它们在大陆的电视广告和重点推广计划中。”苹果公司的广告为何要加入活力公司的产品 呢?说来也有趣。邓永强介绍,去年他们把这几个应用放到苹果的App Store中,没多久,在国内全部的iPhone下载应用排名中一度领先,引发了美国苹果公司对这家中国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商的关注。

去年iPad火爆之后,各大厂商、各个平台的平板电脑相继问世,移动互联的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层次明显提升。

“目前用户数已超过100万。”邓永强说,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不同产品线打通,让冒泡与航班管家、酒店管家更为有机地结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移动互联不是“忽然而来”的,是邓永强守候了十年,才如期而至的。

十年之后,邓永强的激情一如往昔,甚至更强烈了,他每天奔走在与各方人士洽谈合作的路上,一方面做好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他和李易等朋友一起,举办各种论坛,尽自己的力,推动移动互联产业的进步。

邓永强是个典型的广东人,“广东人不来虚的”,务实、乐观、坚强、吃苦耐劳、随遇而安,有商业头脑和创业传统。

邓永强喜欢拿《叶问》作例子,佛山人做事有点像打咏春拳,创业的过程也是如此,要低调忍耐,但是,一旦爆发,则一招致敌。

“功夫简单、实用、直接,不摆花架子,出手就打中要害。”邓永强说道。

 

中国互联网13年大事记

1998年关键词:张朝阳、Imac、Windows98、新浪

12年前,姜丰年在《门户大战》一文里介绍了在美国出现的两个新概念:网络门户和门户大战。一夜之间,国内的ICP(网络内容服务提供 商)、ISP(网络服务提供商)一拥而上,也纷纷向门户网站挺进。搜狐网创始人张朝阳在这一年的9月15日推出了Sohoo2.0版,明确宣布要做中国第 一网站,网易也全面改版,朝着中文网络门户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这一年,乔布斯的Imac问世,苹果扭亏为盈,微软的Windows 98悄然发布。新的互联网时代来临了。

1999年关键词:电子商务、国产手机

1999年初,《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来到中国,指出了席卷全球的电子商务浪潮。
这年春天,在北京外经贸部做网站的马云突然从苦闷中苏醒过来,建立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第二年的7月,阿里巴巴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
1999年电信领域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国产手机”。中国科健、海尔、TCL等30余家厂商宣布已经或即将推出国产自主品牌的手机。

2000年关键词:互联网泡沫、并购

产生于千禧之年的互联网泡沫,宣告了对喧嚣无理性的90年代互联网的终结。
在资本的冷遇中,并购似乎成为抵御寒潮最常规的手段:搜狐并购ChinaRen、联想并购赢时通、Tom并购163邮局、携程网收购国内最大的订房中心现代运通公司、盈动并购香港电讯……

2001年关键词:网络收费、软件企业上市、腾讯QQ

2001年年初,中国移动全球通号码的每一位手机用户都接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通知:从2月21日起,信息点播费为通信费+信息费,其中通信费为0.1元/ 条。在这场收费的较量中,腾讯成了这一年最大的赢家,QQ、卖企鹅玩具、移动QQ收费、插广告,腾讯在这一年赚得盆满钵溢。
数据表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从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间,规模最大的前20%企业中只有1/3生存下来,活下来的企业中,只有1/5仍然居于前20%之列。
在互联网股票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软件企业却成为一个特例,国内两大企业软件公司纷纷选择在这一年上市。软件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2002年关键词:门户网站多元化、B2C、易趣、电信分拆

经历了自2000年以来的严冬,国内互联网行业开始在2002年实现了轻微的回暖。搜狐、新浪、网易在这一年相继宣布赢利。
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电信业江湖,分拆、上市、并购的戏剧继续在上演。5月16日,原中国电信第二次进行分拆。总的来说,互联网气候在这一年始回暖。

2003年关键词:网络财富、融资并购、第二波上市浪潮、开放二级域名

就是在这一年,阿里巴巴每日新增供求信息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3-5倍。尤其是在非典时期三个月内,达成交易的企业占总数42%,业绩逆势上升的企业达52%。
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的财富价值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融资并购消息接连传出。12月10日,携程网登陆美国纳市;12月17日,慧聪国际在香港创业板正式上市交易;在随后的几年里,百度、腾讯、盛大、TOM也将纷纷登上大洋彼岸的股市。
3月17日,信息产业部宣布CN二级域名正式开放,用户可以在顶级域名CN下直接注册域名,这是中国自有域名体系以来第一次重大变化。

2004年关键词:上市、收购、搜索

首先是汹涌而来的第二轮境外集体上市热潮。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使原本写在纸上的财富真正变成了真金白银,也创生出一大批身家过亿的网络财富新贵。丁磊、陈天桥、马化腾、李彦宏、马云、梁建章……
国内,搜索引擎已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开辟新一轮“搜钱运动”的主战场。搜索引擎成为继短信、彩铃、网络游戏之后2004年国内互联网市场上新的竞争热点。

2005年关键词:盛大收购新浪股份、百度上市、版权之争

2005年2月18日,盛大在纳斯达克公开市场上成功收购新浪19.5%的股权,成为新浪最大的股东。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融资1.09亿美元,李彦宏一跃成为国内五大首富的行列。
而国内另一家大型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却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6年关键词:Web2.0、视频网站、博客、Google收购YouTube、游戏免费

新的一轮融资热潮在web2.0领域掀起。播客网站土豆网获得第二轮850万美元融资;51.com获200万美元投资;大众点评网也谋得第二轮融资,重点发展增值业务;互动新闻网站Digg第二轮融资850万美元;优酷网成功融资1200万美元……
另一个大热的web2.0概念是博客。互联网在这一年仿佛进入了一个“客”时代。
2006年,游戏厂商通过增值服务来获得的收入约占整个网络游戏市场收入的60%,网络游戏产业找到了新的商机和营销方法。

2007年关键词:网游集体上市、分众扩张、阿里巴巴上市

一方面是网络游戏企业以火箭般的速度冲向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却是频繁发生的资本并购与融合。5月16日,香港财华社集团收购网络游戏公司杭州天畅;5月 21日,九城宣布获来自“美国艺电”的股权投资1.67亿美元;7月,盛大收购成都锦天;8月15日,分众传媒洽购上海江畔传媒,该公司绝大部分客户都在 网游领域;分众收购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及互动营销服务提供商好耶。

2008年关键词:互动社交网站、裁员

互动社交成为主流是最合情合理的事情,校内网、开心网、海内网等相关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发芽开花,“抢车位”、“买卖奴隶”以及后来的“买房”、“虚拟朋友”、“种菜偷菜”都把人们的心牢牢抓住。

2009年关键词:3G、微博、云计算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发放3张3G牌照,2009年、2010年两年预计完成3G直接投资2800亿元左右。随着3G网络的日趋成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服务层出不穷,联想、戴尔等传统电脑厂商纷纷切入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成为焦点。目前,国内就有十几家“云计算中心”即将或已经投入运行,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阿里巴巴、世纪互联、无锡软件园、北京公共计算平台等。

2010年关键词:纠结、团购、3Q、iPad

团购网站的兴起,几个月冒出近千家团购网站;360与金山安全两家企业掐架掐得面红耳赤。
进入10月,互联网领域发生了一件让工信部都得出面调停的事情:3Q大战。
上市公司一波接一波:2010年互联网企业上市的公司已经超过10家,像乐视网、麦考林、当当网、优酷网、东方财富网等。但当当网上市还引发了2011年第一件纠结的事:李国庆舌战“大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