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走势非常纠结,深跌、反弹、再深跌、再反弹。从周线和日线表现看,大盘已经走熊,从月线看,大盘还没有彻底走熊。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正因为没有创新低,因此创新低才是迟早的事情。
这种观点对不对?我先不做评价,先说已经形成的K线说明了什么?说明市场很弱,也很矛盾。矛盾的岂止是市场!2011年初,北京近百名经济学家聚会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纵论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演变趋势以及资本市场走势。很多经济学家看空,我没有看空,但也不敢看多。我的预测是:2011年全球经济重大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概率偏大;中国经济则是矛盾的一年,虽然存在重大机遇,但当务之急是化解风险。
首先,在抗通胀的背景下,股市会两面受压,既有宏观经济紧缩预期,又有政府控制资本市场泡沫的预期。比如说,政府要全面地监控市场融资规模,股市的流量也会被纳入监控范围。按照传统经济学的测量方法,货币流动性M2每增加一个点,股市“泡沫”会膨胀5%,反过来说,当政府决心挤压市场流动性时,M2减少一个点,股市会回落5%。2011年初的趋势性现象当然是,政府在千方百计地挤压市场流动性,无论是升息,还是提高准备金率,都会对股市形成打压。
另外一点就是股市自身需要挤压泡沫,以适应全社会流动性的紧缩环境。2010年中国股市虽然很熊,但并非所有股票都熊,大约有1/5的股票还是有行情的,其中150多只还实现了翻番,中小板、创业板更是空前火爆。在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下,现在轮到它们调整了。近期股市的大幅度下跌,主要动力来自中小板、创业板一些相对估值很高且在2010年被爆炒过的股票。
再谈一下大盘股。大盘股表现一直很差,根源是在全流通加速的背景下,IPO也在加速,中国股市走低,IPO却全球第一。2010年的IPO恰恰是大盘股居多,由于市场不好,承销商和发行企业担心发行价太低,于是千方百计地动员很多国有企业参加申购。这就出问题了,这些国有企业大都是明令禁止炒股的,参与新股申购时国资委网开一面,但明令只能卖,不能再买。于是出现一个虚拟金融学上的悖论:不让买,怎么卖得出去!虚拟金融市场的唯一规律就是:为了卖,才买,而为了卖出去,必须拉抬,或曰哄抬股价。试想一下,100多家国有企业,谁都不容许再买,大家却都等着有人拉抬,于是中石化稍微拉抬了一下,大盘股稍微涨了一点点,立即全都开跑——以后谁都不敢再拉抬了。一个不容许大家“买”的市场是不可能被炒作的,而没有人炒作,大盘股怎么可能上涨。2010年四季度到2011年初,股市中的大盘股很难再出现上涨行情的根本原因盖因于此。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很难。
但是,是否意味着中国股市此次将一路探低,甚至如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直奔2000点,甚至更低去了呢?我不这么看。为什么?很简单,中国股市中的许多股票,比如金融股,目前的股价仅仅相当于1800点的水平,甚至更低,再跌,就是大熊市了。而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前景绝不支持大熊市。我不排除中小板、创业板中的一些股票目前估值仍然过高,还有调整余地,但是,其中很多股票在这一轮下跌中已经被错杀,起码是存在反弹空间。因此,无论是大盘股,还是中小板、创业板目前都急需一次反弹,起码需要一次反弹,即使2011年没有行情,也要有一次大反弹行情。
反弹的契机在哪儿?还是需要谈一谈大环境。我之前预言:2011年世界经济风险隐患众多,中国经济则是充满矛盾的一年。全球经济风险主要表现是:欧债危机随时可能升级;全球通胀有可能引爆一些国家的政治风险;美国近百个地方政府有爆发地方债危机的可能性;日本和英国都有可能爆发国家信用危机。以上危机隐患无论哪一个时点和层面被升级或爆发,都会对中国经济包括中国股市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熊市思维与此相关。
2011年对中国经济来说则是十分矛盾的一年:虽然2010年经济表现强劲,但股市一个劲下跌,呈现巨大反差,如果说股市涨跌能够提前反映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什么呢?通胀已经成为趋势性现象,很难压下去——如同房地产市场,虽然政府在竭力地控制物价上涨,但单纯动用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并不显著,而一味地紧缩,有可能打压整个经济,因此股市对经济下滑作出了提前反映;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必须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但大范围、大面积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必将引发物价的再度上涨,政府如何做这个选择题呢?总之,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与防止经济过热本来就是矛盾的,2011年将更加矛盾。对2011年的紧缩力度,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市场看不清,干脆以熊市思维迎接。
节前会不会加息?这是下周中国股市能不能反弹的关键。
紧缩力度不明熊市思维如影随形
评论
编辑推荐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