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号下午3点半,告别皇后岛后,我们便直奔瓦萨博物馆-Vasamuseet (Vasa Museum) 。
还是在看这次旅行的行程表时,看到有个叫瓦萨博物馆的目的地,说是在那能看到一艘十七世纪的巨大战船。虽然之前并不知道这艘叫瓦萨号的战舰是如何知名,但想到既然被誉为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应该有些意思吧。
从皇后岛到瓦萨博物馆大约有十几公里的车程,我们赶到博物馆时,已经快下午四点了。导游叮嘱我们说,只能在里面游览三十分钟,然后一起回酒店。
走进博物馆,黑暗的光线下,只见一艘巨大的木船耸立在眼前。导游先带我们到博物馆中的中文放映厅里观看了打捞沉船的纪录片。能在瑞典的博物馆看到专门为中国游客设置的中文放映厅,说明了他们对中国游客的重视,也说明了中国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例应该是很大的。看着周围同样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观众,一时间,感觉这里就是中国某地的电影放映厅似的。
从纪录片中得知,瓦萨博物馆陈列的是从海底捞起的十七世纪的战舰——瓦萨号。瓦萨号战舰是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Gustv Adolf)二世下令建造的。当时的瑞典在摆脱了丹麦的统治以后,正野心勃勃地做着着土地扩张的梦想,为此古斯塔夫二世下令建造了四艘战舰,瓦萨号即为其中之一。1628年春天完工后,八月进行出征首航,刚出航时天气晴朗一切正常,但航行1300公尺后,却因遇上大风导致船翻,又因船的重量过重而加速沉没。沉没地点就在斯德哥尔摩的市中心。瓦萨号的沉没几乎打碎了瑞典扩张的梦想,也或许正是这次事件,让瑞典从此变得自足自乐,更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获得了“国泰民安”,也让瑞典逐渐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高福利生活。
瓦萨号这一沉便是300多年!瓦萨沉没以后,曾多次尝试将其打捞出海,但终因技术条件所限未能如愿。直到1961年瑞典当局决定不遗余力进行打捞,打捞和修复一共用去了十几年的时间。300多年的海水的侵蚀,没有彻底损坏瓦萨号,当它重见天日的时候,经过科学家们的细心修复,它几乎以原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据介绍,打捞的过程十分艰巨,科学家们首先要把整个船体拆开,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运到陆地上,最后再按原貌进行组合。因工程浩大,所以这次打捞被誉为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修复后的瓦萨号60.97米长、11.68米宽、主桅杆52米高,与当年出航时的状态几乎一摸一样。1990年,在修复沉船的船台上“因地制宜”地建了一座瓦萨博物馆,博物馆也一举成为瑞典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瓦萨号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其为国宝,因其呈现的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让人叹为观止,还有船上的雕塑和浮雕更是展现了欧洲文化艺术的结晶。
纪录片用较大篇幅探讨了瓦萨号沉没的原因。最早人们怀疑是船的设计师的失误,但经过对设计师以往工作的考证,最后结论是设计师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再从造船的过程中分析,历史学家发现了一些线索。瓦萨战舰原设计为一艘单层炮舰,后得知海上劲敌丹麦已开始修建双层炮舰,古斯塔夫国王便仓促决定将其改建成双层炮舰。当造船者和设计师接到改造的命令时,船已建经造了很大部分,已经不可能重新来过,只能在原基础上将炮舰改建成双层,这样就导致重心上升,新增的数十门铜炮也大大增加了负荷,最终导致战舰沉没。从瓦萨号的沉没一事,可以看到一个不懂业务的统治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会发生多大的错误了?长官意识可以有,但最好还是尊重一下专业知识,毕竟什么行业都有其专业的限定。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的参观,对瓦萨号也只是粗略地认识,但能亲眼看到三百多年前的巨大战舰,还是让人心潮澎湃。如果说瓦萨号只是一艘船,那么这船承载着太多关于贪婪、无知等,却让人不由得沉思。如果说当年的瓦萨号的沉没是个悲剧,但这个小悲剧却惊醒了瑞典上下,从而让瑞典走上了和平稳定的生活之路,那么,这船沉没得又是何等有价值呢?!
博物馆的外观就很雄伟壮丽
在真的瓦萨号战舰旁边有一艘按比例缩放的瓦萨号模型
复原后的瓦萨号战舰基本与当初一摸一样
瓦萨号战舰上许多空间装饰华丽,有很多工艺精湛的木雕装饰。
瓦萨号战舰的船尾整片都是栩栩如生的木雕
船上有很多让我们现在得以领略十七世纪文化艺术的精美艺术品
岁月轻轻挥手,载走里当年的战争与恶梦。
瓦萨号战舰的故事让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