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又称中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河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原文化代表中国的古文明以及由此而延伸的中国整个历史文化。河南人民长期在这个地方生活、栖息,创造和发展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文化;我们在讲硬实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软实力。目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建设中原经济区受到各方关注。中原在中国区域发展布局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9月18日,“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曾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出席这次研讨会出场的都是顶尖级专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厉以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教授于鸿君;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教授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李扬;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韩康;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朱善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杨瑞龙等著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展开研讨。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就是要走出一个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这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最大的意义所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形成区域上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支撑未来半个到一个世纪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现在沿海地区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承载能力压力很大,中原地区各种资源供应很充裕,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中原地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可喜的是,近年来河南这条大船已经起航,且航行得非常快,将来会在全国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建设牵动总理的心,河南有上亿的人口,多年来,河南犹如一艘负重的大船,能否支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任? 温总理走出中南海,来到河南省的一些社区和农村,走村入户,与群众座谈,面对面交流。有干部、居民,农民工、普通工人、个体户、教师、低保人员等。从搞好菜篮子工程,到提高种粮效益,从发展农业机械化,到加强基层卫生所建设,从居民住房,到市场物价,从论就业找项目,到柴米油盐酱醋茶,无所不及。老百姓讲自己身边的事,总理认真地倾听认真记录,百姓提出期望,总理有问必答,还启发大家谈要求。2011年1月22日晚,在河南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中原经济区建设作重要讲话。温家宝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水利部部长陈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谢伏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丘小雄,国务院副秘书长项兆伦,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田学斌参加座谈会。
温家宝说,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河南全省上下都十分关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规划还在制定和完善中,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把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什么这样重视中原经济区呢?因为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的中心地位,处于全国东西南北的枢纽地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部崛起一个重要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原经济区有很多优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比较重要的工业基础,更为重要的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原经济区涵盖整个河南省,这里的人口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这个地方实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无论对河南、对中部地区、对全国都有示范效应,而且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国务院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今天,我简单地谈一点想法。
温家宝强调,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争取在今后十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使中原经济区有个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
一是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实力。提高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实力,靠什么?靠改革开放,靠科技创新,靠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是要注重统筹和协调。中原经济区规划和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把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我们发展的一个指导方针,也就是说,要改变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状况。对中原经济区来讲,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城乡统筹,在于实现工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时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我认为是正确的,这不仅是河南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家全局的需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整个河南的经济实力提高了,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了,河南的农业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愿望。城乡统筹、工业农业两手抓,实现工业和农业现代化两个伟大目标,这就是中原经济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方针。
三是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河南有着制造业、采矿业等工业基础,有着丰富的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河南的工业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一定不要盲目铺新摊子,而要立足于高起点,立足于提高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河南有100多所高等院校,有许多科研单位,要重视发挥科技的作用,培养先进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在工业发展中,要特别重视中小企业和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充满活力,要给他们以更多的支持。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我们还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使整个工业经济发展富有活力。总之,在工业发展中,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不要单纯地追求数量,不要盲目地上一些低水平的项目,而要立足于高起点。
四是要发挥河南的农业优势。河南的农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小麦,播种面积占到全国的21%,产量占到全国的27%,也就是四分之一以上,地位举足轻重。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应该有一个具体要求,那就是耕地面积不能减少,河南要同全国一样,也要制定一条红线。更为重要的,就是要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一篇大文章,河南农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从长远讲不会吃亏,我们必须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农业不仅会支撑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稳定社会,支援全国的建设,而且也是整个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基础。河南的农业是当前乃至今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同工业有着许多自然的联系,将来人们所需要的,诸如食品加工业、为工业服务的农业原材料产业,都会成为最为宝贵的资源、最为重要的产业,这是河南的优势。河南的食品加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这对工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要注重环保、生态、人口、资源。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应该是环保、生态、人口、资源这四个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一定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一定要与人口的增长相适应,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南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又处在华北平原和江淮地区交会地带,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要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也是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既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又可以减少因重大灾害而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六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解决人们十分关注的就业、社保、医疗、就学等重大民生问题,让河南人生活得更好。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让河南人生活得更好,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所有一切都应该围绕改善民生这项工作来进行,才能使中原经济区发展有真正的动力。河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千真万确的。中原文化代表中国的古文明以及由此而延伸的中国整个历史文化,十分宝贵。这块土地养育了河南人民,河南人民长期在这个地方生活、栖息,创造和发展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文化;我们在讲硬实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软实力;我们在讲经济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社会发展;我们在强调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道德和风尚的提高。我认为,在这些方面,中原以至我们整个河南都具有优势、具有潜力,可以大大地挖掘和充分地发挥。一个重视文化、重视教育、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省或者地区,一定有长久的、持续的发展后劲!
温家宝深情地说,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不懈的奋斗,河南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所确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卢展工在座谈会结束时说,温家宝总理对河南的发展十分关心关注,在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温家宝总理冒着严寒、风尘仆仆看望慰问群众、倾听百姓心声、体察民生民情,河南的干部群众都深受感动、深受鼓舞。我们也从中看到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对总理的深情厚谊,深深感受到,什么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什么是人民高兴不高兴,什么是人民满意不满意。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代表河南各级党委、政府,也代表河南一亿人民,向温总理和随行的中央部委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一路上,温总理做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核心是围绕科学发展,核心是围绕统筹协调,核心是围绕民生民心。刚才,温总理用很长的时间对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内涵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述,对中原经济区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从六个方面做了深刻阐述,高屋建瓴地阐释了什么是中原经济区、为什么要建设中原经济区、怎样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深受鼓舞、深受启发。温总理对当前的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尽早准备,加快建设,力保今年粮食再获丰收。我们一定努力做好当前的抗旱工作,力保今年粮食生产在防灾减灾中取得新成绩;努力抓好民生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确保全省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河南的干部群众、河南各级党委政府,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温总理的殷切期望,努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全局发展作出河南的新贡献。
==============================
百姓的言语朴实无华,总理的回答实实在在。这种场面,只有在中国,共和国总理到百姓中间如龙得水,百姓在总理面前活得更有尊严!
温总理刚刚结束河南调研返京,又来到了国家信访局接待大厅,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来自天津的访民向总理反映的是,工程款被拖欠,100多名农民工工资还没有着落;来自山东省平阴县的村民向总理反映自己孩子户口落在了村里,却分不到土地;来自山西省忻州市的村民反映是说自己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公司没有给足额缴纳养老保险;来自河北邯郸的访民告诉总理,自己2002年在一家煤来矿工作时左手受伤落下残疾,但工伤待遇比较低,生活比较艰难。来自吉林、湖北和江苏的三位访民,向总理反映的都是土地和拆迁的问题……温总理一下子“接待”了8位访民,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一一作答。
访民来京反映的问题,共和国总理都认为是“大事”,因为总理的理念是“百姓生活无小事”。进京访民的“关口”被颠覆了,“平民”来首都上访“门槛”被踢碎了!共和国总理开了与来京访民面对面的先河,那些地方官员还会“权力自横”,或“躲猫猫”,或“围追堵截”?恐怕当“灭火器”的官员,不为民办实事的官员也汗颜。这就是中国新官场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负责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
官场上“权力至上”、“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朽的文化还盘根错节,但在新思想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把这些丑恶的东西冲进大海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