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去掉“尊敬”二字,直指官场繁文缛节


汪洋去掉“尊敬”二字,直指官场繁文缛节

由于委员发言太踊跃而时间有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可以把对我们称呼里的‘尊敬’都去掉,节省时间。”(1月21日《南方都市报》)

汪洋的讲话,是针对个别委员在发言时先称:“尊敬的汪洋书记,尊敬的华华省长,尊敬的龙云主席……”

“尊敬的张某某、尊敬的李某某”。我们过去只是在娱乐界的一些盛会上看到,后来大陆的企业活动,也都习惯于使用这样的词汇,以至于有了“尊敬的某市长”、“尊敬的某书记”、“尊敬的某局长”这样的尊称出现,才能显示出该企业在某一区域的价值,体现出该企业领导在当地的八面玲珑。

后来,这种习惯很快在党政机关流行。在一些会议讨论中,发言者也都习惯于“尊敬的某某领导”这个开场白。与此同时,过去对上级都称“某某同志”的党政机关,现在也总是在姓氏后面加职务,或者名字(不含姓氏)后面加职务了,那个“副”字成了官场忌讳的汉字,极少出现,弄得“傅书记”被误解为副书记、郑姓“副市长”被误认为“郑市长”。

其实,对于这些领导而言,即使你不给他加上“尊敬”这样的定语,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下,起码在表面上也是最受尊敬的角色。可中国的马屁文化,硬是要将人们内心里并不一定十分认可的东西给尽情抖露出来。

按说,在“两会”讨论当中,代表、委员是主角,而书记、省长应该是接受质询的对象。因此,代表委员发言时,在书记、主任、省长、主席姓名之前加“尊敬”二字,就有点角色错位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数来自于基层,是代表人民来参政议政的,应该知道自己“主人”的身份,而“主人”不断地在“公仆”的姓名前加“尊敬”,也不太符合常理啊。

“两会”代表、委员在领导姓名前加“尊敬”,只是官场诸多繁文缛节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官场上最消耗精力的则是无穷无尽、扯皮不断的会议,和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的达标、评优、评先。会议不仅越来越多,还越来越长,会议报告用词越来越奢华,普遍充满“八股”味,内容越来越空;评比总是让老实人吃亏,一帮习惯于偷奸巨猾的人,总是更容易窃取荣誉,败坏了政府的形象。

汪洋要求委员在发言中去掉“尊敬”二字以节约时间,是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官场的繁文缛节。希望汪洋书记能更进一步,在广东大幅度减少党政机关各类扯皮的会议,大幅度缩短会议时间、减少“陪会”人员,禁止一切没有量化标准的评比、评选、达标活动,以为党政机关节约更多的时间来“为人民服务”。

更希望中国的各级政府,要力求做务实的政府,不能这么继续浮躁下去了。 


推荐导读:
省部高官与花魁有染:不为色,只为官
张敬礼因发帖落马,我们发帖还有安全吗?
张敬礼因发帖而落马,是社会悲哀!
谁不愿揭开“暴利药”的链条?
处理“天上人间”,成北京“扫黄”试金石
药品涨13倍,杀死了多少中国人?
张敬礼落马,凸显药监局“烂透了”
由郑筱萸被双规,解读高药价的深层次原因
新闻链接:
黄华华:公务车太多太滥广东治堵先拿“公车”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