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房价与美国有啥关系?(上)
(作者注:尽管我国政府在2010年出台了很多力度空前的调控政策和措施,但国内的房价依然涨声不断,作者这几天阅读了几篇有关房价的文章,觉得国际货币体系这个因数对房价的影响在国内还关注不够,因此撰写该文将该因数指出来,顺便分析比较该因数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影响和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的不同结果。任何人任何媒体均可免费转载该文,但必须注明:转自杨钦松的博文并注明作者新华网址:http://yangqinsong.home.news.cn/blog/home.do)
作者在发表本文之初要特别申明:写作本文并非为了帮助我国各级政府推卸有关房地产发展失误的责任,更非为房地产商进行辩护或代言。作者的一贯观点是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要客观准确地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样才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作者在2007年曾应朋友之邀写过一篇有关我国房市的文章,较早地提出了我国楼市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我国的税制结构及由此而导致的各级政府在发展城市房地产时出现的种种制度缺陷,进而指出各个地方政府的利益是与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的利益高度一致的等观点(对全文感兴趣的朋友请参阅作者著《货币理论》一书P166-P168)。
但作者要指出的是上述税制结构及有关发展城市房地产的制度缺陷等只是导致我国楼市畸形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因”,而非唯一原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因”也一直在助推着我国楼市近年来的畸形发展,这个“外因”就是当今运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该因数导致的我国的房产泡沫国内业界还重视不够,分析得也不够透彻。为此作者结合前段时间撰写的“新兴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内因外因”的系列评论文章中已经做过的相关分析,本文再深入分析该重要的“外因”如何助推我国的房产泡沫。
借用去年初作者撰写的那篇有关房市的文章“荷兰的郁金香与我国的房子有啥关系?”的标题类型,将该文取名为“我国的房价与美国有啥关系?”同时让有关房价的文章再次成为作者在新的一年的开篇博文!
在“新兴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内因外因(3)和(6)”文章中,作者已经具体分析并明确指出:
“目前的以一国的国内货币充当国际货币并让该货币不能用具有‘商品价值’的可储藏商品进行清算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让新兴国家们在其兴起的过程中其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贸易顺差不是‘换来’大量的如当年的美国崛起时所获得的黄金等的商品,而是逐渐累积起巨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元储备让这些国家大量增发基础货币,结果使得他们的国内货币流动性泛滥,产生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我国就是受到该荒谬的国际货币体系巨大伤害的典型代表。” (对具体分析的全文感兴趣的朋友请参阅参考文献中列明的作者的相关文章)。
以我国为例,依据作者的货币理论原理再进一步分析如下:货币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综合反映,通过国际贸易的商品交换,在现有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下,当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顺差时,事实上是用我国的商品“换来”别国的货币,然后经过我国的“强制结汇”的外汇政策将该别国的货币转化为人民币并进入到我国的国内经济体中,其结果就是这些从盈余的外汇--不管是美元还是欧元还是其他货币--所结汇的人民币其对应的商品价值输出到了国外,而相应的货币却留在了国内,并最终成为我国企业或国民的货币储备,因此,这些从盈余的外汇所结汇的货币在国内是没有对应的标底物价值依附的。
换句话说,在国际贸易产生顺差的情况下,我国承受的实际后果是货币数量增多了而对应的商品标底物的数量却减少了,结果自然是国内的商品标底物的价格上升,即产生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我国的房价上涨就是其后果之一。可以简单描述如下(注:这只是过于简单化的理论处理模型,仅便于直观说明问题而已):
假设我国共有1000个商品标底物,对应货币量10000元,单价平均为
10元/商品标底物;
出口300个商品标底物,对应(国际货币)美元价值400元;
进口200个商品标底物,对应(国际货币)美元价值250元;
因此,国际贸易顺差为150美元,经结汇产生人民币1005元的新增货币量
投放到国内市场;
经过上述进出口活动后结果变为:我国共拥有900个商品标底物,对应货币
量11005元,因此每件商品标底物的平均单价涨为12.23元/商品标底物。
通过国际贸易顺差的过程,我国每个商品标底物的平均价格由10元上涨到了12.23元,上涨22.3%!
虽然从理论上说我国央行可以通过紧缩货币的手段收回多出来的2005元货币(注:按作者的理论原理要求,要收回的货币量不仅是外汇盈余结汇产生出的1005元的新增货币量),让每个商品标底物的平均价格维持在10元,但事实上由于这些货币可能已经成为企业和国民的货币储备或已经成为新的投资资金而不再是流动性货币,因此央行实际上是不能收回这些多出来的货币的!所以,央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紧缩货币的手段达到让商品标底物的平均价格继续维持原价不变的目的的!
以我国累积至今的高达2万5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强制结汇”下需要“被动”地累积发放约19万亿元的人民币(作者不清楚有关政府外债、企业及居民私人外汇存款、海外热钱流入和各类国有和私人公司海外上市募集外资等等情况,也不清楚其与我国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所以该结汇金额是不准确的,仅用于简单化的数字说明,实际累积结汇金额应该高于19万亿元人民币),在国内投资渠道并不多的情况下,这些多发放的货币相当大部分都流入到了房市,助推着房价的高涨,因此楼市的畸形发展就是作者上面说的“我国就是受到该荒谬的国际货币体系巨大伤害的典型代表”一个明证。可以简单描述如下(注:这只是简单化和极端化的假设说明,仅便于直观说明问题而已):
假设我国上述因外汇储备结汇而发放的约19万亿元的人民币的4/5即约15万亿进入到房市,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别计算得出如下不同结果:
1)按我国13亿人的人均25平方米房产面积计算,该15万亿的货币量让
每平方米的房价比其应有价格高出约462元;
2)扣除7亿农村人口的房产面积后计算,该15万亿的货币量让6亿城镇
居民的每平方米的房价比其应有价格高出1000元;
3)再扣除4亿小城镇人口的房产面积后计算,该15万亿的货币量让2亿
大中城市居民的每平方米的房价比其应有价格高出3000元;
4)再扣除1亿中等城市人口的房产面积后计算,该15万亿的货币量让1
亿大城市居民的每平方米的房价比其应有价格高出6000元;
5)再扣除大城市居民房改房、单位集资房等等房产面积后按50%计算,该15
万亿的货币量让大城市居民的每平方米的房价比其应有价格高出12000元。
(未完待续)
杨钦松
2011-1-2 写于雅加达。
参考文献:
1。杨钦松:荷兰的郁金香与我国的房子有啥关系?2010年1月5日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3810.aspx
2。杨钦松:新兴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内因外因(3)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561411.aspx
3。杨钦松:新兴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内因外因(6)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69696.aspx
4。杨钦松著《货币理论》,2009年8月出版,经济日报出版社
特此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