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率先考核“基尼系数”发出的信号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2009年“基尼系数”为0.47,接近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水平。据媒体报道,1月9日,重庆市市长在重庆市“两会”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重庆是全国率先将基尼系数目标写入“十二五”规划的地方政府。“十二五”期间,重庆将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速“共同富裕”。
重庆市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4∶1,高于全国水平。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区县人均增加值相差10倍,高于上海和贵州的差距水平。重庆市的“基尼系数”为0.42,未来五年全市人均GDP将达到8000美元,要谨防“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显示,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由于贫富悬殊,导致发展停滞、社会动荡,无法转为高收入现代国家。
重庆市降低“基尼系数”的重点是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使低收入人群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持续扩大,“贫者扶助”与“富者约束”同步推进。目前重庆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降低民营企业社保缴费门槛以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提高高收入人群社保缴费标准;通过征收房产税等措施抑制高收入人群收入过快上涨等等。
降低“基尼系数”首先要“富民”,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未来5年,重庆将力争使居民收入占比达到50%左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全市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面临拐点,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缩小贫富差距,抑制通胀压力,改变GDP至上的政绩观,转为以民生福祉为优先的发展路线。从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已步入工业化阶段,经济总量也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居民收入失衡,贫富差距过于悬殊,成为社会隐忧。因此,若要降低基尼系数,首要解决的就应该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中低阶层的收入;利用税收工具、社会保障等手段实现二次分配调节。而从重庆所提出的具体举措来看,也正符合调节规律,值得赞赏和期待。
降低基尼系数就是提高民生GDP,就是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城市的发展,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民生的改善。要缩小贫富差距,让社会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关键问题是如何强化政府的责任,如何让各级政府和干部重视起来,像对GDP、财政收入等一样地重视,并且要有具体实在的目标。重庆把降低基尼系数写进“十二五”规划很有意义,开了个好头,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重庆率先考核“基尼系数”发出的信号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