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前世疗法的功能与奥秘 8
“你必须相信它是真的!” 王溢嘉
很多宗教都在提醒我们:“信就得救”、“信就得永生”。魏斯的前世疗法不仅让病人“得救”,而且“得永生”,但这主要都是建立在信念上。
研究“安慰剂”的专家索贝尔(D.Sobel)曾提到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位医师接到药厂寄给他治疗气喘的某种新药。因为文献上说这种新药的疗效很好,所以他决定一试,而在某个病人的处方里给了这种新药。结果病人下次来时,透露说他觉得“好了很多”。医师想知道这是病人病情的自然好转还是新药的疗效,所以又改用以前用过的老药,结果病人下次再来时,却抱怨说他的病情恶化,而希望医师再开上次给他的那种新药。医师因此认为这种新药果然神效,於是向药厂订购了一批。没多久,药厂竟来信道歉说,上次寄给他的药因忙中有错而寄错了,那实在不是什么治气喘的新药,而只是一种“安慰剂” (也就是并无药理学上的治疗作用,而只对病人的心理有安慰作用)。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妙的现象呢?索贝尔认为那是因为医师先对“特效药”产生了信念,在无形中把这种信念传递给了病人,而病人在这种信念的感染下,觉得病情果真好了很多。
医疗是一种科学,但也是一种艺术。如何针对病人的需求提供他们希望,如何塑造治疗者的权威以增加病人对他的信念,更重要的是,治疗者如何先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是对的,并将它感染给病人,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医疗艺术。这种艺术在古老的巫术疗法、祈祷疗法、民俗疗法里一直受重视,且获得淋漓的发挥,它对某些人也一直有程度不一的疗效。
在古希腊,很多神庙都有替人解答疑难及治病的祭司,其中有一种治疗模式如下:病人在四处求医无效后,风闻此“庙”活人无数,於是怀著虔诚的心,长途跋涉来此就医。祭司暗示他能在梦中与神沟通,神会给他指示。於是病人在神庙中祈祷、过夜,第二天向祭司报告在梦中与神“会晤”的经过。祭司告诉他这些经验都是“真” 的,然后提出解释,或者开些药方,而病人则怀著感激的心情离去。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指出,期待、虔诚与信念是这种治疗模式发挥疗效的最大因素。
魏斯的前世疗法与此有颇多类似之处:他出版通俗读物,让大家知道他“活人无数”,於是有人长途跋涉来找他治病。他暗示病人说在催眠后将回忆起前世,并找到症状的根源,於是病人怀著虔诚的心让他催眠,然后向魏斯描述他的前世。魏斯告诉他这些经验都是“真” 的,并提出解释,或者开些药方,於是病人怀著感激的心情离去……。
信就得救,魏斯很显然地是在重拾这种古老的医术。
(本文收录於《前世今生的谜与惑》一书中,本书近日将在大陆出版上市,敬请期待)
好文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