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未来几年的主题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灭贫富差距。这两个目标都没有错,这两口号从十二大召开喊到现在,效果究竟如何呢?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进行增长方式改变,和我们是否有制度、资源、技术、劳动力和与之协调的官僚公务员管理能力来协调和保障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消灭贫富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政治家的事业,这个事业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实现过,什么是公平?是不是公平等于消灭贫富差距?这些看起来想都不用想的问题,其实回答起来并不简单,回到中国现实,我们要问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消灭了贫富差距,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公平,我们的社会真的存在能有效保障公平的政治、立法、思想和管理的社会基础吗?口号谁都会喊,但是如何做到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公平,我们首先就会受制于我们自己的头脑和思想和生活其间的政治社会现实。
在我看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公平,而公平是一种制度是一种机制是一种法律,公平不等于均贫富,因此,改变增长方式和建立公平的秩序的关键离不开管理社会的人,和由人设计和约定的制度,只有制度和法律才能保障公平,也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政府公务员需要的不是单纯讲求效率的官僚,需要的是能够平衡公平和效率的官员,而能够理解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官员是在太少了,这是中国解决社会公平和发展方式转移的着力点。
由于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太快,脱离了中国自身的承受力,因此,无论是政府、企业家还是老百姓,在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上其实根本跟不上城镇化的发展,因此,中国整个国家存在硬件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管理农民和封建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我们还看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的保障系统(教育、公共医疗、就业保障、城市退休人口赡养、城市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配套)的服务能力和容量根本就跟不上,我们还看到城镇化需要的大量的公务员根本得不到人才素质上的供应保障和道德保障,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素质跟不上,这个跟不上导致社会出现让人厌恶的各级地方政府和公务员阶层,一个贪污腐败和庞大到足以靠公款吃喝吃空国家财政税收的公务员队伍,而偏偏是这个阶层垄断和控制着全体国民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以及生存方式以及资源分配。
究竟应该由政府来支配资源配置还是由资本来支配资源分配,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国家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是国家政权和政府支配资源,而矛盾的事偏偏我们又要依赖市场经济,这之间必然形成市场与政府权力的矛盾,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什么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的基础,因为公平的最根本定义是生存资源的分配权和分配方式,离开资源的分配权来实现什么社会公平是虚伪的。
中国现在面临的经济体系问题是中国有限的土地和依附于土地的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口的庞大性和自然增长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注定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中国是不能完全适用的,必须对人口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进行限制性配置和保障,如何解决保障性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就没有解决办法。其次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税收问题上,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成方式直接决定了政府行政方式,同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矛盾直接破坏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生长环境,从而直接决定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税收改革搞了很多年,但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越来越大,越改革人民的税赋越重,而社会的经商环境也越来越差,企业和国民的税赋越来越重,社会资本失去了创业的利益动力,企业开始走向高度的集权化和垄断化,这种状态继续发展,中国的经济就危险了。公务员队伍的庞大和形成财政税收的食利阶层大盘化限制中国国民的福利和剥夺国民福利,为经济体系埋下永久性的危机根源,道理在于,公务员终身食用财政税收收入对纳税人是巨额的负担,是真正的大到不能倒的机构,一旦经济产生的税收不能支撑这个阶层的负担得时候,必然是以中央银行印钞来解决问题,这就是美国这次危机显示出来的客观存在,为了不至于历史性埋下危机祸种,在中国国情下应该终止公务员终身制和一次性退休金制度,这样做的另一层道理是消除公务员的生活稳定感,好好干活,没有道理公务员管辖的社会各阶层人口没有稳定感和生存的安全感而领导和管理这些人口的公务员却可以稳定安全的,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平的,要搞好中国经济,就必须在公务员和官僚阶层内部放置鲶鱼,中国要消除贫富差距也实现社会公平首先应该从公务员制度开始,只有这个阶层有公平意识,中国这个具有强烈封建农业意识的社会才会开始启蒙公平意识,社会才有公平的基础。
2011年中国比较突出的矛盾,从对外讲,存在全球经济大国为转嫁美国经济危机和债务而进行激烈的金融对抗,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今年的攻击武器,美国现在还没有出手反击,不反击是不可能的,美国失去了美元霸权基本上就等于失去一切,我们等看它如何反击;基本金属市场今年中国会出击,以抑制发达国家利用基本金属作为利益分配工具;中国在外汇管理方面出现很大的变化,鼓励资本出国,鼓励人民币贸易结算,放弃对贸易外汇收入的人民币结算制度,鼓励全球市场以人民币结算,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跟不上,而银行国际化将使中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人员和雇员结构出现巨大的颠覆,接着就是现在的券商和保险公司,随着中国金融国际化,银行和金融企业市场需要大批的国际化教育和培训的具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员来替代现有的雇员,但是这种人才短板估计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中国的信贷市场、投资市场和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并不足够能从实战中养育出这些人才,但是话说回来,只要在现有的中国金融市场环境下真正打出来和生存下来的好手才是未来国际化金融竞争的第一等的人才而不是来自外国的海龟,因为中国金融市场是个行政市场和权贵市场,在这个市场要独立存活的机率和生存好的几率比华尔街要小得多,所以中国金融产业的从业人员不需要在华尔街面前自卑而应该骄傲。
中国的金融市场操盘手做的是官僚和市场参与者的人心,而华尔街等国际市场作的资本操控,人心比资本要复杂得多。尽管中国市场的问题多多,但是投机者不要灰心,只有能够自身对抗种种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和市场状态并成功操盘人心的人才可以称之为成功的投机者,大家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