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妈妈说,如果来生还能投胎做人,我还愿意生在农村。在农村的很多年,养成了我个性的作风,更重要的是我懂得奋斗、定位自我、满足物质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
在图书馆和老乡吴玲偶然碰面,站在走廊里,聊了很久;同班那么久,没怎么细聊,过去的日子太匆忙,有些身不由己,也有些乐此不疲。从学业到事业到爱情到家庭到孝顺到人生,交流就是是快乐的事情,尤其是我们都来自农村,有些人生的情调是类似的,因为农村的氛围是一样的。
我们都不喜欢豪华的宴会,因为我们没有资本,但我们并不羡慕;我们都想父母过的舒适些,因为看到他们这么多年的艰辛;我们都想照顾好弟弟妹妹,因为我们都是老大;我们都爱看文学书,因为没有物质的富裕,因为我们习惯也享受平淡的岁月。
我们来自农村,人生的思路有些雷同,“走出去”是一种生活态势,但我们并不讨厌农村,相反,那里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清贫有清贫的潇洒;脑海中有太多父辈的劳累的印记,我们勤奋但都知道告诉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农村的孩子,听起来是很舒服的,似乎是一种平和的称谓;我喜欢自己的身份,做为农村的孩子,虽然父母并不是农民,但周围的叔叔阿姨婶婶都是在黄土地里劳作的。喜欢他们去我家串门,喜欢他们善意却笨拙的处理方法,喜欢泥泞的小路中歪歪扭扭的脚印,喜欢夜深时的狗叫声,喜欢妈妈去地里摘野菜蒸着吃。
儿时的玩伴,多为人父母,我还在求学的路上,看着小孩子拉着我叫叔叔,我觉得很幸福,那脏脏的笑脸有那么多的单纯,那扑闪的眼睛,呵呵,我知道他们喜欢我主要是因为我会给他们买好吃的好喝的。。。。。
也许我走了出来,我才能细说农村的好;也许我的日子清贫但不困窘,我不为生活而挣扎;但我喜欢我曾经的清贫,那让我更懂得珍惜现在的日子,珍惜自己奋斗来的结果,斟酌自己未来的路,平静而塌实的走着、走着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