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刚刚根据《羊城晚报》的报道(记者10日上午从南方医院独家获悉,该院收治广东省第一例疑因食用小龙虾中毒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病”儿童患者。患者在发病前疑因食用小龙虾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症状,之后病情迅速加重,直至休克。经医院组织专家全力抢救无效,患者于今天上午死亡。患者家属透露,他们夫妇一向喜欢吃小龙虾,1月5日,他们带孩子出去时,曾进食过路边小摊上的小龙虾。),写了一篇关于小龙虾病的文章。但是,今天这件事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据《广州日报》报道(http://news.sina.com.cn/s/2011-01-11/031621793355.shtml),“ 一度被怀疑为广东首例小龙虾中毒病例,但发病前没吃过真正小龙虾。 7岁的清远小男孩罗雄昨日上午在南方医院经抢救不治身亡,医院给出的诊断是“横纹肌溶解症”。一度被高度怀疑为小龙虾中毒,这起广东首例疑似小龙虾中毒致死病例备受关注。专家了解后惊讶地发现罗雄发病前并没吃过真正的小龙虾,吃的“小龙虾”是一袋从街上捡来的塑料包装小食品,类似于薯片等膨化食品,上面写有“小龙虾”三字。”
说实话,这个结果和发展,简直只能用传奇或者离奇来形容,也不知道在这个没有诚信的时代,做为孩子的家长,到底应该相信什么是真的了。不过,无论如何,从小龙虾病变成“小龙虾薯片”病,对于小龙虾产业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虽然,专家认为,该男童可能死于狂犬病,这也提醒该地区的孩子应该远离野猫等动物,在宠物中,应该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工作。但是,虽然狂犬病也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但由于没有分离到病毒,所以,也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食物原因导致的死亡。
这提醒各位家长,应该监控和管理孩子的饮食,绝对杜绝危险的食品,比如在小龙虾病被完全认清前,应该慎重给孩子吃小龙虾。而对于类似“捡来的”等来路不明的食品,应该不要让孩子吃,同时,各位家长也应该提醒孩子不要乱捡东西吃。
最后,虽然不能理解,这位孩子家长会随意给孩子吃捡到的食物(难道就不怕别人下毒吗?),但还是提醒各位家长应该警惕孩子的食品安全。同时,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在这次龙虾片门结果搞清楚前,应该尽量减少给孩子吃“小龙虾”等膨化食品,也许这些膨化食品的添加剂等成分,就是导致孩子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拿出结论,给孩子们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
所以,我决定既不给女儿吃小龙虾,也不让她吃膨化食品了,还是安全最重要。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