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必须“硬”起来!


文化“软实力”必须“硬”起来!

  

  近日,《红旗文稿》杂志连载刊发了云杉的署名文章《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文章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什么是文化,有着众多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有一点是共识,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驾马车”。国家和地区之间,十年比的是经济,五十年比的是制度,一百年比的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的根与魂,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内动力”、“软实力”。

  但是,很多人,包括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的认为文化“软实力”,就是“无实力”,缺乏一种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精神,对文化的认识、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基层文化阵地缺失,文化工作者队伍落后,文化产业发展不多、不高、不快、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文化“软实力”非常需要也必须“硬”起来。

  文化,看似无形却有形,看似无力却有力。文化很多时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很难想象,一个文化落后、精神匮乏的国家和地区,会在经济上腾飞。有了自觉、自信、自强的文化精神,完全可以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相反,经济再发展,文化贫乏、精神空虚,同样是一种落后和倒退,到头来,只能是坐吃山空。可以这样说,文化,不但不“软”,而且还是“生产力”、“竞争力”。

  有一种通俗的说法,不需要提醒,就是一种文化。换句话说,文化是一种内生力、源动力、爆发力、凝聚力。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团体也如此,对于一个有7千万党员的组织来说,尤其如此,对拥有13亿人的中华民族来说更是如此,新中国的诞生,靠的正是强大的思想统一、精神指引,当时,虽然经济上贫困但却有着富裕的精神,因此我们胜利了,解放了全中国,解放了全人类。而反观时下,一些地方,尽管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但是一些人,包括我们的少数党员干部,头脑中的精神追求则少了,甚至没了,成天沉醉于、沉迷于花天酒地、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松松垮垮、疲疲沓沓,放松自我要求,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懒散、拖沓的作风,失去前进的方向,甚至走向堕落和灭亡。

  当然,文化也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的文化,也有负面的文化。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的政治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能够引领一个政党、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更大的胜利。相反,低迷文化、庸俗文化、落后文化、不健康文化,腐蚀的是人的思想和灵魂,能够使人失去前进的动力、活力、能力、战斗力,甚至会将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引向死亡的坟墓。因此,必须大力弘扬主旋律、倡导和发展红色文化、经典文化、健康文化,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鼓励和发展新兴的、正面的、健康的文化创意和产业,严厉打击各种文化垃圾、不健康文化音像制品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文化“软实力”要想变“硬”起来,实现文化从自觉到自信再到自强,固然需要靠集体的力量、社会的共识,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带头带领带动,只要我们各级党员干部都能坚持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国的文化实力就一定会“软”中有“硬”,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定会早日“硬起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定能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真心期待、真诚祝愿,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下,中国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能够植根于中华大地,开花结果,繁荣昌盛。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