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毅:围绕文化立县建设文化强县


 

柳长毅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其发明和积淀同步于人类社会发展,并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从未来看,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本质将是文化的竞争。郧县是一个文化大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积淀丰富,近年被外界美誉为恐龙的故乡、汉文化的摇篮、古人类的发祥地、楚文化的源头。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增强地方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郧县必须抢抓历史机遇,牢固树立文化立县、旅游强县理念,注重文化尤其是有鲜明特色的郧阳文化的发明、发现和发展,把郧县打造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聚集、文化实力雄厚的文化强县。
   
一、着眼凝心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坚持文化工作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立足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创新思路、创新方法,通过教育引导,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思想教育。以党员领导干部、文化工作者、公众人物、人民群众等为重点,区别形式、区别方法、区别内容,分别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集体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二是广泛深入引导。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疏导公众情绪;树立一批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和重大成就的先进模范人物,用他们的科学态度、高尚情操、创造能力、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等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时代发展的主题上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三是深化文明创建。充分发挥群众性创建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之中、贯穿于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建立城市文明管理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主题集中整治活动,深化文明县城创建。组织开展十佳文明和谐家庭、文明诚信企业、文明乡镇、文明村组、文明农户等评选活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
   
二、立足服务中心,不断营造浓厚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认真把握文化氛围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一是支持文艺创作。积极开展文艺采风、文艺沙龙等文艺精品创作活动,集中创作一批戏剧小品、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小说,为郧阳文化发展增添新鲜血液,提高全民文化品位。二是组织特色活动。以樱桃节、草莓节、腊梅节、西瓜节、恐龙文化节、郧阳龙舟节和金沙湾水上狂欢节等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广场文化、庭院文化、景区文化、企业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弘扬文化主流。按照理顺、巩固、整合、提升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进行文化工作的新闻宣传和对外文化宣传。通过对文化工作的宣传,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点战略举措,了解地方文化历史及发展状况,提升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对外文化宣传,集中展示郧县发展优势、人文精神、良好形象,不断提升郧阳文化和郧县的知名度。四是净化文化市场。保持网吧管理的高压态势,开展绿色网吧百姓放心网吧评比活动。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工作。强化新闻出版业监管,严厉查处违规印刷出版行为。继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繁荣,以管理上品位。
   
三、突出服务人民,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为出发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大力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深化体制改革。重点是完善内部机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对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工资、社会保障等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建立以钱养事机制,逐步解决基层文化阵地及人员缺失问题,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开拓市场的积极性。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加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庭院等建设,全力实施文化低保工程。深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继续抓好村村通建设,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完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工程乡镇服务点建设。三是创新服务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创各类文艺节目,在全县上下巡回演出。继续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以及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工作。鼓励人民群众自主举办文化活动。加大对文化弱势群体和薄弱地区的文化服务和扶持力度。
   
四、紧扣促进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立足文化建设与发展旅游产业的内部关联性,紧紧把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以及市县对接发展的战略机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协调发展商贸、餐饮等相关产业,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鄂西北和中国中部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撑,实现文化与旅游双赢。一是突出发展重点。完善郧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围绕一区两园三线一区即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两园即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线即郧阳山水生态旅游线、郧阳远古文化旅游线,郧阳红色旅游线),重点建设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二期工程、九龙瀑布、市郊生态旅游示范区等13个重点景区和文化旅游项目。二是完善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已有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研究出台加快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最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鼓励支持国内外名人、名家和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来郧县领办、创办文化企业。三是加大产业投入。每年设立郧阳文化发掘研究基金”100万元,同时,自2010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以后随财力状况逐年增加。编制《郧县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投资指南》,鼓励各类社会资金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国家未明令禁止的文化产业领域。认真研究国家、省、市文化产业政策,抢抓文化部与中国银行签订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实施等机遇,积极向上谋划争取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五、坚持统筹兼顾,积极传承发展郧阳文化
   
深度挖掘、系统整理、严格保护、有效利用、科学发展郧阳文化,充分发挥郧阳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经济价值、在城市建设中的灵魂价值、在华夏文明中的原始价值,发挥郧阳文化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强化宣传推介力度。建立与国家、省、市等电视媒体、电子媒体、平面媒体的定期联络机制,加大郧阳文化对上对外宣传力度;定期举办郧阳文化研讨会、推介会,对郧阳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在高速公路、铁路等过境交通要道设置郧阳文化宣传标牌。通过对外宣传,扩大影响,着力打造郧阳文化品牌。二是精心创作文艺精品。重点实施七个一工程,即编纂一部郧阳文库、编排一台大型情景歌舞剧、创作一组歌曲、摄制一组郧阳文化纪录片、拍摄一部电影、拍摄一部电视剧、制作一部动画片。三是积极开展普查抢救。重点抓好文化资源普查,主动配合相关单位开展抢救发掘南水北调淹没区地下文物和保护汉江号子等一批文化遗产工作,启动郧阳大成殿、郧阳府微缩景观等南水北调文物复建项目。四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以郧阳文化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为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和聘用国内外经营管理、创作演艺和文化经纪等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开发和发展郧阳文化;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知名文化艺术院校在郧县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管理、培养和使用。
   
(作者单位:郧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