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大部分主要经济体表现疲弱,积极求生的时候,北京仍致力于压低房价。这不是寻常之举。个中消息,既有房价对民生与社会政治的特殊意义,也有经济高增长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背景下调低房价之困难。说到底,中国房价的问题,政府惟一可以做的事,是态度好,表现认真。
北京决心持续打压泡沫化的房地产市场,是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经济需求,也是顺应民情民意的政治需要。中央政府调控政策的目标是抑制投机性购房,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房。注意:既然目标是帮助“买”房,房价就是必然成为万箭穿心的靶子。政府智库——国家信息中心徐策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说,有必要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避免发生潜在的银行业危机与广泛的政治压力。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现在已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北京在今年4月份出台的房地产降温政策起初似乎产生了效果,很快使急速膨胀的房地产市场冷却下来。6月份和7月份交易量减少,全国平均房价走低。但是,房地产市场并未由此转折,出现大调整。据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数据表明,全国30个大城市,绝大多数8月份实际房价高于7月份,包括房地产价格领先的北京8月份环比上涨12.3%。成交量也出现反弹,广州等东部城市的房屋价格回到了四月新政出台之前的水平。
调控效果不彰,媒体很激动。《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表示,房地产价格依然高位运行而没有下跌迹象,紧缩政策的效果仍远未达到普通百姓的期望。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上周告诉全国人大常委会,目前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下半年,政府将进一步落实遏制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措施,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至此,包括中国央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在内的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媒体和社会舆论表达的共识是,房价仍需调控,必须逼其就范。
北京认识到,现在就改弦易辙,放松4月份以来实施的楼市紧缩政策不合时宜。放宽政策会被认为中央政府屈服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诉求,将损及中央政府的公信力。许多城市居民又开始抱怨,调来调去,还没等到真正下跌,房价又露上涨的苗头。看来,他们近期很难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了。面对如此压力,中央政府反复重申政策措施不会改变,也就不难理解。这时,房地产开发商的抱怨便上不得台面了。
北京一意降温房地产市场,与美日等国继续努力复苏经济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日本正出台一套新的经济刺激方案,美国也在加力寻找支持经济扩张的手段。相形之下,中国的日子好过得多。绝大多数预测者预计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年底将从上半年的11.1%放慢至8%-9%,这个仍是一个其他经济体望尘莫及的高水平。我相信,有这样的底气,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紧缩措施至少还要持续到今年年底。
然而,问题还存在另一面。一是房地产投资为中国整体国民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北京同时推行的其他领域的紧缩措施——包括诸如控制放贷、加强公共项目投资监管、关闭高能耗企业等,可能与房地产调控产生叠加效应。一旦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速度快于预期,那时,在北京眼里,保持全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分量就会高过个人拥有住房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