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润峰谈精确管理,第三篇:
职场白领为何从熟知到陌路
李燕和张丽是大学的同学,在学校里两人就住上下铺,毕业后又来到了同一家公司工作,还住在同一个宿舍,再加上她们的兴趣爱好也很相似,所以两人好的像姐妹一样。
李燕人很开朗,爱说爱笑,在学校时经常担任节目主持人,交际能力很强,所以被公司指定做了老板的秘书。而张丽人比较含蓄,但文笔非常好,在学校里就是校报的编辑,还出版过小诗集,因此公司让她到市场部门做文案,两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很满意。
有一次,老板第二天早上要去区政府汇报工作,由于他急着要出去办一件事,就让李燕转告张丽,帮他写一份第二天汇报工作的资料,他知道两人是好姐妹,口头交代了一下要求就匆匆的出门了。李燕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把这事告诉了张丽。
张丽连夜写出了文章,第二天早上给了老板。可老板拿了文章一看,脸刷的一下沉了下来,“张丽,你的文章一直写得不错,这次是不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这个不能用啊”。
满以为会得到老板的夸奖,没想到竟然是严厉的批评,张丽想,明明是按照你的要求写的呀,怎么会不合格呢?就算是因为时间短,文章里一些用词欠考究,但绝不至于跑题呀?她就问老板,“李燕昨天就这样给我讲的,我完全按照要求写的呀,不会跑题吧?”。
老板脸色更难看了,立马找来了李燕。“李燕,你说说看,我昨天怎么跟你讲的”。李燕又讲了一遍。但是出乎张丽意料的是,李燕现在讲的和昨天晚上告诉她的并非完全一样。张丽正想辩解,老板忙不耐烦的说,“你们两个都别说了!下次注意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说完就匆匆的走了。
剩下的李燕和张丽,心里就有了不同的思想。李燕想,你自己文章写不好,怎么能把责任推给我呢?太不够意思了;张丽也想,你把要求说错了,害的我被老板骂,这不是故意整我吗?从这开始,两个人形同陌路,几乎成了仇人。
人和人的矛盾都不是因为天大的事情,往往是一些细小的误解带来的。这种误解你当时没有把它说清楚,时间一长,矛盾就会越积越深,最后可能无法化解。李燕和张丽,由于一次工作失误,两个人都认为过错在对方,结果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姐妹成了仇人。
其实,透过这个案例,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企业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最开始老板对李燕口头交代工作时,并没有让李燕复述一遍,也没有叮嘱她记录下来,就已经使信息产生了误差,而后来李燕对张丽转告时,也没有采用复述、记录的方式,使误差进一步放大,导致了工作的失误,也为日后互相推脱责任制造了条件。
可见,这种只“动口”不“动手”的沟通方式,是造成好姐妹变仇人的罪魁祸首。如果每一步都有一个准确的沟通,并且记录下来,或者发邮件、发QQ,寻呼管理,这样,出现失误后,一查记录,谁对谁错一目了然,就不会出现互相指责,姐妹也就不会走到仇人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