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国企春秋新论语43


 


  
可道之道7  竞争合作之双赢

  前几年面对入世,人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狼来了,狼来了”、“要与狼共舞”、“中国的企业准备好了吗”、“面对竞争迎接挑战”,等等。

    这些话听得多了,易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我们好像是“羊”,要给人家吃掉;我们好像又是“狼”,要和外国资本、外国企业面对面对搏。有点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味道。

    其实,这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WTO的对立面上看问题。或者说,是只站在了竞争的角度看问题,而忽视了加入WTO后,更具合作发展前景的一面。如果我们处在WTO的对立面上,我们还加入WTO干什么?

    要说“狼”来了,“狼”早就来了。改革开放最初的10多年间,在我国建起的外资企业就有上万家;中国的企业也早已走出国门,开始了与国际市场的广泛接触,只不过在加入WTO后,这种开放的步子将迈得更大。

    不少人谈论要发展规模参与国际竞争,好像个头大了就一定于竞争有利。其实,这不是打篮球,个头大了就有优势;举重运动员、体操运动员的优势就不是个头越高越好,关键在每个人的素质和专项技术。规模是参与竞争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就现实而言,中国6000多家医药企业,哪一家单个企业的规模也无法与世界前50强的任何一家医药企业相比;这6000多家企业全部合成一个公司,其一年的所有科研投入费用也还不及一家外国大医药企业,这就是例证。

    因此,规模不能是简单的量的相加,企业的个头大小也不一定是竞争的优势。但要实事求是地面对。如果说,“与狼共舞”将直面风险,那么通过合作将有面对更多机遇的可能。因此,不能有意无意地站在WTO的对立面上,而应融身其中求发展。融身其中求发展的关键,在于把握合作双赢的主动权。把握主动权的实质,是坚定民族企业的信念,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国企不可妄自尊大,拒人于国门之外,更不可妄自菲薄,卖身投靠,那就一点出息也没有了。

    今天,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新形势,使世界向中国、中国也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了大门,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新的时代开始了。竞争中有挑战又有风险,合作中有风险也有机遇。正视现实,自信务实,虽然我们的企业在某些方面有技术的差距、投入的差距,而正视差距存在,努力创新进步,坚持“强身健体”、就能够在竞争中勇于“接招”,在合作中获取发展。

    但是,竞争合作要以互惠互利为原则,要以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为原则,十三亿人口有好日子过,本身就是对国际社会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