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是配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为了节约教育投入成本和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从2001年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国家推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撤点并校”的重要决策。摒弃“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由于地区实施过程中操作不当,使该政策暴露诸多问题。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
农村的“撤点并校”工作正在改变原先“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的办学方式。这一政策推行九年以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办学的规范化、科学化,许多家长和老师为此叫好。然而,“撤点并校”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产生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校撤并之后,农民负担增加
撤并学校带来了上学成本的压力,终将落实到农民的身上。并校之后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合计每年数千元的开销;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租房费等开支。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家里负担不起学费而导致新的辍学率反弹的现象。
(二)安全隐患增多
由于乡村地势比较宽阔,部分村屯相隔较远,一旦并校,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学生上、放学的交通问题。现在许多学校都采用校车固定接送的方法,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孩子的上、放学问题。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或车辆超载,学生的安全潜在隐患。此外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也可能对学生造成危害,这些隐性的危害应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三)学校发展受限
学校撤并后,许多“新学校”并没有相应地扩建,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巨班”现象;而扩建校舍的学校所消耗的教育投资要远远超过并校前的投资费用,闲置的校产如不扩建将无异于废墟,便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与教育资源的集约使用和优化配置的目的南辕北辙。况且新学校的师资大都来自撤并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没有相应提高,限制了“新学校”的发展。
(四)大批师资力量闲置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过盛、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和学历层次偏低等诸多结构性问题。
并校数量多导致“新学校”将面临着极大的管理问题。资源整合后,由于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有部分教师被调至新学校工作,同时也造成大批师资力量闲置。因此,富余教师的下岗安顿问题成为该政策能否得到社会各方支持的关键。
(五)学生在并校后的磨合期容易出现因不适应而产生的违纪行为
撤点并校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等显性后果,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期,受学校、家庭环境影响较大。由于孩子们过早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难以适应新学校的生活,身心受到了不良影响,这是更严重的隐性危机。有些孩子因不适应食堂饭菜而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适当的疏导,造成性格上的偏执,可能出现逃课、打仗、捣乱课堂秩序等问题,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学校不断向城镇合并,不仅使小孩上学越来越难,还因城乡经济差距而产生“剪刀差”,这也让许多农村家长在经济上力不从心。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乡村房子的“空置率”是高的惊人,许多乡村学校校舍亦是空落落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城里的物价、房子价格是一涨再涨,县城小学是塞得满当当的,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学校,真是跑断了腿,都难以找到学校。面对逐年涌入的乡村学生,许多县城的小学不堪重负;面对逐年涌入城市的农民,整个城市已经不堪重负。我们可以看一下我现在居住的县城的情况。 从房价来看,3、4年前,县城的房价是每平米700--800元,而短短三年之后,房价依然飙升至了2500---2600元;从物价来看,如今每公斤西红柿3.5元,豆角每公斤4.5元等等,一个小县城的房价尽然已经直逼市级、省级大城市,这是不得不令人深思的。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近年来,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不惜把农村的房子空着,也要挤着肩膀进入城市,还得去租房子住。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高涨的房价和物价,不仅给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了麻烦,也造成了一些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子女上不起学,违背了政府“撤点并校”布局调整的初衷,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认真加以解决。上学路遥、上学代价太大,农村并校后,加重了农民的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了本来就对上学没多少积极性的孩子有了辍学的借口与支持,割裂了部分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他(她}们过早的离开了家庭温暖的怀抱,不得不直面生活的没有任何朦胧与梦想的直白和不公。而撤点并校在加重农民负担的同时,却实现了领导的做大做强的承诺,人为地加快了城市化步伐、加剧人员资金向城市的集中、拉动当地第三产业及房地产业的繁荣、增加GDP。
集中办学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一种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今天,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而对“连根拔起”的农村教育,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布局,重新启动,方能良性发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教育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我们对待“撤点并校”这一政策应着眼于未来教育发展的百年大计,考虑社会多种舆论,倾听百姓心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撤点并校”政策会不断健全和完善,教育发展会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
[1] 袁宇.析农村教育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2] 孟旭,樊香兰.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04
撤点并校:在增加GDP的同时,坑害了多少家长和学生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