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盛产什么?


 如果说,在中国教育投入占GDP的4%是当政者自认为多么难达到的超高目标,那么菲律宾对教育的倾情投入却实在令人肃然起敬了。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与中国无法相提并论的岛国,在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上则完全可以傲视中国、亚洲,甚至全世界。多年来菲律宾的教育投入一直是政府预算支出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均占了10%以上。2009年,该国总额为1.415兆比索(约合292亿美元)的政府预算,最大的份额仍然投给了教育部,约占12%。

早在1994年,菲律宾全国识字率就已高达93.5%(中国不到80%),高等教育也有着悠久历史,大学普及率达80%以上,1611年美国在亚洲建立的第一所大学在菲律宾马尼拉,即圣托马斯大学,是亚洲最古老的大学。菲律宾的文化普及率很高,初、中等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实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则主要由私人控制,政府鼓励私人办学,不仅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而且免征财产税。再加上菲律宾教育的成本不高,所以高等教育相当普及,全国近8000万人口,有3000多所大学,首都马尼拉人口650万左右,就拥有300多所大学。因曾经是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的教育也受到美国的影响,直接与国际接轨。英语作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基本识字率达93%,在亚洲排名第一,这一优势也使菲律宾人即使去到国外也能很快融入环境。

然而,菲律宾人虽然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是这无法改善其国内动荡的政治环境,高素质的人口也未能制止暴力在这个国家肆意蔓延,其国内的就业形势几十年来始终严峻,有近半数的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此,许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国内却无用武之地的人不得不把眼光投入海外市场,以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其政府既希望通过海外就业使国内高企的失业率有所降低,又希望通过海外收入来减少外债,因此对国民海外就业给予了极大支持和鼓励,自上世纪7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菲律宾人走向世界各地,主要从事家政服务方面的工作,由此竟产生了一个支撑起国家经济命脉的世界家政品牌——菲佣。

2009年,数据统计有900万菲律宾人在海外务工,也就是说平均10个菲律宾人中至少有一个在海外工作,而其中有至少350万就业于家政服务行业,成为菲佣。他们分布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中东、香港、新加坡是菲佣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在海外挥洒汗水的菲佣,每年寄回本国的外汇近百亿美元,占外汇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菲佣为菲律宾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曾经执政的拉莫斯称她们是“新国家的英雄”,前总统阿罗约也曾评价她们是“最伟大的输出”,在海外生活在社会低层的菲佣回到自己的国家却会受到礼遇,走红地毯、总统接见已不算是新鲜事儿。

在菲律宾人眼中,菲佣是一份光荣的职业,菲佣被称为 “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也绝非浪得虚名。菲律宾的家政教育十分普及,几乎所有的中学和大学都开设有家政课,菲佣大都是中专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部分菲佣还持有护士、医师或教师的执照,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综合素质高,容易沟通。此外,菲律宾人大都笃信天主教,乐观而忍让的天性,爱清洁的良好习惯都使她们赢得了雇主的好感。而菲佣自身的职业荣誉感,也使她们对于这份工作投入了较大的热情,使菲律宾家政服务业发展成世界知名名牌,也使“菲佣”成为耳熟能详的高级佣工的代名词。在香港,许多家庭对雇佣的菲佣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家务、照看孩子、孩子的功课补习甚至理财管家都有赖菲佣。根据香港入境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今年6月,共有逾22万外来佣人在香港打工,其中菲佣的数量就超过11万人,几乎占据了香港这一成熟的家政服务市场的大半江山。

菲律宾人踊跃地到海外谋职,不仅是瞅准了市场的需求,更主要来自经济的诱惑,由于菲律宾国内劳动力的廉价,一个菲律宾海外劳工几乎“都在养活着家乡5名亲人”,以香港为例,菲佣每月收入不低于3600港元,比其国内教师或职员收入高近10倍,此外雇主还要为外佣提供一日三餐膳食食宿保险,每年休假往返居住地的机票等,这些对高技术行业来说相当一般的条件却诱使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的菲律宾人走出国门。近年来菲律宾教师、护士、医生等行业从业人员严重外流,致使菲律宾的教育呈现滑坡,菲律宾国内的教育水平一年不如一年,而整个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更陷入濒临崩溃的边缘。

菲律宾海外从业的兴盛倒映的是其国内经济萧条的现实,一向令菲律宾人自豪的菲佣日渐成为菲国人才流失的一大诱因,虽然菲律宾人有着高的教育普及程度,却始终未能善用,没有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海外输血终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未来仍然路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