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馆
一到世博会,中国馆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一是因其独一无二的斗拱设计,二是高大挺拔的建筑,使中国馆毋庸置疑地在世博园中鹤立鸡群。看着参观者那耗时五六个小时的超级排队阵容,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有所感慨:能在中国馆先睹为快,真是可望而不可及。令人欣慰的是,下午6时,作为远大公司嘉宾的我们,喜出望外地接到通知:即刻入馆观看。
“下马观花”之后,我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国家馆不仅以其独具匠心的特殊造型而著称于世,更是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主题,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城市发展中的卓越智慧。五千年的灿烂历史、30年对外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更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家园建设的漫长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入得馆内,宽阔的走廊、巨大的空间、大气的装饰,无一不显示着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大国应有的气派。门厅处那一排亭亭玉立的金色莲蓬,像是提示着游人,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度。巨大的环绕荧屏、栩栩如生地再现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历程。在群星闪烁的星空中,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中华儿女跃然屏上,一群又一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昂首阔步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大步向前……
汶川特大地震固然令人悲痛欲绝,但也正是在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前,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钢铁长城的巨大威力,看到了我们强大的国力和13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中重建家园的大智慧。
一座座各具魅力的大都市、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仿佛是一个民族镌刻在神州大地上的文明符号,更是生动地显示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作为13亿中国人当中的一员,我不由得为之欢呼和骄傲。
在探寻东方足迹的第一展厅时,长达数百米的《清明上河图》的巨幅古画与融入了最新科技成果的电子技术,就这样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完美结合。有着“中华瑰宝”之称、古色古香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铜车马,不仅彰显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使人们再次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古朴与厚重。
轻快便捷的轨道游览车虽在二层以上的空间,但仍然使参观者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将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历史一览无余……
造型各异的中国式斗拱的集中展示,不仅使人们对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叹为观止,也使人们为中国古人的卓越智慧所震撼。极具东方格调的各式古桥、单孔桥、多孔桥以及横跨长江的钢铁大桥等一座座极具现代气息的桥梁,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次展现在人们面前。偌大的中国也犹如巨人一般,一步一个脚印地由古代走到了现代。
无论是百万人口的唐长安城,还是《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宋朝京都汴梁的繁荣,都毋庸置疑地表明,在古代美好城市的建设中,中国都以其灿烂文明成为引领世界城市发展的一盏明灯。今天,恢弘壮丽的北京、繁华似锦的上海、古朴厚重的西安,正在谱写一曲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华美乐章……
信步于偌大的中国馆中,建筑形式的变化与发展就如同一场无声的古今对话,使参观者随着轨道游览车的前行而有了一次充满动感的寻觅体验,也给参观者带来无尽的思考:何为城市?何为城市的美好生活?城市中的人们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
在中国馆的上层空间,一串串闪着荧光的蓝色玻璃圆珠,使馆内拐角处平添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神秘感。展馆旁边的墙壁上, 7岁的湖南小童陈语薇、10岁的上海小朋友金薇,以及一大批少儿画家的画作,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对低碳未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也如同人们所企盼的那样,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创建人类美好家园的漫漫征途中,直面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