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上)


   目前,世界面临两种能源威胁:一是很难以能承受的价格获得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二是过度消耗能源导致对环境的不可恢复的破坏。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要实现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

    一、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和环境压力增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呈现出以下主要趋势:

    (一)在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增长略快于总能源供应量,新型可再生能源增长快于传统可再生能源。

    总体来看,1971~2004年,全球主要能源供应总量(TPES)的年增长率为2.2%;可再生能源供应的年增长率为2.3%,略高于能源总供应。在可再生能源中,易燃的可再生物和废物(含商业和非商业用途,以下简称“CRW”)年增长率为2.1%,水电为2.6%,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增长8.2%。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和太阳能利用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8%和28%以上,地热和潮汐分别增长7.5%和0.3%(见表1)。随着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一些国家加快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07年,全球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分别增长了28.5%和37%,生物乙醇产量增加了27.8%。

    (二)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例大幅提高,化石能源消耗增长放缓,新型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增加,但比例仍然较低。

    目前,世界的能源结构以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但各国都在控制化石能源需求的增长。在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的比例下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上升。

    2006年,世界主要能源供应中,石油和煤炭分别占34.4%和26%,天然气和核电分别占20.5%和6.2%,可再生能源占12.9%。在可再生能源中,CRW比例较高,约占世界能源供应的10.1%(传统的CRW占7%);水电和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比例较低,分别占2.2%和0.6%。2004年,在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地热、风能、太阳能和潮汐分别占80%、12.4%、7.5%和0.7%。

    1973~2006年,在世界能源供应总量中,石油的份额下降11.7个百分点,煤炭上升了1.5个百分点,天然气与核电分别增加了4.5和5.3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增加了0.4个百分点。在可再生能源中,CRW的份额减少0.5个百分点,水电增加0.4个百分点,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增加0.5个百分点(见表2)。

    在全球电力供应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居第三位,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较低。2006年,世界电力供应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18.3%,比1973年减少了3.3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占发电量的16%,降低了4个百分点,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CRW)占发电量的2.3%,增加了1.7个百分点(见表3)。

    2006年,在世界最终能源消费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43%和15.3%,CRW和煤炭分别占12.9%和8.6%,电力占16.7%,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占3.4%。与1973年相比,2006年世界最终能源消费中,石油和煤炭的比例下降了5个和4.7个百分点,CRW的份额减少0.3个百分点,电力增加7.3个百分点,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份额分别增加1.8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见表4)。

    (三)发达国家成为开发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力量,但其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主要利用传统可再生能源,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部分新型可再生能源领域进入世界前列。

    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加快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据IEA的统计,2004年和2005年,OECD国家的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分别占全球的66%和67.9%,2005年比1973年上升了6.5个百分点;水电分别占全球的45%和44.5%,2005年比1973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2004年,76.4%的传统CRW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非OECD国家(含中国)、非洲等地(见表5)。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OECD国家较多地依赖石油能源,较少使用煤炭,核电的份额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73~2006年,OECD国家的最终能源消费中,煤炭和石油产品的比重明显下降,电力、天然气、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均有提高。其中,石油产品占全部能源消耗的份额从56.6%降至51.8%,煤炭消耗的比例从10.1%降至3.5%,电力的比重从11.4%增至20.3%,新型可再生能源和CRW的份额分别增加1.1和0.9个百分点(见表6)。尽管发达国家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占世界的60%以上(2004年为66%),但由于其能源消耗量较大,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例仅为2%左右,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OECD国家的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居世界前列。如表7所示,截止2005年底,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德国位于世界第一,日本、美国居世界第二和第三,装机容量分别为142.9万千瓦、142.1万千瓦和47.9万千瓦;在风电领域,德国位居第一,西班牙和美国位居第二和第三,装机容量分别为1842万千瓦、1002万千瓦和914.2万千瓦。一些发展中大国的部分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入世界前列。如,中国在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等方面名列世界第一;巴西的生物乙醇位于世界第一。

    (四)在战略选择上,节约能源优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中国家节能的潜在效率大于发达国家。

    由于成本较高,以及受自然环境约束等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价格竞争力不足。如风能、太阳能容易受气候环境局限,利用效率不稳定;生物燃料将大量消耗粮食,导致粮价上升等等,加上一些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还不成熟,处于试验阶段和发展初期,没有实现商业化利用。因此,许多国家采取节能优先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据IEA的统计测算,节能投资的效率是2倍(即在高能效的电气设备、家电和建筑物上多投资1美元,至少可节约2美元的电力投资),节能投入的回收期一般在1~8年。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其节能的潜在效率较高。越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国家,其节能效率越高,而节能投资的回收期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