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西柏坡见到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本是人类普世价值,还是有人骂,说这是过时的老古懂。我劝这些炒了点房赚了点钱的人别忘了中国的一句老土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国两千多年的革命史、改革史都是因土地引爆。共产党靠“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动员人民革命夺取全国政权,蒋介石在台湾土地改革稳定了政权。
2700年前管子第一次把土地按人平均分给农民,实施“均地分力”的改革,建成一个强大的帝国,经济繁荣强盛堪比当时的古希腊。2700年后,邓小平实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革也是把集体的土地分给了农民。管子说:“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以理也”。认为土地是一个国家政治基础,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又说:“地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治,事不治则货不多”。认为土地的纳税制度不整顿,官府就不能治理;官府无法治理,生产就不会发展;生产不能发展,物资就不能增多。接着说:“货多则事治,所求天下者寡矣,为之有道”。土地政策好了,经济发展了,求助于国外的就少了,这才是治国之道。管子这段话是讲了土地政策对内政外交和经济的影响。
管子说:“帝王者,审所先所民,先民与地则得矣,先贵与骄则失矣”。“人主不可以不慎贵,不可以不慎民,不可以不慎富。慎贵在举贤,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务地。故人主之卑尊轻重在此三者,不可不慎。”“先民与地则得矣”、“慎富在务地”。
2700年前的这些论述,今天依然现实而鲜活。今天利益集团操弄的高房价改变不了历史,也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之所以成为人类普世价值,是因为人类社会都希望稳定而和谐。“和谐”是什么?看看这两个字:“和”是土地上的庄稼,也可看作土地上的庄稼和房子,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房住。“谐”人人能讲话,“和”,人人讲赞美的话,不“和”人人就讲怒骂。高房价不是已经骂声一片。
说文解字讲“和谐”是有点老古懂,但“以人为本”、“和谐”不就是老古懂?
“居者有其屋”作为普世价值,并不是一定绝对要平均土地、平均住房,是一种原则,就是要制止豪强劣绅利用土地剥削和掠夺人民。
因为土地上产生和粮食和住房两种产品,都是最基本的民生产品。管子说:“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士;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十天没有粮食吃,人就要死去,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因此管子说:“苗,始其少也,煦煦乎何其孺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又说:“粟者,王之本事也”。
然而,利用土地剥夺人民又是豪强劣绅积累财富最有效的途径。因为你可以不炒股票,但你不能不吃饭不住房,在一定的容忍度内,人民就乖乖地把财富送到他们手里了。在他们看来,他们有权力,又有高科技的武器,人民只能任由宰割,反抗是没有用的。因此,任你怎么骂,怎么声讨,他们都无动于衷,继续操弄高房价。
正是,这些不断重复的历史和现实,让“居者有其屋”成为制止土地剥削的一种社会理念,也成为革命和改革者的旗帜。当然豪强劣绅也就最为害怕。
当然,西柏坡就在那里,豪强劣绅们不敢去面对,但共产党和人民会从那里找到革命和改革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