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英国绅士的核心秘密


培养英国绅士的核心秘密

有个词叫“英国绅士”。

  

    据说,在伦敦有些老绅士,为了使子女继承不怕寒冷的美德,“防修反修”,在冬天要偷偷打破子女卧室中的一块玻璃。这种“忆苦思甜”的措施,在英国到处可见。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民族意识,使我上了一堂生动

的“阶级教育课”。

 

男人的最低标准:

1.一到防空洞门口男人都停下。我在英国念过书,英国的男人,很讲究这个。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轰炸伦敦,市民都往防空洞里跑。一到防空洞门口,男人都停下了说:“女士们先进去。”这叫什么?绅士。就是在生死关头的时刻,他还有这个好的习惯。上课的时候给我的学生讲,他们很感动。女孩子说:“我们那些男同学,要是有这种修养就好了。”

  2.男士没有一个上的。记得电影《泰坦尼克号》快要沉的时候,把救生艇放下去了,可是救生艇相对船上的人不过是杯水车薪,上去的都是女士和孩子,男士没有一个上的。这就是绅士。

 

  绅士教育

  即使今天的英国,在家庭教育中,按照“绅士教育”传统来教育孩子,仍是一个特色。在英国的家庭里,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家长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还有一些规矩:

  1.在一般的家庭当中,五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们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2.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身体的惩罚。

  3.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

4.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中国妈妈与英国妈妈的比较

一、 中国妈妈对孩子的呵护远远超过英国妈妈。

二、 遇到灾难,中国孩子更多地依赖父母而不是自己。

三、英国妈妈比中国妈妈更放手,表面上看好像不近人情,其实更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

四、 中国妈妈把希望寄托在警察身上,而英国妈妈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自警自救的能力上。

大伟在这嘱咐一句:“别把孩子抱一生,要让孩子学点精!”

 

  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炼他们的意志,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和精神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