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3000字,周游列国去
严辉文
最近,昆明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昆明市公职人员因公出国(境)、出省学习考察纪律规定》十条禁令,其中就因公出国(境)、因公出省均进行了明确限制,规定凡因公出国(境)学习考察者,须于回国20天内向市外国专家局或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外侨办提交内容丰富、翔实并不少于3000字的出访报告。(见9月24日《长江日报》)
相关规定还划定了公职人员的适用范围:包括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机构,人民团体,大专院校,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该说,出国后提交3000字“内容丰富、翔实”的出访报告,对于治理官员们以学习、考察、招商等名义出国公款旅游,不无针对性。
说实在的,官员因公出国(境),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有体制内的管理约束审批机制,又要遵循受访国在出入境方面的相关规定。最重要的,作为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还涉及到出游期间工作日程的调整、出访经费的筹措、官员之间权力矛盾协调(官员人在气场在,出游就翻船出事者不乏先例)以及时差调整言语不通、饮食起居不适、风土人情迥异等诸多方面的困难。不过,有迹象表明,这些审查也罢、困难也罢,不仅总被轻而易举地克服掉,不仅无法遏制官员们公款出国游的冲动,反而使这类出国游正在变成官场之一大新福利和新惯例了。在公款出国游的问题上,某些官员不为种种困难所惧,大有一往无前之果敢勇毅了。
现在终于诞生了一种新规定来制约官员们周游列国,规定堪称很细密很好看。出国后提交3000字“内容丰富、翔实”的出访报告,倒也算得上是一道新门坎。不过,“3000字规定”是否能落实,又成了一道考验公众心智和神经的难题了。出访报告正如同很多无味的官场文字游戏一样,早已掉进了既无硬性约束,又从未公诸于众的窠臼,敷衍或者懒得敷衍根本无伤大雅,几乎就没人拿它当真的。官员们反正国也出了,事后就不写报告,昆明市的百姓何从知晓?那些个有关部门又能咋的?或者官员们让秘书代劳一二,虽然交出了3000字,但是照旧可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舆论和有关部门将如何甄别?再有,极个别屁股不干净的官员,正好借出游之机境外“失去联系”,如果连人都可以一去不回头,还指望向谁要出访报告呢?
0925长江日报长江评论: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0-09/25/content_4122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