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之殇,举国同悲。相比那些断壁残垣下的惨烈景象,这里的鲜活仿佛在预示——那些已经逝去的终将远去,而这些笑容灿烂、如同青海山歌——“花儿”一样活泼自由奔放的孩子,则给予我们最大的安慰。
玉树远吗?从地图上直线距离看,从玉树到北京的距离比北京到广州的距离还要近。但当记者辗转乘坐飞机先到西宁,再到玉树,再经汽车颠簸4个小时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玉树州囊谦县冷日小学,似乎觉得玉树离我们真的很远。
玉树近吗?这个在中国版图上曾经寂寂无声的地名,却是因为4月14日那场大劫难,让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原高寒地带救援活动在此展开,从那一刻起,13亿人的爱心在汇集,13亿人的力量在汇集,也是从那一刻起,让其离我们似乎如此之近。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这是在震后第五天,胡锦涛总书记把这12个大字写在了刚刚复课的板房教室黑板上,更把建设新玉树的铮铮誓言写在了亘古高原!
因为,有爱,就有希望!有孩子,就有未来!
当玉树走过近5个月不屈不挠的日日夜夜,当大地重归安详,9月7日,在一汽丰田玉树爱心探访活动的邀请下,我们来到这里,如果不是亲历此行,这也许就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一次献爱心活动。然而,当我们真正地走近玉树,走进冷日小学,与孩子们面对面地在一起时,这才发现,即使我们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即使我们语言不通,但我们的心却因彻底的纯净而彼此相近。这不是给予,此间收获的心灵感悟远胜于给予带来的满足。
对未来的憧憬从未失去
艰苦的环境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热诚,即便是在连个像样的黑板都没有的教室里,孩子们也能把课文念得铿锵有力。因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一直在延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从未失去。
冷日小学成立于2006年,离囊谦县城19公里,由当地大萨寺院的加羊活佛捐助而建,目前共有7名老师(其中2名为当地寺院聘请的藏语老师,还有一名是支教老师),共41名学生。这所学校虽然新建才几年,但这里的教学条件却很简陋。4间教室和一间学生宿舍,再加两个篮球架,就是学校的全部了。
“学生们来自包括冷日村在内的附近4个村社,住得远的,家里离学校得有20里地,所以这里有部分学生周一到周五都需要住校。”19岁的求吉是这里的一名公办教师,教语文和数学,两年前在兰州大学只读了一年大学的她应加羊活佛的邀请回到了家乡,随后工作在这里,吃住在这里,与孩子们度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
求吉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电,孩子们平时上课靠的都是自然光线,晚上就只能点上蜡烛,一年级孩子主要是学习藏文,随后才有数学、语文等课,所以孩子们的汉语学得并不是很好,一二年级的孩子甚至都不会说。在我们来之前,这里的孩子们基本都没接触过课外读物。
这一点从孩子们的行动中就已经得到印证了。当我们把近千册图书送到孩子们面前,头一次见到这么多课外读物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围上来,目光里充满渴望与好奇。13岁的巴丁扎西,拿着一本简版《十万个为什么》便不愿放手,当我问他是否听说过这本书的时候,这个半大的孩子羞涩地跑开了——许多城里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阅读的课外书,这里的孩子们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
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开一扇窗
物资匮乏、高原反应、剧烈疼痛、体力透支……
在这近3900米的高海拔地区,让我们这些初次从平原地区过来的人每上一层楼,每快走一步路都要停下来喘息,强烈的高原反应,使人浑身乏力、头晕脑涨,甚至大口呕吐。
自然条件是恶劣的,但对于冷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恶劣的环境,贫困的生活都无法抑制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即使每天吃着干涩的糌粑,也能让他们的笑容如这里的蓝天般明媚。然而,当我问巴丁扎西知不知道世博会的时候,这个四年级男孩的那种错愕与羞涩的表情,让我感到格外的心痛与不忍。“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才是这里的孩子们最大的课题。
杨延超是青海师大大四的学生,8月底的时候来到冷日小学支教,对于这名22岁的山东小伙来说,虽然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们:“他们都特别的淳朴和懂事,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干活,带弟弟妹妹、干农活……暑假的时候,有些孩子还要去挖虫草。有时候,上着课呢,有孩子就跑出去了,我刚开始还挺纳闷,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下雨了,他们要到山上去赶牛羊呢,但他们对外边的世界都很好奇,问的好多问题,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他们才能理解。”
这一切,就如同那些孩子们期盼的眼神,让人永生难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项目处马霄飞副处长也深情地说:“也正是源于这样的初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一汽丰田合作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贫困小学建立‘爱心图书室’,就是希望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人生打开一扇窗。”如今,这样的“爱心图书室”在全国已经建立了600所,冷日小学,正是这第600所。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天的探访之行也进入了尾声。孩子们围在我们周围,久久不愿离去。作为这一活动的见证者,我们深知一次捐助或者善行并不能改变这些孩子们的命运,可是对于这些深处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一次简短的互动,可能是他们难得的人生经历,将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一抹亮彩,而一本课外书,或许将成为开启他们智慧的钥匙,为他们的人生打开一扇希望之窗——如此,我们就不虚此行。
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一直在延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从未失去过。
艰苦的环境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热诚,即便是在连个像样的黑板都没有的教室里,孩子们也能把课文念得铿锵有力。
当看到他们澄亮的眼神和腼腆的笑容的时候,即使我们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即使我们的语言不通,但我们的心却因彻底的纯净而彼此相近。
那些孩子期盼的眼神,就像青海高原的星空一样令人永生难忘
痛在这些小孩子的脸上已经荡然无存,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
当城里的孩子已不再正眼看麦当劳、肯德基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吃的却是青稞面和土豆。
这里的每间屋可以住3至5个人,离家远的孩子,可以借住在这里。
我们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图书、过冬的棉衣手套以及各种学习、生活用品,头一次见到这么多学习生活用品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围上来,帮着搬运。
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见到远方客人的到来,孩子们换上干净的服装,踩着轻快的舞步,在大家面前欢快地跳了起来。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孩子们围在我们周围,久久不愿离去。亲爱的孩子们,才仁(藏语中再见的意思)!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