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备受社会关注,因而,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关于学校教育不能重识轻德的言论无疑很容易引发大家的广泛共鸣,不过,“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听起来却有一种让人慌慌的感觉,很自然地联想起上个世纪曾经盛行的“知识越多越反动”论调。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知识越多越反动”一度甚嚣尘上,学校停课,老师被批为臭老九,盛产了一批白卷“英雄”和胸无点墨、只“红”不专的造反“精英”,当时的乱象以及所造成的恶果想必不少人都记忆犹新,事实也证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漠视的挤兑,并没有就因此而让人们的道德水准有一个质的飞跃,相反却造成让人无比痛心的荒废。
杨校长一直关注、忧虑中国教育德育缺失的现状,就在不久前一句“中国大学精神虚脱,才子流氓贻害社会”与此番“无德学生越有知识越祸害社会”如出一辙,振聋发聩,催人深思。不过,依笔者浅见,强调德行、责任心当然相当必要,但因此而否定知识的作用,甚至归咎于知识显然不可取,知识的贫乏绝不会天然地带来道德的升华,知识越多也未必造成道德的沦陷。
知识和道德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知识本身本包含着道德、责任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正常情况下,知识越丰富,越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理应让人更懂得自律、守德,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的无德之人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干缺德事,对社会造成更多危害。客观地讲,近年来,师德、学生道德出现走低现象,无关掌握和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教育理念、体制上存在的偏差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拿知识来为德育说事,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旦“知识越多越反动”有了市场,成了气候,那将是极其可怕和危险的。
无德学生越有知识越祸害:新版知识越多越反动?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