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与借势营销


山楂树之恋与借势营销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讲师谭小芳

 

近日,《山楂树之恋》正在热映,配合电影宣传的“山楂月饼”——限量的3000套早已全部售罄。相比赤裸裸的植入式营销,张艺谋的山楂月饼即合情又应景,为电影营销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从山楂月饼的销售一空来看,张艺谋十分擅长于“借势”,尤其会借具有中国人共性的“势”。

近年来,电影的延伸产品是越来越多,但无非也就是电影中的道具,演员的服装、造型等诸多和电影内容直接相关的产品开发,而今年老谋子推出“山楂月饼套装”,不仅有山楂馅的月饼,更包含了电影衍生的元素,收藏品、工具、还有能在数十家影院看电影的票。在如此应景的中秋推出,不仅极富新意,更刺激了很多电影迷的收藏欲望。

面对越来越火爆的月饼市场,我们的月饼企业是不是也该摆脱传统的营销思维,除了中秋文化,多借势于别的文化载体,在包装,理念,产品形态,产品口味,产品终端上脱颖而出呢?毕竟,月饼早已不是用来吃的了!

中国古代法家治天下,讲的就是“法、术、势”三者的结合,把借势、造势当作了治理天下的三大要点之一。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认为:不懂得借势,或者说不愿借势,要做出好的策划方案是很难的。营销活动中,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或渠道来进行营销,借助外在力量能够帮助在营销过程中取得较高的关注度和更好的营销效果。目前,众多企业在营销的策略上更喜欢这种“借东风”的方式。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似乎更能说明如何利用“借”字:

相传,大英图书馆老馆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了一个新的图书馆,新馆建成后,要把老馆的书搬到新馆去。这本来是一个搬家公司的活儿,没什么好策划的,把书装上车,拉走,摆放到新馆即可。问题是按预算需要350万英镑,图书馆没有这么多钱。眼看着雨季就到了,不马上搬,这损失就大了。怎么办?馆长想了很多方案,但一筹莫展。

正当馆长苦恼的时候,一个馆员问馆长苦恼什么?馆长把情况向这个馆员介绍了一下。几天之后,馆员找到馆长,告诉馆长他有一个解决方案,不过仍然需要150万英镑。馆长十分高兴,因为图书馆有这么多钱。“快说出来!”馆长很着急。馆员说:“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馆长更着急了。

“如果把150万英镑全花尽了,那权当我为图书馆作贡献了,如果有剩余,图书馆把剩余的钱给我。”“那有什么问题?350万英镑我都认可了,150万英镑以内剩余的钱给你,我马上就能做主!”馆长很坚定地说。

“那咱们签订个合同?”馆员意识到发财的机会来了。合同签订了,不久实施了馆员的新搬家方案。花150万英镑?连零头都没用完,就把图书馆给搬了。原来,图书馆在报纸上发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馆员发财了……怎么样,简单吧!借力发力,问题只要想到借消费者的力,难题就迎刃而解。如果有些企业家仍然没头绪,那么我们就从品牌名字开始讲一讲借势的话题。

国美,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并非黄氏兄弟原创,它来源于当年黄氏兄弟在北京南城珠市口盘下的一家商铺“国美服装”,后来,兄弟俩看旁边人做电器挺红火,于是将服装店改为电器店,名字就直接改为“国美电器”。从这段渊源上讲,国美这个品牌是从天而降,砸到黄俊钦和黄光裕兄弟头上的。

国美,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的阅读顺序,“国美”会被读成“美国”(注意:一个名词在亿万次的反复阅读过程中,它可能会具备新的诠释方式,这在公众的潜意识中是必然发生的,虽然大家都没有自觉,但是这个潜意识中对情感的影像却已经发生了,企业家一定要注意这个现象!)。于是,一个有意思的视角就出现了,“国美”和“美国”有什么联系呢?

谭小芳老师认为,美国,是全世界近两百年来气运最旺的国度,它的强势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感觉到的,于是公众会对与美国有关的事物都会给予更多的正面情感,这个现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是要思考的。

这时,一个人类重要的谋略思想浮出,就是做事要“借势”。但借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深厚的福报,并且,这其中有一套隐而又隐、秘而又秘的操作手法。

一个成功事物的诞生,在现象的世界中,它一定是有一隐一显两套体系在发生作用的,这一隐一显,合而成一,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系统。只要是在人类的世界中,这个规律就没有谁能例外。

我们通常关注事件的显系统,如企业的工厂、员工、产品、营业场所,企业的资金、投资者、商业模式,它的销售额,它的知名度,它的老板的耀眼光芒等等。

但我们都很少注意到,企业只要还存在,那么就还有一个隐系统在运作,它们在同样发生作用,它和显的系统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因为这个由巨大无比的潜意识构成的隐秘系统,它们是足够创造与摧毁一切的。

如果这隐和显两套系统能够融为一体,相融共生,这个企业是必定要成功的。这对创业者以及新品牌的建立而言,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初始的事物往往太微弱,更容易失败。

而我们,现在都只关注了显的系统,忽视了隐的系统,这和中国人当前无根的思想状态和传统文化的断层,是有关系的。在人类好的文明体系中,这个思想一直被成功的文明所把握着的,只是隐的东西,当然是不能放到台面上的,你也当然不会从史书中去发现,除非你别具只眼。并非谭小芳故弄玄虚,只因确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回归话题,各位看官请看以下曲阜的案例:

谭小芳老师(预定谭老师营销培训课程,请联系13733187876)表示,在当今广告满天飞的时代,善借势无疑是一把利剑,它能充分弥补广告效应的不足,让企业省力省钱。比如,赵本山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刘老根》里面,有一个商业意识良好的年轻后生,打起山后名胜——温泉的主意,普通的煮鸡蛋被他叫卖成“温泉煮熟的鸡蛋”,卖到5元、10元一个。这也是“借势”营销的一个好例子。

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也能帮助企业进行营销。例如在汽车行业,比亚迪能够利用绿色汽车获得成功,源于国家对环境改善的决心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国内对环保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最为污染源中的一环,绿色环保汽车得到了国家和市场的青睐,因此比亚迪推出的绿色环保汽车能够获得成功不难理解。汉王科技能够在上市后股价飙升,其中市场对电子书的需求是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把握市场的脉搏,借助趋势进行营销,能够让企业获利良多。

将营销和时下流行元素融合到一起,借助流行风进行营销效果同样显著。在时下最流行的SNS上,开心农场是用户活跃度最高的游戏之一,目前就有众多软饮料企业将产品巧妙地融合到游戏上面,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儿童群体中,喜洋洋和灰太狼是最受欢迎的动漫作品,印有动漫人物的衣服在市场中也取得了很好的销售量。相似的还有在电影中植入产品、请曝光率高的明星代言等等,都是利用当下关注度最高的元素与营销相结合,进而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和产品的销量。

但是,国内企业有很多相关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许多免费借用名人公关的机会,却没能有效利用。谭小芳老师专注于公关实战营销的实践,成功组织过多次高层访问、大型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企业漠视名人旅游所蕴涵的公关价值。那么,放眼世博,众多没能成为世博官方赞助商的品牌又该如何借势世博营销呢?

策略要领一:借势大事件,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般而言,企业开展事件营销,总是要预设一个条件——即品牌的核心价值一般应与事件的属性有密切关联。但对于像世博会这样的极具正面意义的“大事件”,则无需如此苛求,“密切关联”只是锦上添花的参考因素而非必要条件,只要有能力、有资源就该大胆出手。原因有三:

一是世博这类大事件,本身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只要借势策略有效,就能引起关注、引发互动参与,这比酒水企业搞一些常规的促销、路秀效果不知好多少倍;

二是只要能成功跟世博话题关联在一起,就能够树立起在行业内至少区域内领先的大品牌形象,这是一般的广告所难以达成的价值,对于一些区域性的品牌尤其重要;

三是借势世博营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营销行为,“参与世博”客观上对社会公共事业是一种良性促进,从一个角度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策略要领二:墙内开花墙外香

虽然不能成为世博会官方的赞助商,但“参与世博盛事人人有责”,只要用心,总是能找到婉转的“搭车”方式,甚至只要运作得当,借势效果不亚于赞助商。如同在最近举行的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中,一些脱离国民党参选的候选人反而赢得了蓝营选民支持,超越国民党推出的“正蓝”候选人一样。

谭小芳老师建议各品牌可与各地方政府合作,协助或联合其开展本地参展世博的宣传活动。一些实力较弱的地方性企业甚至可以跟地市一级的政府相关部门来合作开展,此外也可与各地政府驻沪办合作来开展共同宣传展示。这跟糖酒会其间的“会外展”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策略要领三:促使消费者参与世博、体验品牌

消费者对世博会最大的心理反应就是“好奇”——想了解各国、各地在世博会上都展示些什么;更进一步,想去场馆现场看看。鉴于此,谭小芳老师建议,各品牌一是可以相关政府部门合作,采取巡回图片展、电视电台节目、在标志性地段建设缩微展馆等,联合宣传世博,让消费者在了解世博的过程中加深对本品牌的认知

面对世博会——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诸多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谭老师建议采用“借”字,借名、借市、借力、借渠道、借势、借壳等等,五花八门。在营销策划的“借”字诀上,谭小芳运用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懂得舍,不懂舍的“借”就是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