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一个住房梦。
有的梦,很幸福。而很多梦,却很辛酸。
最近两天,《大河报》的一条新闻成为各大媒体转载的头条。
故事讲述的是河南郑州一位六旬矿工,用了4年时间挖了50平米的地下“蜗居”。
老爷子太有才了,多么可怜的一个“居者有其屋”!
老人说,“给老婆和女儿挖个好房子,一直是我的梦想。”“附近的房价每平方米5000多元,我们根本买不起。”“假如有钱买房,我们也不会这么干。”
故事结局是,没有土地与规划部门的审批,将被责令恢复原状。
用老人的话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房价飞涨。
还有一个老人,也值得说说。
78岁黄日新在北京六郎庄自费建了8间胶囊公寓,向刚毕业的大学生出租。如今,胶囊公寓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增加了公用配套设施,面积更为宽敞,甚至还有“夫妻房”。
这种辛酸,是一个扭曲时代的标记,也是对有些人、有些部门的无声抗议。一个为房而奋斗的民族,是非常可悲的。这时,我们要振臂呐喊,保障房,你的步子能否再大点!
(文/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