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报


手机报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在手机上开发发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功能,手机报可以为企业发送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包括长达1000字的文章、50K的图片。
  3G手机报的推出,可以使企业或个人或政府单位建设自己的手机报,发送政务手机报、企业内刊、行业手机报、客户手机报等,已经成为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是企业客户关系处理/企业内刊/企业内部沟通/广告传播的一种新途径。它的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历史成因
  手机报成立于200681日,致力于打造网络新媒体,以学习教育为主,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
  手机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信技术突飞猛进、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产物,是传统媒体和电信媒体联姻的成果。催生手机报有这么几个条件:
  首先,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生存日渐危机,只有进军多媒体,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才有发展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甚至残酷。如今,新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挑战日甚,既不断融合,又无情博弈。业内流行观点认为,中国媒体经营遭遇拐点,报纸、杂志两大平面媒体的广告经营额下滑严重。其中,报业情势更为严峻。业内以为,20053月为报业广告呈现下滑态势的分水岭,从此报业广告的月增长率同比增速下滑,6月份的同比增幅已不到3%。广告如此,读者读报热情分明也在减少。有调查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北京读者平均每天阅读报纸时间减少了2.2分钟,上海读者减少了3.6分钟,广州读者减少了3.5分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大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在2004年的经营收入已经分别达到1.09亿美元、2亿美元、1.03亿美元,广告额不断走高。这说明传统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多媒体岂不是生存的首选?
  其次,在传统报业的外围,正活跃着新鲜的血液,诸多新兴媒体生命力强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所运营的新兴移动通信媒体,以巨大的客户群体令传统媒体艳羡不已。据信息产业部今年6月公布,截至5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4.2亿户,平均每百人拥有30.3部手机。手机短信发送总量今年前5个月就达1679.5亿条,市场规模在2005年达407亿元。如此巨大的客户群体,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快速形成。为何不搭这样的顺风车?此刻,传统媒体在困境中看到了光明,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传统媒体以强大的内容供应优势,移动通信媒体以超大的客户群优势,给双方带来了双赢的希望。
  最后,手机报自身魅力无穷,手机媒体有待重点开发。对于手机的媒体功能认识,学界早有诸多理论的探讨。将其信息传播功能运用得最早的,还得数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短信传播。2003212232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16分钟后,新浪网把这则新闻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万千客户,由此开创了国内手机传播新闻的先河。直到2350分,央视一套插播了哥伦比亚号坠毁的新闻,比短信晚了一个多小时;而纸质媒体要在第二天才刊登此新闻,其速度绝非以时分秒计算,而是以来算计的,优劣一望可知。
操作模式
  一种是彩信手机报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传统纸媒,就是报纸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
  另一种是WAP网站浏览模式。这种模式是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WAP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的方式。
  中国移动提供的手机报业务,就是两者相结合的模式。所有手机报付费用户都可以免费(不计流量)登录手机报wap网站,浏览各类新闻以及一些小游戏。
赢利模式
  从目前手机报的实践看,手机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
  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用为20元。
  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
  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媒介特征
  1、更强化了时效性,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接收。
  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所以,手机报编辑可以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2、提高了互动性,真正实现了传播流程的反馈。
  传统媒体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与受众的有效、即时互动,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而手机报的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手机报编辑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最快地得到新闻,而且可以得到自己最想获取的新闻。通过互动反馈,每位用户可以实现新闻定制,手机报编辑可以将用户最需要看到的新闻发送过来,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3、手机报的多媒体优势。
  手机报所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闻。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
缺点不足
  手机报有优点,也存在劣势,这些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报的发展。具体地讲,存在以下问题。
  1、手机终端的限制。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两亿,但是支持彩信和WAP浏览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并不普及,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
  2、订阅价格的影响。
  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10元到25元不等,一年定价在240元左右。相比于传统媒体全年几十元的定价,手机报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如浙江省《杭州日报》手机报,200541日前,杭报手机报是免费体验阶段,有10万多订户,41日至1231日是优惠期,5元包月,目前有1万订户。
  3、阅读习惯的影响。
  据了解,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而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适应过程。
发展前景
  1、内容上,从拷贝传统媒体到探索新的报道方式
  目前的手机报,原创性的内容并不多,大多还是对所依靠的传统纸媒的内容拷贝。从长远看,手机报应结合自身媒介特点和受众定位,从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内容报道。
  2、赢利模式上,从依靠用户定阅收费到依靠广告收费
  从目前看,由于市场运作手段不成熟,手机报基本上采取了依靠收取订阅费的模式来赢利。这样产生的弊端就是由于定费高而造成一些有意者望而却步。现在一些手机报开始探索依靠广告赢利的模式,也就是借鉴传统媒体的双重售卖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协调好新闻和广告的空间比例和时间比例,不然会对手机报用户产生排斥。
  3、媒介生态上,从占领市场到互利共存
  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经过竞争、协调和融合所形成的和谐的媒介生态,如今面临着被手机报打破的态势。手机报作为新生媒介,必然要有一个向传统媒介争夺吸引力和市场的过程。但是,正当的竞争是促进各种媒介共同发展的前提。正如在互联网冲击下,报纸走向了深度,广播强化了快捷,而电视强化视觉冲击一样,手机报的出现,也会促使各种媒介强化自身特点,走向互利共存。
  手机报的应用行业:
  1、学校---校园手机报。
  2、商业--商业手机报
  3、工业--工业手机报
  4、农业--农业手机报彩信
媒体特征更显著
  手机报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手机的媒体化功能显而易见,手机报概念的导入,有助于人们对于手机媒体的互动适应性,任何一种应用体验都需要时间来培养的,这一过程也是应用市场的培育过程,随着手机报这种应用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然会发展出能充分体现出第五媒体的分众、定向、互动、即时特点的应用形式,所以像手机音乐、手机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博客、手机游戏等新的应用形式,很难说哪种优,哪种劣,因为第五媒体是分众媒体,每种应用形式,都有自己适应的分众人群,同时任何一种应用形式的出现,也会随着人们的体验深入,也不断地进行改变和调整,因为这一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标准化的应用形式。
 
www.handmedi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