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非常规调控当引起房地产行业自省


《人民日报》刚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观点鲜明,楼市调控已到关键时期,不可动摇!

《人民日报》的文章不同于别的,有点政治细胞的人,都能从中嗅到国家的政策、经济信号走向。

很有意思的是,9月17日《新京报》发了一个房产报道,河北燕郊采取措施限制外地人购房,具体来说就是:“外地户口在燕郊购房做贷款,无论是首次还是二次置业都一样,首付50%,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10%,三套房不放贷。”这样的做法可以看得到的一个影响就是燕郊房价立马下跌三四千元。

把本地人买房政策和外地人区别开来,无论结果“忠良奸恶”,我们必须要声明的一点是,它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只能算是一种非常调控手段。但我们又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调控手段,无疑又是最立竿见影的,它比温情脉脉的经济调控手段,更显雷厉风行,属于那种吃春药立马见效果的类型。可是成年人都知道,春药这玩意儿不能乱吃。

中国房价这两年打鸡血一样发飙,刚性需求的释放并不是最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因素;让中国房价不正常雄起的,招拍挂的土地出让制度,是一个因素;大量业余或者专业炒房客的存在,也是一个因素。商品房土地出让很多都是竞拍,每个城市适合建商品房的土地都是有限的,价高者得,富了地方的财政,却空了百姓的腰包;许多有闲散资金的炒房客,就是把住房当做一种投资,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他们的身影,看准了,一买就是一个楼口;没这么多钱的,也会买上两套三套的房子,不为住,放在那儿,等着它涨价,然后再高价卖掉。

燕郊紧邻北京,很容易被炒房客盯上,像是燕郊这样限制外地人购房,无疑是用一种非常规、非市场的手段,把炒房客这个点儿给堵上了,限制了住房的商品性、限制了它的流通性。一潭活水,可以翻云布雨、兴风作浪,要是一潭死水,你还能指望它闹腾出啥大动静?

燕郊的做法,就是一刀插在心脏正中,未必多华丽,也未必符合比赛规则,但就是这么过瘾,这么效率,这么爽利。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比如说一些买不起北京的房子想跑到燕郊落个实惠的北漂一族,这些北京周边的住房刚性需求者们,就是直接的受害者,或者说是被连累者。

这七八年来的房地产行业整体上是一种缺少社会责任的发展。在这个行业造就了一大批富翁、给地方赢得GDP的同时,却一脚把许多民生问题踹给了社会。七八年来,这个行业从最初的一段低迷,到疯狂生长,他现在端给我们的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顶端是靠着这个行业发了大财的地产大鳄们,下边依次是小一些的地产商、炒房客,到最后金字塔中部以下的就是大量买了房的房奴或者非房奴们。

要是别的行业这样干,可能大家也不会有多大意见。问题的关键是住房是一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把一小部分人的发家致富建立在拉低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之上,这样一个行业就是需要国家特别关注的。

有人顺着燕郊的做法提出一个设想,在全国范围内出台购房政策——你只能在户籍所在地购房,其他地方购房必须全额付款……燕郊的做法多多少少已经有些极端,全国也要这样做,房价是肯定能调控下来,但是引起的负面连锁反应,怕也是一大嘟噜。

但是这样一个设想,希望最起码要引起房地产的行业自省,从一个行业的前途上,从一个行业的社会责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