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汽车看自主品牌的发展


近日,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发布了一份统计数据,2009年,长安汽车以142.5万辆的自主产量,位列中国车企第一位、全球车企第13位,成为对中国自主品牌贡献最大的车企,也是唯一自主品牌产销过百万的中国车企。“看到这个消息,笔者非常欣慰。长安汽车的这个成绩,从一个层面上来看完全映射出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

 

从我国自主品牌车市来分析,长久以来,自主品牌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车型研发不力——很多自主品牌缺乏创新精神“;产销脱节严重——产能远远跟不上销量。同时,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等,都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障碍。“振兴自主品牌轿车”令人感觉到困难重重。如何让这句话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谈,成了摆在很多自主品牌造车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纵观目前很多自主品牌的主力车型,都是以微车为主,但随着乘用车市场的愈来愈成熟,并且其在汽车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愈来愈明显,及时的转向乘用车市场,成为了自主品牌达成的共识。长安可以说是自主品牌中造乘用车的先驱者了,难得的是始终不急不躁,踏实造车。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自主品牌的乘用车面临的种种困难,首先就是创意的缺乏。但是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通过模仿国外成熟车型可以少走弯路,规避市场风险,降低研发费用,进而降低车辆的单车成本。这对于成长初期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至关重要。这样的情况在日韩厂商的发展初期甚至早期的欧洲车企身上都发生过。但是一味的模仿而不思进取却是行不通的。长安汽车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从进入汽车领域以来,长安汽车一直很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长安志翔和长安悦翔等车型凭借成熟的底盘技术开发、自主创新了全新的外观设计,尤其是悦翔,销量数字肯定了它的实力。长安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年均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4.5%;同时一直以来也注重研发,注重技术骨干的培养,这样虽然在前期会有一段相对比较“苦”的日子过,但是随着长安汽车在研发中越来越得心应手,研发出来的车型越来越能被消费者接受,消费者口碑上佳,形成良性循环。

 

去年因金融危机的影响,长安汽车率先推动“汽车下乡”,同时也成为了该项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借助政策带动销量,这是自主品牌汽车走向成功的一条康庄大道,和其它品牌同期仍然在纠结城市销量相比,长安汽车能够审时度势,思路清晰,这确实不易。

 

安内易,攘外难。由于国外车市比较成熟,而且用车成本相对国内来说比较低,这也就对自主品牌汽车攻入国际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前段时期,自主品牌对车市了解不够透彻,认为可以照搬国内经验依靠价格去冲击国际市场,结果铩羽而归。无论是中华骏捷还是奇瑞品牌都在欧洲失利,产品的本质缺陷掩盖不了低价的优势。而国外汽车用户更加注重品质,仅仅依靠价格优惠是无法打入国际汽车市场的。所以看到长安取得全球车企第13位的成绩,让人兴奋之余也不禁感慨,长安汽车确实不一样了。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情况下,长安汽车取得了中国车企第一位、全球车企第13位的成绩着实不易,笔者相信这对其他的自主品牌车企而言,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打造强大的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业崛起的必经之路。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说过:“现在这几年或者未来三年,我们的核心之一就是品牌。同时,我们也正在做一系列品牌的规划。”同时,他对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表示出坚定的信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安自主品牌是在快速增长阶段,是爆发的阶段。” 综上所述,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汽车品牌,一个能够高瞻远瞩的企业领导,长安汽车取得今天的成绩的的确确在情理之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汽车行业都无法忽视的事实——中国的长安汽车已经成为一家走向国际的自主品牌,已经成为国际车市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