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在给垄断唱赞歌
前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近到天津参加达沃斯论坛,虽然他目前已经不再是国资委的当家人,但7年在国资委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国有企业有了权威的发言权,因此他在达沃斯的出场依然受到媒体的热烈追逐。在此次达沃斯论坛上,李荣融的发言内容依然是曾经在他管理之下的国有企业。一方面,他表示,自2002年以来,我国每年有近5000家国有企业倒闭,其中也包括央企。另一方面,他又表示,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他举例说,2008年国际油价大涨,如果不是我们控制油价,这个社会会很难承受。如果没有中央直属的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经济早乱了。而它们因为油价的控制损失了1680亿元。
一方面是国企不断倒闭,另一方面是国企为国民经济作出巨大贡献,这种表述看似矛盾,其实说明了一个规律。倒掉的国企是因为失去了市场,成长的国企是因为占有了市场。至于国企的市场是怎么得到的,李荣融没说,但我们不难找出答案,国有企业依赖政府权力的保护,对市场形成了垄断权。即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三家石油巨头来说,它们占有的国内油品市场已经高达90%的份额。当然,在它们得到这个垄断权后,它们也必须为这种权力的获得付出一些代价,比如当国家需要控制价格时,它不得不接受政府的限价指令,并为此承担了1680亿元的损失。但是,我们更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是,如果一个真正市场化的企业出现如此巨大的损失,毫无疑问应该归到李荣融所说的“倒闭的国企”队伍中去了,但是它们没有,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给它们承揽了这笔亏损。而国家哪来的钱呢?还不是由纳税人在向三大石油公司输血。因此,表面上看是三大石油公司在向消费者让利,实际上不过是玩了一通“金钱的旅行”罢了。在这样的体制之下,三大石油公司亏损再多,对它来说也是不会产生什么痛感的。
垄断造就了三大石油公司的强大,而大量倒闭的其他国企,则是因为国家没有把对市场的垄断权交给它们而生存不下去了。对此,李荣融说:“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要遵循市场规律,市场决定着企业的未来。”这话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三大石油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却并不完全是通过市场竞争来取得的,而是利用政府的权力来不断地拓宽它们的疆界的。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可以轻易地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保护,这种特权显然是民营资本、海外资本等所望尘莫及的。按理来说,政府作为全民授权的国家事务管理者,必须致力于为各类企业搭建一个公平地展开市场竞争的平台,但是国企的存在却使政府不由自主地成为国企的坚强后盾,利用行政权力为国企开拓市场,从而对其他类型企业形成了挤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渐放松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对市场的管制,使市场出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最近几年却又出现了加强市场管制的倾向,利用国有企业来强化对市场的话语权,便是一个明显的现象。即以三大石油公司来说,它们可以凭着对市场的垄断轻松地操纵成品油的价格,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掌控了中国经济的命脉,这正是政府希望看到的。但是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形成了国企对市场的垄断,从而使其他类别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时隐时现的不公平地位。由于市场竞争不足或者根本没有,导致市场发展不充分,民众作为被迫的消费者,其利益保障无从谈起。比如,前不久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这当然是拜垄断所赐。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天敌,近几年由国企所形成的市场垄断正在蚕食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在此次达沃斯论坛的讲话中,李荣融却认为,由于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其实,垄断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利于政府干预经济,在通过政府管辖之下的国有企业架设起这种垄断的“天桥”以后,政府实际上可以轻而易举地假公权力之手来干预市场的自由竞争。李荣融作为一个政府的“忠臣”,对垄断唱赞歌有他的立场逻辑,但是,民众却有理由对垄断保持高度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