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不出空置率非常正常


近日空置率问题引发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北京市统计局叹空置率难解:入户难及产权不清”。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既然政府在拥有如此强大的强制力的基础上都弄不清这个数据,那么此前轰轰烈烈的调控政策又是如何出台的呢?比拍脑袋的结果强到什么地方了?如果有人认为空置率对市场调控政策的决策无关紧要,那么为什么要调查这个数据?如果有人认为重要,那么此前没有数据是如何决策出来的?

我不是不信任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也不认为政府调控市场是出于坏心恶意,政府的初衷一定是好的,是希望解决相关的住房问题,但是良好的愿望并不能带来美妙的结果,完全可能造成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我不相信的人们认为已经具备了调控市场的足够知识和信息,我完全不相信这种致命的自负,而忽视了市场自发调节所形成的秩序。

对于空置率的定义有许多可以讨论的余地,并非一件不言自明的事,确定多长时间无人居住算是空置有不小的中间地带。况且,人们选择将自己的住宅空关,一定是基于自己各种资产特点作出的理性选择,认为自己居住或出租不划算,例如,我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外环附近有一套大房空关着,自己在市区租房住。我们不能用泛道德或看上去高尚的论调去指责别人,相反,尊重别人的自由选择才是真正道德的表现。

说一句题外话,调查入户难倒是我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每个产权人当然有权阻止任何调查人员进入自己的“领地”,产权人不配合是自己的权利,配合也是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