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赞美


  渴望赞美是人的天性。心理学方面研究表明,“人总是喜欢以胜利者自居”、“谁都希望自我价值得到承认”,也许正因为如此,一位哲人曾这样作比:“赞美对于人的情绪如阳光对于草木一样。”

  勿庸置疑,生活中缺不得赞美。要搞好交际活动、处好人际关系、做好思想工作等,都离不开赞美的作用。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对此有过极而言之的评语:“我渴望赞美,宁愿不要劳动报酬”。

  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倘要完美无缺的人,世上配活的人也就绝少”。生活中的人无不长短共存、优劣同在。这岂不与赞美相矛盾?其实,这要看从哪个角度观察。俗话说:“会看的视人为宝,不会看的将人当草。”倘若一味数落人家的缺点、毛病,恐怕不是友善待人的良策,若能够择其长而赞之,尤其对在工作中遭受失败或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同志,适当的时候说句赞美鼓励的话,其效果就要比一味数落好得多。

  照理说,发现了人的优点、善行,说句赞美话,是不难做到的。但有些人不大愿意给予别人这份温暖,往往一遇人家的优点、善行,就变得惜言如金了。有的人甚至热衷于“鸡蛋里挑骨头”,一抓到人家的缺点,看到别人的失误,就借题发挥,大作文章。这样的做法,就有失偏颇了。

  要使赞美富有魅力,还是大有说道的。我以为关键是要做到真诚,即赞美者要发自内心,动机纯正,有几分好就说几分。赞美绝不是虚伪的,一定要真诚,是发现了别人的闪光点而发出的由衷的赞叹,倘过分溢美,不仅让人觉得不舒服,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当然,提倡多些赞美,不是取消批评,不是为那些喜名利慕虚荣、一味奉行“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撑腰打气,也不是教人去钻营拍马溜须、投机取巧等“讨好哲学”。二者有着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这个质就上面说的,动机要端正,用心要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