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漫记


长期经济增长回落,都市中心依然繁华

 

一到东京的成田机场,导游就在车上侃起了机场上的三个钉子户,因为三个钉子户的存在,成田机场的跑道多修了900米。其中一个老太太也许厌烦了飞机的轰鸣声,在80岁生日过后放弃了抗争,最终搬离了机场。这令我想其了二战时的丘吉尔,为了配合盟军登陆,英国政府决定修机场,结果一个钉子户死活不肯搬走。令人意外的是丘吉尔没有下令强拆,而是说了一句:“如果不是为了保护他们,我们打仗干什么?”在市场经济中,过度地保护私人产权在某些时候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经过1989年的危机之后,日本的经济开始走向下坡路,房子的价格也下跌了很多,目前东京的房价平均水平约只是那时候的1/4。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随着中国经济最近几年开始崛起,日本人开始突然发现中国的经济高增长对他们有好处,尤其是中国有钱人的到来遏制了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状态。冯小刚一部《非诚勿扰》激起了大批中国有钱人前往北海道旅游,国内人发现那里的房子价格并不贵,就开始在那里大量买房买别墅,结果大大提升了当地地产的人气,房子的价格也开始回升。基于《非诚勿扰》对日本经济的贡献,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接见冯小刚时问他:“冯先生什么时候还要拍跟日本有关的戏剧耶?”

在日本经济曾经繁荣的时代,日本人曾经到处买房,他们曾经发誓要买下整个美国。然而经过1989年的“广岛协议”之后,“樱花”的梦想就破灭了,那些曾经到银行做贷款买房做投机的人一个个破产了,他们身负重债成为银行与债权人的负担。在日本经历过这些苦痛之后,导游在日本生活学习了20多年,她看到今天中国地产行业的疯狂似乎与当时的日本似曾相识,她对今天的中国房地产的狂热表现出些许担忧。导游的自信并非没有来由,她曾经比较成功的回避了2008年中国的股灾,在5800点以下她劝说自己的姐姐卖出了全部的股票,因此躲过了那次股灾。同样,看到2008年的股灾她也似曾相识,在股灾来临之前股票大幅上涨时人们的疯狂好似1989年前的日本。

1989年的危机在逐渐改变着日本人的性格,年轻的一代在长期的经济低迷中生活了20多年,他们没有分享到经济好的时候财富扩张的果实。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他们在生活上变得精打细算、甚至抠门吝啬,房地产价格长期的持续下降导致他们不愿买房,人们的平均首次置业年龄约在36岁之后。年轻一代的工作就像中国的证券行业一样,工作变动比较频繁,这使得年轻人愿意采用租房的方式。在日本那个比较注重等级的经济体系中,年轻人在收入结构的比重中永远只有最小的一块,父母不会给他们买房、付首付,也不会帮他们带孩子。只有随着资历的提升,他们才会得到认可与收入就越多。所以他们面临比较大的各种压力,一些人年纪轻轻就得上了抑郁症。

尽管经济增长长期缓慢,但是日本的房产与人均年收入相比和中国相比有很大的优势,这说明他们在置业方面没有中国人压力那么大。目前东京人均收入5-8万美圆,平均每套房子的价格约为40万美圆,平均5-8年的偿付清了。处于室内繁华地段的野村证券的员工年收入买自己公司后面不远地方的房子,大概也是这个偿付年数。在这20多年期间,虽然长期经济低迷,日本没有什么的通货膨胀,大学的入学学费没有上涨,房地产长期低迷,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我想其原因恐怕这又是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国家对其做的贡献,廉价的消费品出口不仅平抑了日本的物价,也改善了日本人的生活。

经济的长期不景气不仅改变了年轻人,也改变了中年人与老年人。中年人由于老年人曾经经历过经济繁荣期,也长期经历过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所以中老年人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他们很注重锻炼、很注重自己的饮食,电视节目里经常播放饮食方面的节目。日本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社会的福利、保障也早已经逐渐地完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个别国家之一。也正是社会保障的逐渐完善,日本的人口数量也在缓慢地下降,他们人口很多,但是也缺乏劳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开始逐渐面临这个问题,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人口的红利的时代逐渐过去,人口老龄化的时代逐渐到来,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们也开始注意饮食与锻炼,日本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的未来。

按理年纪大了,应该颐养天年,接受社会的扶助,但是日本的很多老年人不服老,在日本的街头能够看到老警察、老服务生,还有企业里的老职员。在东京坐地铁,一位朋友向一位老人让座,老人很不高兴,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老。导游告诉我们,在日本人人的理念里,45岁以下的人称为年轻人,45-75岁的人称为中年人,75岁以上才成为老年人。由于社会缺乏劳动力,所以也鼓励他们去工作,而很多老年人也愿意在外面工作。日本社会已经对人们的退休年龄做了5-10年的延长,在大学里,学校鼓励教师们晚些退休,他们有的人都七十多岁了,还在大学里教书。很多日本老年人在外面工作,不是因为他们缺钱,而是他们要向别人证明自己,他们对社会有用。

在东京我们所住的宾馆周围,不管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候,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跑步、锻炼,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喜好锻炼是东京人的一个特点。去年日本东京举办全民4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人数限定但结果有超出8倍的市民报名参加比赛,最后政府采用抓阄的方式选出选手,结果参加比赛的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小到6岁的儿童,还有装着假肢的残疾人,参与的热情空前,将近80%的人都坚持跑了下来。日本国民的奋进精神令人感叹,我们需要正视这个国家,中国需要尽快的发展与崛起。

经济虽然不景气,但是都市的繁华依旧显示在东京的各个角落。这座城市一到晚上就灯火通明,变得格外美丽。伊士丹、OUTLEYTS、银座商业街,以及东京其它最繁华的商业区,世界知名消费品牌在这些商业区云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在这些商业区人们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在东京伊士丹的女人馆里,化妆品的销售格外的火暴,每一种品牌的化妆品都有很多漂亮的导购为顾客服务,这与国内商场的化妆品销售是不同的。这说明日本的女人在化装方面受到很多的培训,而且数量众多的女人愿意为自己的美丽做慷慨的投入。随着国内人们生活状况的好转,相信这种场面在中国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看到,不管是对中国的女人还是男人,老年人还是小孩,品牌消费与对健康的爱护将是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

印象最深的应在日本东京银座商业街,它在东京的知名度相当于王府井在北京,在那里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两个中国的品牌,一个是青岛海尔在在银座核心区醒目的广告牌,另一个是中国的全聚德烤鸭在银座的分店。在国际上,中国的品牌尽管在走向世界的路上艰难而且漫长,但毕竟我们还是发现了国内的品牌企业在发达市场中的影子,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地落地生根。

在东京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当属中国的饮食,中式餐厅在东京基本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尤其是东京的中华街,这条街全是中式餐饮。每逢周末,中华街就格外的热闹,东京人也喜欢中国饮食。最早的中华街是华人开的餐馆,后来随着生意的扩大,很多日本人也通过参股的方式进入,最终变成中国人和日本人合作经营的中国餐饮一条街。这条街上囊括了基本上所有的中国美食,扬州炒饭、重庆火锅、山西刀削面、包子……,应有尽有,卫生条件十分好。

走在在东京的大街上,到处可以发现会讲中文的人,有时还会遇到老乡。中国这些年经济增长迅速,来日本旅游购物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店员会中文可以增加店里的销量,当然有一些店员是在日本打工或工作的华人。日本人对汉语的日益重视,说明中国对日本的经济的确有拉动。有一天晚上,我们在一家地道的日本餐馆吃饭,正在我们发愁如何和老板沟通点菜的时候,竟意外地发现给我们端盘子上菜的是中国小伙子,估计他在日本留学打工。预计今年日本GDP增长1%以上,很多年来的经济低迷终于开始有改善的起色,除了全球经济恢复的影响之外,更加主要的推动应来自中国的消费与贸易。

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苏宁电器在2008年收购了日本的家电商业连锁Laox,在此之前苏宁从来没有想过要大步走向国际市场,甚至包括现在。Laox曾经是日本很大的家店商业连锁企业,鼎盛时期在全日本曾有130家分店,但是后来近于濒临倒闭的边缘,被苏宁收购的时候只剩下6家分店,苏宁收购后占有33%的股份。在日本,外资企业占日本本地企业的股份最多不超过35%。有意思的是日本的企业不太明白,这家中国企业要收购这家快要倒闭的家电连锁要干什么?后来国内A股的投资者才知道苏宁要向这家公司学习先进的日式管理。令人意外的是,苏宁收购后的Laox第二年不仅实现了盈利,而且在东京还多开了一家手表专卖店。在离东京不远的秋叶原这家店是华人喜欢来购物的地方,店里有家用电器、计算机、数码相机、手表、化妆品、工艺品等应有尽有。店里的店员既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可以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不同语种的购物服务。中国的企业只要勇敢地走出去,就会发现自己并不差。

日本人对本国的食品很放心,从蔬菜、海产品到食品制成品,厂家都不会作假,大胆放心食用。除了公共场合的厕所之外,所有的自来水都可以放心直接饮用。这应成为日本人寿命延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吧,他们对自己的食品很放心,不担心农药、化学添加剂,为什么在中国就实现不了呢?甚至中国的名牌企业都很难做到呢?我想这与市场的惩罚机制有关吧,所有市场惩罚比较厉害的市场化国家,企业都不制造出做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来,因为谁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这家企业就会面临严重的惩罚,以致倒闭。中国需要这样的机制,严厉惩罚那些制造危害消费者健康“有毒食品”的企业,政府不要保护他们不被在向消费者的赔偿中破产,这样才能延长中国人的整体寿命,中国的食品企业才能够尽快地走向世界。

日本人的工作压力很大,这在世界上很有名。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之后,日本人的生活生活质量却得到了保障,人们一年中的假期天数比中国多很多,包括学生的假期。在日常的商业活动中,日本的店铺通常都在晚89点前关门,过年以及大的节日大商场都不上班,商业都正常休假,而在中国节假日正是销售的旺季,店家与商铺在这个时候干得热火朝天。在离东京核心城区稍远一点的地方,89点之后的商业街道都会变得比较冷清,街上的行人越来越稀少,法律对人们的工作每天的平均时间都做了限定,人们没有必要过长时间地去加班工作,这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

再说说日本的男人吧,日本的男人在财务上好象不太自由,他们把挣来的钱全部交给自己的妻子,妻子每个月给他们一定的零花钱,约相当于工资的1/10左右。下班后一般男人不会马上回家,他们要在外面的居酒屋和朋友们聚会,在居酒屋男人们通常点一两个小菜,一点小酒,一点也不浪费,和朋友们聊天到约晚上910点之后,男人们开始陆续回家。在家里的妻子看来这是丈夫上进心的一种表现,日本的男人们回到家里以后,男人的尊严开始得到体现,妻子倒茶沏水,做好周到的服务。孩子们张大之后,父亲将逐渐得到孩子们的敬重,因为父亲才是养这个家的人。

日本人在工作上很敬业,散漫地对待工作会受到鄙视。尽管公司内部严格的等级导致很多人因此得上了抑郁症,但是丝毫没有改变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与质量。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乡间小道,包括高速公路边上的挡土墙,做工很细致,看不到丢弃,看不到行人散漫的穿行。在日本的公路上,多数的日本人开着省油的国产小车,总体比较节俭朴实,路上的国外品牌汽车相对比较少。无论在东京的市内还是远郊,甚至边远的渔村,你会发现日本其实每个地方都很干净,节能环保、与秩序已经根深到整个国民的理念里面。

日本给我们一些启示,同时也给我们一些震撼。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我们对自己的邻居其实也不尽然了解。在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要善于保护国内市场的利益,总结别人在发展中的曾经的教训,学习别人的长处。面对这样的一个对中国有复杂感情的国家,中国所要做的就是尽快缩小差距,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并迅速崛起。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