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思进
从前各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反抗帝国无耻的掠夺,靠的是这种极端的模式——拿起武器,发动战争。现在,掠夺没有停止,抵御也在继续,只是敌我双方的武器变了。在当代战场上,敌我双方是以不见真刀真枪的金融手段为武器,进行激烈的格斗,而战场上血迹斑斑、烽火四起的场面,与真实的战争毫无区别。无论战败方是谁,收拾残局的感觉都会让人更加痛彻心扉。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给其成员国带来了经济优势:贸易壁垒降低了,门户也随之更加开放。更有意义的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就等于在全球的商业谈判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重要地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打开了全球的市场。固定的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制造保持最低的成本,吸引世界各地的工厂、企业涌向中国。
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制造商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为期20年的《多纤维贸易协议》到期了。这就意味着中国在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方面的限制被解除,大量低成本的中国纺织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上。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还只是个小角色,可大约10年之后,中国一跃成为制成品产量在全球所占份额超过1/10的国家,随之而来的,还有滚滚财富。试想,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额在2000年只有500亿美元,到了2008年,贸易总额达到了2 500亿美元,仅仅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占了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1/3。
中美贸易往来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中国的精英阶层最初不知如何是好。最简单的利用财富的方法,就是购买美国国债来保存中国人民挣来的血汗钱。因为美国国债最安全,并且具有流动性,而且投资于国债不需要具备复杂的金融知识。此时,就像狼闻到了血腥味,中国的财富令华尔街垂涎欲滴,眼珠子都发绿了。
中国的财富越积越多,但美元这一地位独特的货币,时常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或贬值或升值,使中国握有的美国国债收益不稳(我们将在后面分析这一现象)。假如单单考虑资金的安全性,那么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是4%,这一水平还不错。但是,拿现金滚动的速度和中国经济两位数的增速相比,4%的收益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中国为抵御美元贬值导致资产缩水而采取自卫行动的微弱声息,就足以使华尔街人士蠢蠢欲动了。他们到中国兜售带有异国特色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企业债券、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务凭证。他们用来怂恿中国购买其证券的说辞特别有说服力:“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美国房主总共获得了价值上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而这类贷款的损失可以说只有1/1 000。只是在大萧条时期,美国有一些地方的房价有所下跌,但那也是暂时的,除此之外,美国房价根本不会下跌。”
在此情形下,中国扩大了投资组合的规模,开始作出大胆的涉及巨额资金的投资决定:购买“两房”发行的美国机构债券及房地美的企业债券,以平衡美元贬值带给中国的巨额亏损。中国的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其持有的由“两房”发行的证券价值3 76326亿美元,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价值2 0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