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行业大震动,源起一场纯水机小官司


因为认可厂家健康饮水理念,刘造田购买了一台纯水机,却由于因为厂家向用户隐瞒废水问题而由被用户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一起纯水机小官司引发净水行业大震动
 
上海卓跃营销咨询传播机构咨询顾问张一诺方龙胜
刘造田夫妇属于本分守己的那类人,但麻烦事还是找上门来。在厂家的游说下,购买了一台纯水机,结果却发现被厂家隐瞒了废水问题,于是要求退货但厂家不肯,无奈之下与厂家上了法庭,打起了官司。2010721日,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后进行了审理,并将择日宣判。据说,此类案件在国内尚属首例。
使用纯水机,发现大秘密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刘造田和老伴都已经退休,家庭和谐子女孝顺,在家尽享天年。可是因为一个陌生的电话却打破了这种平静。电话是北京某净水公司打的,说只要把自己家里的自来水带过来,企业将免费帮助检测水质的好坏,看饮用水是不是安全的,并可以免费旁听专业的水知识讲座。于是老先生老太太就信以为真,把自家的自来水带了过去。
原来这是厂家的一个会议直销手段,将电话被邀请者带来的水进行电解和TDS检验,并对到会者进行关于健康饮水的理念和知识的讲座。厂家会议的陈述得到了刘造田的认可,认为家里的自来水确实有问题,还是纯水机制的水好,安全、可靠。于是,刘造田于2009年初花费近4000元钱订购了该厂家的一台纯水机,厂家很快给其安装到位,夫妇两人都还比较满意。
可是,在使用纯水机5个月之后的某一天,刘造田夫妇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而这个发现使夫妇两人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2009年7月,刘家的下水道堵塞了,在找物业维修下水道的时候,纯水机正在制水,于是老两口就听到有“哗哗”的水声,仔细寻找后发现下水道中被厂家插进了一个管子,水就是从这里流出去的!
这一发现对老两口刺激很大,在一个高度缺水的城市北京,再加上水费又一再上涨,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刘造田夫妇俩的退休金也是拮据的,只是北京的普通市民。显然,刘造田夫妇不能容忍这种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额外让他们承担水费也根本无法接受。于是,把家里的脸盘、水桶等都派上了用场,洗菜、冲马桶都接纯水机排放出来的“废水”,但这还依然解决不了问题。刘造田觉得自己被骗了,厂家为了推销产品而向他隐瞒了废水的问题,因为在购买过程中和使用说明书中都没有标注该产品会产生“废水”,直至刘先生自己发现纯水机有“废水”。刘造田认为这属于销售欺诈行为,于是要求厂家退机。
要求退机被拒,索性起诉厂家
销售产品时,一切都好说,尽是甜言蜜语,而一旦消费者要退机器时,厂家就不干了——不同意退机。其实,刘造田要求并不高,就是要回自己的购机款,机器不用了,退给厂家。
一旦一件事情添了堵,就成了一块心病。刘造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想尽了办法,给消费者协会反映,向北京市水务局反映,也给媒体反映,试图通过各种途径给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北京电视台《身边》栏目是一档北京市民喜闻乐见,反映身边家长里短极为贴近老百姓的节目。该节目在收到刘造田的投诉信后,就实地进行了调查和采访。为了使节目能够更深入,《身边》节目的编导们还辗转通过北京公众健康饮水研究所找到了北京爱淼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跃胜先生,请其发表对纯水机废水问题,以及销售刻意隐瞒等行为的看法。而恰恰,北京爱淼科贸公司又是一家专业生产“无废水反渗透纯水机”的厂家。通过与电视台的沟通,并向刘造田夫妇介绍了自己的产品之后,爱淼无废水纯水机得到了老两口的认可,并现场另外购买安装了爱淼公司的无废水纯水机。关于这起事件的节目,北京电视台《身边》栏目于2009年8月9日正式播出并引起北京市民的反响。
即便如此,厂家还是不愿意退货。无奈之下,老两口只好将净水厂家告上了法庭。7月21日,法院如期开庭。庭审之前,法院先是进入调解程序,刘造田希望要回自己的货款,而厂家则坚持要扣掉1000元的滤芯使用费。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法院进入庭审阶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法庭审理后原告刘先生向法院提出了要求被告退货并双倍返还购水机费7000余元。
一起小官司,引发大思考
刘造田起诉净水厂家“销售欺诈”一案,在净水行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不少生产和销售纯水机的企业对这一事件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并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随着终端净水行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消费者对终端净水产品的整体认知度亦得到了强化,而恰恰这种强化,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对购买产品的知情权的要求亦更加的强烈,那么对广大的厂家而言,还试图只说产品的利益点、好处而刻意回避问题点,显然已经是行不通了!虽然“刘造田退机案”只是一个小小的案例,但如果有更多的成千上万的李造田、丁造田们在某一天出现在你的面前呢?我们的广大厂家和销售商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就本案例而言,上海卓跃营销咨询传播机构ezhuoyue.com)认为,至少有这样两个问题已经摆在了广大厂家和商家甚至是消费者的面前,不容回避,亦不容忽视:
第一, 消费者该如何维权。中国的消费者是最具有忍耐力的,面对商家和
厂家的虚假宣传消费者多半选择了忍气吞声,就算是维权,大家也就是求助于3.15投诉或者向媒体“诉苦”,真正用法律来维权的百姓却很少,而恰恰法律是最直接可以裁决的途径。
    刘先生的代理律师,北京市友邦律师事务所李宝常律师对此认为:“现在中国百姓的维权意识并不强。大家认为找律师上法庭,是件既费钱又费时的事情。我的当事人也走了不少弯路,他曾多次找到商家要求退货,都没有得到商家的圆满解决,找到节水办,这并不是他们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求助消协,消协不是司法机构无权仲裁。最终刘先生寻求了法律的帮助。”
第二,如何做到“阳光销售”。终端净水行业本身就存在着一些无良厂家概念满天飞、夸大宣传、隐瞒问题、欺诈销售的现象。而面对行业的越发透明,消费者的消费越发理性,这些销售手段和行为显然将渐趋穷途末路。
对于非规范型厂家现在要做的就是整顿自身和渠道商,原原本本地告知消费者,纯水机不仅仅具有新鲜、健康、安全的卖点,同时也存在着相伴而生的不容回避的浓水(俗称废水)排放问题,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为了健康而需要额外承担水费代价的合理性,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只要你是真诚的,说透了,消费者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毕竟健康是头等大事。至于怎么说,如何把握尺度,这里面的技巧要么自己琢磨,要么请教专业机构帮你琢磨吧,否则,迟早会“露馅”,卓跃咨询以为,“刘造田退机案”决不是最后一个。
我们再翻翻净水厂家的宣传资料和产品说明书,又有几家写明了关于纯水机存在废水的问题?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而像“刘造田退机案”被媒体曝光甚至诉诸法律裁决,其实是对整个终端净水行业的一大伤害,让消费者购买纯水机心存顾虑。
第三,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推进产品升级换代。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国家正在致力于推进以节水节能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而作为终端净水产品的一种,纯水机“废水”问题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而且与大的环境需求相违背。业内外的多家媒体也对纯水机“废水”事件进行过多次报道。这就为我们的广大厂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发出更多节水型甚至无废水型纯水机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卓跃咨询以为,谁先做了这样的工作,而且谁把问题做透了,谁就有可能抢占市场先机。

        对于“刘造田退机案”,在上海卓跃营销咨询传播机构首席咨询顾问庞亚辉先生看来,并不能因为这起官司而判定有废水型纯水机就没有市场机会了,将退出市场。而且,刘造田夫妇之所以当初能够购买某品牌的机器,这恰恰说明净水产业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及其所带来的市场机会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个问题不能忽视,即随着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越发理性,再加之终端净水行业信息的越发透明,一些厂家试图采取隐瞒和回避问题来达到销售产品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最终是行不通的,只有那些诚信、负责、透明的企业才能够走得更远。“我觉得纯水机废水问题是个伪命题,只要是纯水机都必然排放‘浓水’,只是有的厂家把所谓的废水充分利用了,没有任何的流失而已。”庞亚辉对纯水机废水问题,有着他独特的判断,“未来的纯水机将在终端净水行业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单纯就所谓的废水问题,未来的纯水机市场将呈现普通纯水机、节水型纯水机和无废水型纯水机三足鼎立的格局,因为价格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的价值选择也会不一样。一个正常的社会,其消费必将是多元化的,至少在一定时期内,谁也不可能完全取代谁,废水型、节水型和无废水型纯水机将长期共生共存。在节水型纯水机上,英尼克做得还不错,而在无废水纯水机上,北京爱淼科贸则走在了前面,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