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之怪状何以应对


    车市还有两天时间即将进入汽车市场期盼的金九银十时期,8月份汽车销售市场大局已定,虽然统计结果仍需时日,但从市场实际情况看,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销售比7月份可能略有增长,经销商压力日益突出,各种预测、各种舆论十分活跃,影响汽车销售市场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复杂。尽管1-8月份汽车销售仍以两位数的水平增长,但与预期的目标相差较大。其中汽车销售市场和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怪状,对汽车销售影响不可低估,应当高度重视。

 

一、专家建议北京十二五期间试点收拥堵费

目前正值汽车销售市场下滑阶段,至少在京城已经开打汽车价格战,经销商竞争压力十分巨大,受各种因素影响,如:股市、房市滑坡,汽车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京城住房以逐渐向卫星城和远郊延伸(大多数工薪阶层和普通居民的购房方向),由于公交不够发达,购买私家车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公司商业网点均在城区,工作需求、生活需求必然要进出城,京城若实施收拥堵费,理论上可行,实际上绝无可能,此示范作用是目前京城各级政府承担不了的。

1、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近日在十二五规划建言会上明确表示,根据车辆去的区域不同,收取一定的费用,即城市拥堵费。上半年,国家住建部某位领导在为京城解决交通拥堵社会问题时,也为京城交通出招,希望京城出台收缴交通拥堵费来代替限行措施,上述言论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其直接效果是公车不会受任何影响,因为费用由国家掏。有钱人这点交通拥堵费也不会影响其出行和进城,恰恰是刚刚拥有了汽车的普通消费者大受其影响,不仅增加了消费支出,而且大大增加了心里的不平衡。更会对持币观望的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活跃汽车销售消费市场再次经受巨大的考验。

2、更有甚者某著名大学教授,针对汽车销售消费高速增长的形势担忧,汽车交通拥堵会普遍化,因此建议京城等一些大城市应考虑限制购买第二辆汽车。此言论一经披露激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强烈谴责。尽管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确实需要下功夫研究解决,而且要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一定要采取综合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如京城、上海、广州大力发展公交、轻轨、地铁就属于此类。目前缓解交通可能不十分明显,但一两年后一定会十分明显,大见成效。而限制购买第二辆汽车,既不符合市场经济,更不符合国民生活提高的实际,更是违背了市民应有的汽车消费的权利。

 

二、5年以后北京机动车慢似自行车

到2015年北京的机动车将达到700万辆左右,8月23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做出这一预测,该中心还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认为届时北京小汽车低于5公里的短途出行占全部出行的40%,是全球最累的。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介绍,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按此趋势,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平均时速低于15公里,这样的日常速度甚至比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最堵时候还要低。据分析,如北京不采取相应措施,当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和600万辆时,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将达到9和9.5以上,中度以上拥堵时间5小时30分钟以上。即使继续采取限行措施,拥堵指数也仅能控制在7和8左右,中度以上拥堵时间3-4小时,交通形势十分严峻。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北京中心城路网实现规划最大规模时可容纳全市机动车保有量670万辆(若不考虑限行,仅能容纳550万),那么700万机动车对北京意味着什么呢?

以上舆论一出,朝野震动,有点类似美国大片“2012”!

1、北京目前拥有常住人口197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大约500万人左右,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截止本月15日,交通局最新通报已达到445.7万辆,如果统计包括全国各地进京车辆,很有可能早已超过500万辆,由于各种应对措施只是出现了早晚高峰或二三四环堵车,并未出现上述的状况,即使2015年达到700万辆保有量,也并没有上述专业部门预测的那样恐怖!

2、作为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其言论和公布的通报情况既要权威,又要可信,同时还必须全面、科学。比如:城市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其中交通出行更是高速发展,京城地铁、轻轨15号线正在实施建设,而政府部门规划目标几年后京城市民乘轻轨、地铁出行将占到40%左右。同时还有大量的公交运行。包括绿色出行,如:骑自行车,都会大大分流社会出行方式,又如,京城机动车和汽车保有量有生有死,有增加也不断有报废退出历史舞台,自然减量,同时随着新车销售的发展,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二手车市场将有快速的发展,大量的二手车将向全国流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而非只有净增长!

3、当前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与城市交通的矛盾是世界性的问题,既有教训值得借鉴,又有经验值得学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太快,大城市率先进入了汽车时代,对此我们从哪方面都准备不足,更谈不上应对充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发挥中国的特色,完全可以从中创出一条新路,逐步解决和改善这一状况。汽车市场发展越快,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消费观念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变化,如京城各大小区出现的新情况,停车位确实紧张,但长期观察周一至周五停车位较满,说明市民或乘公交或乘地铁出行,而周六周日车位较空,一是不限行,二是外出活动去了。类似这样的出行方式观念调整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4、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人,提前十年突破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的控制目标,近两年北京市每年增加达到60万人左右,京城实际常住人口很可能已经突破2000万人!分析认为,人口高速膨胀是关键问题,也反映出京城目标太多,想法太多,经济规模规划太多,在这种状况下城市人口除了高速膨胀以外,还能有什么呢?既然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不能简单的用行政手段加以限制,500万左右的外来人口,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变政治文化中心为政治经济中心,人口的涌入是不可避免的,住房、环保、水资源、交通过度紧张,是必然的。

 

三、三部委整顿车市乱象为何不被看好

国家工商总局、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三部委日前联合下文严惩汽车销售市场的违规行为,将制止汽车品牌经销服务店违背购买者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严查为消费者办汽车按揭、保险时收取“返利”、“好处费”等商业贿赂行为及汽车销售、汽车配件生产经营中存在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行为。

近日走访汽车经销市场了解到,虽然三部委已发文整顿市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潜规则”依然存在。汽车市场和汽配汽车用品市场如著名的汽车保险乱象由来已久,历次整顿都走了过场或不了了之,或雨过天晴地皮湿,影响不大,此次结果个人认为在社会大环境不具备的条件下,其结果依旧。其中经济参考报的分析很有道理:

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对车市乱象进行整顿,而且还将问题列举得这么具体,这在国内的汽车销售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但对于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整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销售市场的反应却较为平淡。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对于整顿的效果普遍都不看好。一些经销商表示,虽然通知点到的现象都很具体,但是都没有明确表明实施细则,比较笼统。同时,车市的这些问题是多年存在的,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现象,一个没有执行细则的通知,改变车市多年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即使抓住了几个典型,也不太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规则。

而另一方面,四大原因也使得目前消费者在汽车维权中困难重重:汽车检测鉴定机构少,检测鉴定费用高,且目前消费者个人要求质量检测鉴定基本无门,难以取得有力证据;维修、保养价格不透明,收费标准悬殊;消费者将车辆送修、保养时出现新问题,责任难以分清,是汽车本身质量原因引发的,还是维修不当导致的,使得汽车生产企业与维修厂互相推诿扯皮,拖延时间;由于汽车国家“三包”规定迟迟未能出台,使汽车质量纠纷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些汽车企业利用技术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将部分责任归咎为消费者使用不当,而自行承诺的“三包”更多只是包修,且故意设置退换障碍。

三部委下发文件对车市乱象进行整顿,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对于中国已取得新车销售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和形象来说是意义深远的,遗憾的是国情不具备条件,社会环境不具备条件,法制环境不具备条件,即使查证查处几个典型,也起不到规范市场的实质作用。这对汽车大市场来说,已经可知的整顿预想结果不能不说是一种难以理解的社会怪现象。

 

四、汽车销售和汽车消费之怪状

1、长期以来京城汽车消费市场呈现交通越拥堵越买车,要的是自驾车方便自由。

2、低排量车和高排量车并重,即节能车消费者购买踊跃,而购买SUV越野车大排量购买者也十分踊跃,而且其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低排量车。

3、多次汽油涨价未能形成对消费者的重大影响,汽油涨价也未能影响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4、广大消费者对政策的敏感度越来越强,而对汽车市场舆论影响越来越弱,甚至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现行限量,征收各种税费包括拥堵费,也未能促使消费者恐慌性的购车。

5、尽管今年以来丰田召回门事件震惊世界,但消费者对购买丰田汽车仍未受到重大影响,舆论归舆论,买车归买车,两不相干。

6、如今汽车价格战已经开打,汽车降价为近年来少有,幅度之大,范围之广,已经对汽车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越来越浓。

7、节能汽车3000元补贴政策,对今年汽车销售市场拉动十分巨大,但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销售商,一是,将此政策出台作为其降价促销的新台阶;二是,更有甚者浑水摸鱼,忽悠广大消费者。不仅有法不依,反而充分发挥谋取私利。

8、汽车市场潜规则越来越多,甚至已多年未改,不断创新,虽有舆论和媒体披露曝光,但潜规则依然如旧,习以为常。

总之,销售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和问题,汽车行业需要规范,汽车市场更需要规范,但前提是社会层面更应率先规范,否则其他方面不变,汽车市场全面规范和诚信也是很难达到的,如果达到了中国要做汽车强国也就有重要的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