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四大行多增780亿 7月新增贷款约7000亿

   刚刚过去的7月份,新增贷款规模预计在7000亿元左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的信贷投放节奏将出现微妙的变化。

   消息人士透露,工、农、中、建四大行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30亿,较6月份增加了780亿元。由于6月份四大行新增贷款占当月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仅为27.3%,因此,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四大行上半年单月的平均新增贷款占比为30%-40%,以其中值35%估算,预计7月份新增贷款规模约为7000亿元上下。

   今年年初,相关监管部门为了使信贷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均衡投放”的要求,并设定了“3∶3∶2∶2”的投放节奏。从上半年的完成情况看,7.5万亿的新增信贷额度已使用了61.57%,基本实现了年初设定的投放目标。如果继续按照“3∶3∶2∶2”的节奏投放,下半年剩余的新增信贷规模约为2.88万亿元,三、四季度的新增规模应保持在1.44万亿元左右,月均投放规模约在5000亿元左右。

   不过,业内人士透露,下半年信贷投放节奏或出现一定程度的微调,即三季度的新增贷款规模或较原计划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7.5万亿总量将扩大,也不意味着信贷规模的放松。

   均衡放款确实对于较好地支持上半年的实体经济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银行信贷应更多地发挥其支持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的作用。

   而且根据企业的用款习惯,第四季度多处于贷款需求最弱的时期,因此,如果要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需求,三季度的信贷投放量需要大于四季度。

   与之印证的是,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央行最近召开的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并未突出强调“均衡放款”。而此前,央行在多种场合对信贷投放的表述为:“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相对均衡地安排全年贷款投放节奏,防止大起大落”。

  ●基金大举减持债券 千亿资金回流股市

  “我们旗下基金最近都已加了10多个百分点的股票仓位,减掉了大部分债券仓位。”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8月2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业内人士预计,继6月份今年首次大规模减持债券后,基金7月份整体持债量继续大幅下降,近千亿元资金将重新流向股市。

  天相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和封闭式基金平均债券仓位分别为16.9%、3.87%、16.51%,三类基金资产净值约2万亿元,如果各减持一半债券仓位,即可释放1000多亿资金。

  业内人士预计,基金继续减持债券,腾出来的资金将投向股市。一位金牛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二季度大幅降低了组合的股票仓位,把债券持仓比重加至15%,但7月份降低债券仓位,买入股票,将股票仓位提至近90%。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公司的历史数据,基金债券托管量增减与A股市场涨跌密切相关。2009年上半年牛市行情中,基金一路大幅减持债券。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基金增持债券,个别偏股基金的债券仓位超过40%,并在5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6月份,基金持债数量较5月底减少151.77亿元,不过总量仍处于高位。7月份股票市场反弹,基金更有动力卖出债券,提升股票仓位。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基金虽还有进一步减持债券的空间,但已不大。据国都证券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债券资产占偏股基金净资产的比例达到10.4%,但和2008年熊市时相比,还低约一半,基金后续股票增仓动能有限。

  ●逾三成"新三板"公司达标 创业板"预备队"急盼上市

  8月2日,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在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至此中关村“新三板”挂牌公司达70家。分析人士指出,“新三板”70家上市公司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符合创业板发行上市的财务要求,但苦于转板规则迟迟没有出台,许多公司不得不面对是继续等待,还是先退出再IPO的两难选择。

  憧憬创业板

  8月2日9点25分,三声悠扬的钟声响起,首都在线成为中关村“新三板”挂牌交易的第70家公司。首都在线总裁曲宁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丝毫不掩饰对创业板的向往。他说:“我们在新三板挂牌后,并不会就此停止,而是以创业板上市为目标,希望通过接下来几年的快速发展,达到创业板上市的财务要求,实现转板上市。”

  根据规定,申请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主要财务门槛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已有25家中关村“新三板”公司符合创业板发行上市财务要求,占比超过三成。

  自2006年1月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以来,业内人士就将“新三板”看作创业板的孵化器。监管层也多次表示要加快研究转板规则。2009年7月《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报价转让试点办法》的实施一度让“新三板”公司看到转板的曙光,但从2009年10月创业板开市至今,转板规则迟迟未见动静。除此之外,创业板本身发行节奏也让“新三板”公司倍感焦虑。

  曲宁无奈地表示,“我们是想将来能够顺利转板,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转板的要求和规则。另外,现在等着在创业板IPO的公司已经排了很长的队,前景不乐观啊。”

  是去还是留

  在25家符合转板条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中,12家已就发行或申请上市召开董事会及股东会,8家申请已获证监会受理。他们作为“新三板”的老兵,要比首都在线这样的新兵更着急。

  许多三板公司当初都抱着借三板的“踏板”上创业板的目的,但迄今为止,三板企业实现公开上市的只有三家,分别是粤传媒、久其软件和北陆药业。其中,粤传媒和久其软件是先退市再IPO,上的是中小板,唯有北陆药业直接转板,成功登陆了创业板。而与北陆药业同期递交申请的多家“新三板”公司至今还在等待。

  西部证券创新业务部总经理程晓明认为,符合条件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公司都有动力去争取到创业板上市。不过,由于目前没有转板的相关规定,成功的案例太少。条件好的公司可以考虑像久其软件那样,先退出“新三板”,再到中小板上市,但这样做也要冒很大的风险。那些财务条件达不到中小板要求的公司,只能在“新三板”继续等待。

  另外一家地处上海的券商创新业务部负责人则表示,如果每家“新三板”公司转板都要像其他公司IPO一样走程序,那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作为资本市场“练兵场”的意义就不大了。如今,管理层想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到全国的高新技术园区,但当前“新三板”交投很不活跃,市盈率也不高,如果再不能有很好的转板效应,怎么才能吸引全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呢?

  ●主力研究: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三季度仍将保持低仓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二季度管理报告显示,减仓及时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跑赢大盘的秘诀,净值排名前三的集合计划股票仓位普遍已减至20%左右。多数投资经理在投资展望中表示,三季度股市反转可能性不大,因此保持较低的仓位仍然是投资经理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

  英大证券资产管理部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成立超过一季度且在运作期的偏股型集合计划共有56只,除2只集合计划上半年取得正收益外,其余均为负收益,最高跌幅达25.13%,平均下跌幅度为11.81%。与上证综合指数26.82%的跌幅相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呈现出明显的抗跌性。

  减仓及时是偏股型集合理财计划能跑赢大盘的主要原因。统计显示,一季度偏股型集合理财计划的平均仓位达到53.5%;而截至二季度末,平均仓位已降至37.6%。

  除了仓位轻重外,不同的持股偏好也决定了收益的分化。二季报的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收益情况较好的集合计划上半年选股的方向主要在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方向,此类个股在上年整体涨幅远超大盘。截至二季度末,市值较小、符合国家政策扶持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类个股仍是排名靠前的集合计划持仓的重点方向。

  与2009年相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十大重仓股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截至6月30日,56只偏股型集合计划持有市值最大的前十大股票分别为:中国平安、长江电力、中国北车、上海汽车、伊利股份、农产品、中国南车、浦发银行、双良节能和双鹤药业。

  ●震荡反弹为主基调 基金加大波段操作

  7月份市场强势上涨,上证综指轻松突破2600点关口。不过,对于此轮市场上涨,基金均将其定义为反弹而非反转,在宏观经济预期仍不乐观的背景下,多数基金经理目前只是抱着“赚一波就走”的心态参与市场反弹,波段操作特征十分明显。

  七成基金逆势减仓

  随着股指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基金在上周选择了较为谨慎的仓位配置策略。

  国都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报告显示,341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不包括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在上周继续小幅上升,较前周上升0.05个百分点,上升至72.75%。不过,剔除各类资产市值波动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基金整体表现为主动减仓,主动减仓0.59个百分点。

  国都证券认为,上周主要股指继续向上攀升,再次创出本轮上涨行情的新高。在此背景下,基金的仓位仍然在近期低点附近徘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金对后市的态度仍然比较谨慎。

  从60家基金管理公司整体仓位来看,国都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有46家基金仓位以下降为主,其中45家基金的仓位下降幅度在0至3个百分点之间,此外还有1家基金的仓位下降幅度在3到5个百分点之间。与此同时,有14家基金的仓位以上升为主,仓位上升幅度均在0至3个百分点之间。就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6家基金公司而言,上周仅2家仓位出现上升,还有4家仓位均呈现出不同程度下降。

  震荡或为主基调

  对于后市预判,无论公募基金、私募还是券商,均倾向于认为出现大级别反弹为小概率事件,在阶段性反弹后,后市应该以区间震荡为主。

  “下半年市场可能会有阶段性的反弹机会。”北京鸿道总经理孙建东认为,“短期而言,3到6个月时间内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投资机会。这个机会更多的不是源于供给面的改善,而可能来自于9、10月份整个市场资金面可能会有一个阶段性的反弹。”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研团队认为,此轮反弹的重要原因在于经济下滑触发政策回暖预期。若政策放松预期迟迟没有出现,资本市场会对这个“预期”产生审美疲劳,而这两天反弹力度大的是水泥和钢铁行业,大家对钢铁行业长期都不看好,产能过剩,并非估值洼地;上市公司下半年净利润增长速度不太乐观。所以,后市出现箱体震荡的可能性很大。

  上海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表示,对于后市的预判相对谨慎。其逻辑在于,后市股票的供应量还是非常大,农行发完之后光大银行IPO,10月份创业板解禁,此后还有国际板等。在吕俊看来,股票的大量供给制约了行情的想象力和上升空间。“现在大家对于行情的分歧,只是在2700点截止还是到3000点截止,大家想的就是'赚一把'就跑,除非是外围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者资金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行情肯定是有,甚至在一些局部比较好的板块上会反复,但是上升空间受到限制。”

  大成基金也认为,从7月2日沪指触及2319点以来,大盘已经展开了持续一个月的大幅反弹行情,风险也正在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前作为市场上涨重大刺激因素之一的中报行情会逐渐消退,短期而言,市场存在修复整理的需求,反复震荡在所难免。8月初会陆续公布7月份数据,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经济数据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主力研究:21只股票成保险资金"新宠"

  根据上市公司已披露中报数据统计,共有21只股票二季度被保险资金增持,其中燕京啤酒、华鲁恒升等股票的保险机构建仓幅度较大。

  新增持股市值近11.6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共有21只股票被保险资金建仓,新建仓股数达6522万股,新增市值近11.6亿元。其中,险资买入燕京啤酒最多,持股股数高达1154.35万股,其次是华鲁恒升,买入股数851.19万股,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公布的中报,华鲁恒升也是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唯一撞车的股票,社保基金二季度买入该股370万股。上述两家股票的保险资金买家都是中国人寿。

  从持股比例来看,保险资金总共持有禾欣股份流通股的11.39%,持股市值约7802.57万元,其中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占比达5.77%,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占4%,此外还有华泰财产保险和华泰人寿保险都有买入。另外一只次新股万里扬则由中国平安买入,占流通股A股比例达5.16%。保险资金在鸿博股份和中航三鑫两只股票的流通股中占比也都超过了4%,从这些股票的股东名单来看,上述保险资金并非通过一级半市场进入,而是从二级市场买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保险资金似乎更愿意在一些牛股里“投机”。如中恒集团,今年二季度太平洋人寿在该股中猛下约1.34亿元血本,买入456.98万股。中恒集团是近一年多时间来,二级市场上最牛的股票之一,其基本面的确非常好,但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它的估值偏高,是好公司但并不一定是好股票,该股近期的表现也一般。金种子酒则是一只远强于大盘的股票,该股目前已经创出新高,中国平安人寿今年二季度也强势介入该股,目前收益应该颇丰。

  跌势建仓高成长股

  据统计,上述21只股票在今年4月16日之后仅两只股票没有下跌,那就是金种子酒和中航三鑫。其中,华鲁恒升、兰花科创、英力特、科远股份跌幅都超过了30%,17只股票跌幅超过15%。从成交量来看,保险资金介入这些股票的时间应该是在主跌段过后,也就是2500点区间以下,如跌幅最大的华鲁恒升,在5月份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带量反弹行情出现,而由于该股16.73元的增发价与当时的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可能也有一定吸引力。

  那么,保险资金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这些股票呢?较为确切的答案是,这些股票的成长性都还不错。中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在15%以上的有15只,21只股票中仅欣网视讯一只股票营业收入同比微跌。卓翼科技中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8%,康恩贝同比大增54.7%,奥特迅增47.54%。金种子酒、鸿博股份、海得控制等同样有不错的成长性。

  在7月份的反弹中,保险新增持股的表现亦不俗。东方海洋涨28.61%,英力特涨25.31%,金种子酒涨21.44%。4月-6月跌幅最大的华鲁恒升也反弹21.44%。按总市值加权平均,7月份21只股票平均上涨15.71%,而这些股票4-6月下跌18.63%,综合量能来看,保险资金的建仓时间可能在5月中旬到6月份,其盈利水平可能也接近10%。

  ●市场评论:资金向补涨品种转移

   昨日两市大盘基本平开,全天呈震荡上扬之势,午后震荡激烈,最终双双以大幅上涨报收,两市共成交2114亿元,量能相比上周五大幅放大。新增资金涌入A股市场积极做多的态势较为明显,两市大盘资金净流入23.09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银行类、化工化纤、酿酒食品、工程建筑、钢铁板块资金净流入居前,银行类板块居资金净流入首位,资金净流入5.13亿元,资金净流入最大个股为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分别净流入1.38亿元、0.99亿元、0.61亿元。化工化纤板块居资金净流入第二位,资金净流入3.56亿元,资金净流入最大个股为山东海化、盐湖钾肥、天利高新,分别净流入0.43亿元、0.41亿元、0.23亿元。酿酒食品板块资金净流入2.28亿元,净流入最大个股为五粮液、金枫酒业、贵州茅台,分别净流入0.80亿元、0.33亿元、0.33亿元。

   不过,煤炭石油、供水供气、电力、运输物流、券商等板块出现了资金净流出,其中煤炭石油板块居资金净流出首位,资金净流出0.92亿元,资金净流出最大个股为中国石化、西山煤电、国际实业,分别净流出0.49亿元、0.42亿元、0.27亿元。供水供气板块居资金净流出第二位,资金净流出0.75亿元,资金净流出最大个股为桑德环境、广汇股份、重庆水务,分别净流出0.31亿元、0.29亿元、0.14亿元。电力板块资金净流出0.32亿元,资金净流出最大个股为长江电力、江泉实业、粤电力A。

   由此可见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多头主流资金做多主线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由原先的强周期性个股的补库存行情向补涨行情转移。尤其是前期表现略逊的食品饮料股等品种出现了资金积极流入的态势。而前期反弹居前的强周期性个股则出现了资金减持的迹象,如煤炭石油等个股。二是行情有了升级趋势。因为强周期性个股的补库存行情的涨升空间有一定限制,但对于食品饮料股等通胀受益品种来说,其面临的涨升空间不仅是补涨,还具有通胀预期带来的新的涨升空间。

   盘面还显示,新兴产业股也有资金流入态势。一是新材料板块。昨日统计数据显示资金净流入1.69亿元,资金净流入最大个股为杉杉股份、金发科技、中炬高新,分别净流入0.32亿元、0.21亿元、0.17亿元。二是创业板净流入1.10亿元,有64只净流入,净流入最大个股为亿纬锂能、世纪鼎利、金亚科技,分别净流入1256万元、1025万元、992万元。如此来看,当前资金流向的确有了较大变化,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这一动向。

  ●央行今日发行180亿一年央票 连续第二周下降

  公告显示,央行将于8月3日发行180亿元1年期央票。本期央票发行量较上周减少50亿元,为连续第二周下降。分析人士称,1年期央票继续缩量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资金冲销压力较低,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只有580亿元;第二,1年期央票利率倒挂,机构认购意愿不强;第三,鉴于四季度到期流动性不足,央行将主要依靠3个月工具实现资金跨季"搬运",1年央票需要适当为更短期限工具"让路"。

  根据公告,本期央票缴款日为2010年8月4日,起息日为2010年8月4日,到期日为2011年8月4日。本期央票将采用贴现方式发行,向全部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价格招标,到期按面值100元兑付,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市场评论:两市资金净流入37.45亿元

  8月2日,A股市场小幅低开,此后一路震荡走高,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板块表现活跃,申万23个一级行业全线飘红,个股普涨。沪综指收于2672.52点,上涨1.33%;深成指收于11004.74点,上涨2.03%。沪市成交1122亿元,深市成交991.8亿元,两市合计成交2113.8亿元。

  从资金面来看,沪深两市的主力资金均呈现流入的态势。据大智慧统计,周一沪市A股资金净流入7.83亿元,沪市B股资金净流入28.22万元;深市A股资金净流入29.42亿元,深市B股资金净流入1947.55万元。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入37.45亿元。

  在众多行业板块中,银行、化工化纤和酿酒食品行业资金流入情况尤为突出。银行行业净流入金额最多,达到了4.66亿元。另外,化工化纤和酿酒食品行业资金净流入金额也分别达到3.25亿元和2.28亿元。

  煤炭石油是周一资金净流出最多的行业,金额为8594.69万元。此外,供水供气行业的净流出金额为7590.72万元。

  ●7月基金表现分化 16%与5%落差背后仓位是关键

  五穷六绝七翻身,这句盛行于20年前香港市场的股谚今年在A股市场上焕发了生机。在连续三个月下跌之后,上证指数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中大幅反弹,全月累计涨幅9.97%,为今年以来首次比较像样的行情。

  但股票型基金的表现并不算很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上个月平均净值复权增长率为8.79%,整体上跑输了市场。而且,基金之间的业绩表现分化明显,月度冠军基金的斩获超过16%,而表现最差的基金则几乎没有增长。如果仅计算非今年新成立的老基金的话,表现最差的则不足5%。从7月份基金业绩看出,除了杠杆因素,仓位成为基金业绩的关键。

  超六成股基跑输大盘

  此前,曾经有数家研究机构通过仓位监测等手段发现基金整体上“踏空”了本轮行情。在7月份的交易收官之后,这种猜测被正式证实。

  来自于W 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剔除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之后,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开放式基金7月份的业绩平均值为8.79%,如果仅计算最迟于去年成立的股票型基金的话,其平均“成绩”也只在9.32%,这种情况与以往牛市时期大部分都能跑赢上证指数的先例形成鲜明对比。

  实际上,从过往情况来讲,上证指数往往是各大指数之中表现比较靠后的。如果以覆盖全市场的主流指数沪深300指数来看,该指数7月份累计上涨11.93%,更令股票型基金汗颜。在上述分类的基金中,有285只的业绩跑输了上证指数,占比约为65%。

  不过,数据显示出7月份业绩最为骄人的反倒是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光大保德信中小盘月度增值16.79%,排行第二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增值15.66%,为股票基金的“双璧”。相比之下,约有半数基金同期业绩表现甚至还不足这两只基金的一半。

  “7月份周期性股票迎来了估值修复性反弹,前期重配周期性板块的基金净值表现较好。”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刘朝阳向南方都市报记者表示。

  基金上周大加仓

  从7月份基金业绩看出,除了杠杆因素,仓位成为基金业绩的关键———净值增长前20中6只为杠杆基金,以及8只非杠杆指数基金。而进入前20的两只主动性基金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和银华领先策略均以高仓位的激进风格著称。上周部分基金终于按捺不住迅速加仓,部分基金已经加仓至牛市水平。

  在此轮反弹中,大型基金中,华夏基金较早在底部持续增仓,仓位水平已处于较高位置,较好地把握了此轮反弹。嘉实系基金大多仍坚持谨慎策略,在反弹中受益不多。博时系基金分化较大,近期轻仓基金逐渐改变之前的谨慎策略,开始跟随加仓。南方旗下基金同样呈现多元化,轻仓重仓基金兼而有之。而部分之前仓位一直较重的基金如大成、新华等,则有部分基金利用反弹适当减持。

  在吃了这个“闷亏”之后,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回过神儿来开始奋起加仓,部分基金已增仓至牛市水平,也有部分基金仍然保持防御性轻仓。

  德圣基金统计数据显示,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平均仓位为76.01%,相比前周回升1.42%;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0.73%,相比前周回升1.83%;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64.47%,相比前周回升1.93%。扣除仓位被动变化后,各类偏股方向基金仍显示为主动增持。

  市场的人气也在继续回升,据申万巴黎基金调查显示,有75%的投资者认为市场正在构建一波中报行情,7成投资者认为地产和银行将继续反弹。

  “市场大跌的可能性很低,而且目前是处在政策真空期,中报密集发布,部分行业个股会有惊喜。”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经理余广坦言:“目前市场重燃对银行地产板块信心,对这类板块加大了配置,此时大盘股已经处在估值修复阶段。”

  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投资者可以关注近期基金策略的显著分化,以及同系基金之间策略上的明显差别。“不同基金在市场波动中采取的策略及体现出的投资风格,有助于理解其业绩走向,选择合适自己的基金。”

  ●社保、保险等各路"国家队" 7月携415.51亿元大举入股市

  分析人士认为,昨日沪深股市放量上涨,表明资金正有序进场

  7月份以来A股市场重新恢复活力。7月1日到昨日,23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仅有6个交易日收阴,累计上涨274.15点,涨幅达11.43%。随着市场预期的逐步改善,社保、保险、QFII等各路机构纷纷加速进场布局。分析人士认为,昨日沪深股市放量上涨,表明资金正有序进场。"国家队"增仓的联合行动已成为资金流向的"风向标"。

  根据资金流向监测结果显示,仅7月份当月,深沪两市合计净流入资金226.47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入415.51亿元,表明市场真实的做多意愿正逐步增强。

  从"国家队"的动向看,7月初,就有称社保基金新增约30亿元资金入市的消息,据悉这部分资金在到达各基金公司账户的次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立即入市,目前这笔资金早已完成建仓。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224家公布中报的公司中有26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了社保基金身影,其中只有3家减持,另有4家维持不变,其余19家都为加仓。在这26家公司中,社保基金一共增仓4362万股。

  与此同时,"国家队"的另一只主力军保险资金,7月份以来,加仓A股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及中国太保三巨头在内的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已经从6月份的试探性买入,转为目前的连续加仓。据悉,上周二,中国人寿要求增仓股票及基金100亿元,当天加仓基金就达30亿元,这是中国人寿继5月中旬动用200亿元资金大胆入市后的又一个大动作。此外,有消息称,保监会可能在8月份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该文件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将明确,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基金分别占比从10%,提高到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占比上限为20%,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占比5%。这样,权益类投资占比总量将从20%提高到25%。有分析师认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投资基金、股票、股权等权益类投资占比大约为15%,离上限还有10%的空间,按照去年末总资产4万亿元计算,险资权益类投资空间尚有4000亿元。

  除此之外,数据显示,基金、产业资本、QFII等也大举入市。

  数据显示,7月份多数基金选择了平稳或激进的增仓策略,并获得一定的收益,据测算,目前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大约为78%左右,配置型基金处于72%左右的仓位水平。

  此外,在经过5、6月份小幅加仓之后,QFII目前也正全力做多A股。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QFII出现在25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合计持股数为10297.25万股,比一季度末增持2645.44万股,合计持股市值为15.7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32亿元的投资资金。有QFII入驻前十大流通股东的25只个股中,6只股被QFII减持,5只股被增持,6只持股未变,8只为新进。

  德邦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利空,如IPO、上市公司再融资、未来业绩因素等都被市场忽视,因此,主力资金更有大胆做多的底气,增量资金加速进场上演逼空行情。

  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认为,社保及保险资金近期逐步加大A股投资力度,一方面是看好未来宏观及政策面的转换,另一方面调整配置结构也是保险资金采取目前动作的重要因素。

  英大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从近期市场上的消息来看,总体是偏暖的。目前A股估值已接近底部,A股重心正逐渐上移,震荡攀升应该是下半年A股的大趋势。 

  ●港澳资讯·大盘分析:个股活跃 股指延续上行

  股指在上周回抽五日均线做小幅休整之后,昨日量能温和放大再度强势上扬冲击五月均线反压。涨幅榜上,青海、黄河三角及云南区域板块居于涨幅前列,酿酒食品及化工化纤板块也均有活跃表现,盘面上个股均呈普涨态势,板块轮涨较为活跃。

  预计短期如量能能维持在千亿上方,股指后市仍将进一步小幅震荡盘升冲击上档层层阻力,操作上,可轻大盘重个股积极把握各版块轮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