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投孩子所好每天陪看偶像剧
了解青春期孩子只有“卧底”一条路?
“《一起又看流星雨》中扮演代课音乐老师的人是谁?”、“片尾曲是谁唱的?”、“以下三人中谁是楚雨荨的密友?A、小渔;B、于馨;C、慕容云朵”……
这是最近疯狂追看《一起又看流星雨》的女儿小远甩给徐女士的考试卷。如今,徐女士每天都要咬牙陪着女儿观看那些雷人的偶像剧,还得完成这些“剧后作业”以示用心观剧。“没办法,只有投其所好,才能知道她们的脑袋瓜里在想什么。”
反对一:剧情山寨狗血
作为一部雷人的偶像剧,它在网络上挨的板砖可不少。然而,小远和她的同学们对此却很不屑,“事实上,那些拍板砖的、给予它恶评的人,都不是它真正的观众。”它的观众,恰恰是没有话语权的、自绝于网络王国核心(特指提供文字和意见的那部分网络)的,而他们不发言,不等于他们没赞美,不等于他们不想赞美。“《流星花园》是上一代的追逐,你瞧瞧言承旭的凤梨头,还有吴建豪的中分离子烫,多土啊。”在小远眼中,H4的凌乱刘海和混搭着装,才是当代的时尚。
反对二:台词肉麻恶心
还有剧中大量被指“装深沉、扮哲理”的琼瑶式台词,比如“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自己的心太小了,小到只能容得下自己那点苍白的心思。我们的目光太短了,短到从来不曾感受,也感受不到宽阔的世界”、“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星星的轨迹,也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我。”……
复述这些台词的时候,记者都有点起鸡皮疙瘩,小远却能在我忘记下半句的时候,准确无误地接上,“你不能把它单独拎出来,就说它肉麻,其实放进剧情里就不觉得了。”
反对三:广告频繁且低端
对于相当多网友提出的该剧广告过于频繁和低端,小远也不以为意。“我没觉得对剧情有影响。”何况,20岁左右的孩子,怎么可能是高端产品的消费者?某洗发水、某运动鞋、某国产小汽车……这才是适合他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视野,Burberry完全可以不必存在。
小远说,《流星雨》目前就是她们同龄女生中最IN的话题,而以上种种疑问,在她眼里都不是大问题。她和同学们公认的脑残,只有剧中慕容云海的妈妈沈含枫,那个总阻挠王子公主终成眷属的人。
卧底 混入90后阵营
小远的疯狂追剧直接“牵连”到做娘的徐女士。算下来,由女儿亲自出题、关于“‘雷阵雨’那些事儿”的考卷她已经做到第三份了。那些细致到某某小配角的演员是谁、女主角的生日是哪天等问题,让她相当抓狂,只能半夜偷偷上网搜索。“可怜天下父母心呐。”徐女士叹了口气,小女长成到这个年龄,不再黏着你,不再把自己的小心思都全盘托出。当娘的这招,除了明白“宜疏不宜堵”的道理之外,也是想借此了解女儿当下的兴趣和爱好,寻找共同语言,“要攻占对方,先要混入她们的阵营。”
把关 剧情价值观是否偏差
其实,“卧底”只是第一步,徐女士第二步的任务是“把关”——— 考量这部剧的价值观有没有偏差。几天的观剧体验让她松了口气,“很多价值观还是积极向上的。”比如,女主角楚雨荨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学习委员,还肩挑拉拉队长,能歌善舞,这说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得有各种才能。再比如家境贫苦的楚雨荨虽然傍上了“富二代”,可当对方送出一条3万多块的项链时,她还是退了回去,怕被看轻,这也体现出一个女孩的自尊自强……
母女俩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尤其对那遭90后厌恶的妈妈代表沈含枫。“我能理解她,都是为了孩子。”徐女士说,女儿现在也渐渐接受她的观点。
孩子看得透彻 家长顺势诱导
有个场景让和女儿一起看电视的冯先生特别惊喜,“慕容云海的妈妈请雨荨全家吃饭,说要送女方一套房子,改善对方生活,她马上大叫‘虚伪’,说这个人这么做只是为了彰显慕容家地位尊贵,其实就是看不起对方。我心里一惊,小妮子看问题很透彻啊。”冯先生顺势诱导,“所以,女孩子就该自强,别让人家一个名牌包,几句花言巧语就骗了去。”
不过艾女士也明白,孩子现在追看偶像剧,就跟自己当年追琼瑶剧一样,不也为剧中中产阶级痴情男的肉麻台词与灰姑娘的肉麻眼神感动得痛哭流涕,“如今的孩子看多了社会的丑陋面和人情冷漠,家长也总教育他们要提防陌生人,让他们觉得世界很可怕,或许他们也需要沉浸在虚幻的浪漫里,作为一种化解。”
孩子寻找“快乐”是种能力
知名心理专家杨永龙表示,教育是为了升华孩子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孩子机智、灵活、弹性地利用脑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爱好和兴趣而自觉进行学习。所以绝不可以用牺牲孩子的快乐和丧失人格的发展来交换那些个分数。
对孩子来讲,快乐能力更重要。所谓快乐能力,就是能够在任何环境中保持一颗快乐的心,这样可以使孩子更有把握地走近成功。如果孩子在偶像剧中获得了快乐,得到了精神上的放松,家长应适度支持。
适当看偶像剧能促进学习
很多家长担心偶像剧的观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精力,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最终影响考学。在杨永龙看来,精力是一个伸缩性极大的东西,它受情绪的强烈支配。心情好时,山欢水笑浑身是劲;心情不好时,风愁雨泣无精打采。
如果孩子利用吃饭与调节的时间看看偶像剧,这说明他的心情是愉悦和快乐的,情绪是饱满的,精力是充沛的,那么他就会有非常高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所以我认为利用吃饭与调节的时间看看偶像剧并不会造成学习的负面效率,相反还有可能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利用偶像剧帮助孩子成长
偶像剧里的主角一般来说都是年轻人,他们身处的环境、对问题的看法和在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很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而制作得比较好的偶像剧里也不乏积极向上、健康的元素,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对金钱、友情等的正确态度。
青少年正处在对世界充满憧憬、好奇和困惑的时期,心里可能有不少疑问不知道向谁倾诉或不知道如何提出来,生硬的说教难让他们信服,倒不如在电视剧中看别人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再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处事态度。
家长们的盲目阻止可能会使得孩子故意去模仿剧中不好的做法。与其这样,还不如静下心来跟孩子一起看,趁机加以指导或展开讨论,让孩子吸收有益的知识和想法。这样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又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刻意的模仿没有现实意义
如果孩子刻意去模仿偶像剧里面的人的说话方式,腔调和装扮,这确实缺乏现实的意义。偶像剧多是一种商业化的“肥皂剧”,为了吸引人的眼球,与现实生活会有一定的距离。作为家长,可以帮着孩子一起了解一些剧中演员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现状。
另外,也与孩子聊聊他们对明星的看法,多和他们讨论现代人言谈举止要怎样才算美,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看时装模特比赛和其他文艺节目,而不要使孩子过多地迷恋偶像剧。
家长还可以帮女儿收集一些明星的资料,帮助孩子了解明星的方方面面,青少年羡慕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明星身份,而是他们有成功的人格。整理马永靖
《都市女报》2010-8-25第十三版,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