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象保卫恋人一样保卫一座城市
文:江小鱼
这注定是一部悲壮的中国电影,不仅是指其内容,更包括它在这个唯商业时代的并不乐观的票房。在这个连打捞救人英雄的尸体都要高额收费的时代,还会有多少人会自费去电影院关注那些为国捐躯的前朝民族英雄呢?
《喋血孤城》讲述的不仅仅是一座顽强抵抗的孤城,更是一群孤独的中华健儿所不懈悍卫的内心世界。
本片以1943年中日对峙为背景,讲述了8千国军与3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以寡敌众,困守孤城常德47天的血泪故事。此役乃14年抗战中最锥心泣血的一战,敌我兵力对比最为悬殊,伤亡交换比最大,以悲壮开始,以饮恨造终。
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的国军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在已知援军不可能如期抵达的情况下,决意全师战死常德,他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电文中壮别道:“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喋血孤城》是继《血战台儿庄》和《铁血昆仑关》之后,又一部超越党派纷争,描述国军正面抗战的电影,亦是本年度唯一一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的战争题材大片。
常德之名取材于《老子》中“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亦是陶渊明梦中的桃花源。我对常德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我来北京后的第一个恋人雪儿的家乡,那儿的河流、米粉和擂茶都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保卫一座城市就象保卫一个恋人。
连长冯葆华坚守前沿,他的恋人婉清是常德的一位丝弦戏班的艺人,在他们喜结连理的新婚之夜却被迫生生分离,念郎情切的婉清追随恋人来到战场做了一名战地护士。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二虎在死人堆里大声重复着冯葆华的话。在这惨烈一役的最后,守城8000将士仅生还80人。影片从众多细节的铺陈里,建构出国军将士骁勇壮烈的形象,许多悲壮却平实的大场面使人无法不为之动容,将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内在的磅礴气势和潜在的威慑也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继《八月一日》中的叶挺将军后,吕良伟再度出演国军将领,他饰演的守城有功却险些被送上断头台的师长余程万,突破以往银幕正面将领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他面对抗命死罪与恶名远扬抉择时的矛盾与挣扎,坚韧悲情而充满人性光辉。
安以轩在《喋血孤城》硝烟弥漫的男人戏中可谓一抹温柔的亮色,旗袍加身婀娜出场,令全场惊艳。
《喋血孤城》的前身是前朝作家张恨水根据常德血战的史实写就的作品《虎贲万岁》,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军事纪实小说,饱蘸从容而激荡的浓墨真实再现了国军抗战的正面战场。影片和小说一样试图呈现尽可能真实的历史,让我们知道谁才是抗战的真正主力军。
《喋血孤城》全片90多分钟,而战争场面占2/3篇幅。《喋血孤城》表现战争的技术细节也更精细,在拍摄时用纯粹的战争场面来吸引观众,电影以手提摄影和摇晃镜头的拍摄手法在刻画战争细节时逼真而震撼,胆战心惊寒气逼人,把战争的残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从野战到巷战打足一小时的整体格局,让观众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火爆刺激的战争场面上。在服装、道具、化妆的时代还原方面更为真实,野战和城市战均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战场样貌,烟火特效方面的震撼感和真实度也大大提升,炸弹爆炸和子弹击发的音效、冲击力都具备商业片的水准,子弹击中人体、射穿钢盔也有逼真的表现,用残忍杀戮刺激观众神经的同时,让人不断反思这场血腥付出惨重的代价。
《喋血孤城》对日军横山勇的塑造没有通常妖魔化的处理,甚至横山勇还一再反对使用“不道德”武器,我方军人二虎屡次出现怯战行为和战争幻觉,真实表达了普通人内心对战争的恐惧,没有刻意拨高。苗族少女看房挣钱是为了建立家庭,姐姐阻拦弟弟为救伤员把家门拆掉,也是体现这个人物努力维系“家的完整”的思想观念。护士与连长提前圆房则是有“延续家族血脉”的用意,本片的女性角色诠释“保家”与男性角色的“卫国”呼应,是本片的两条内心情感线,凸现战争中面临死亡时人性的本真和崇高的生命意义。
有人说:“反战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你看到战争有多残忍。”,《喋血孤城》从本质上来说绝对是一部让人感到沉重的反战电影,战争的阴影虽然无法抹除,但战争电影最重要的作用是引领观影者从内心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切反思,并在残酷血腥的暴力美学之上超越狭隘的民族情感,去警醒当下与普世价值不谐和的声音。
一切正如当年《伦敦新闻纪事报》所言:“假如连这少数人都不能生还,那么保卫常德的英勇事迹将随他们英勇的死友埋葬于废墟之下,泯灭而无闻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