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房价”的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式房价”的阿喀琉斯之踵

/管益忻

 

何谓“中国式房价”?依据近来流行的有关房价之主流观点,自1986年以来,中国的房价在“天价”中一路前行,行至2009年,中国的房价给国人乃至世界上了一道难以忘怀的“暴涨菜”。俱往矣,房价风流还看今朝乎?主流观点认为,房价还将长期看涨。概而言之,天价,暴涨,长期看涨,该是中国式房价的三大特点。而论证房价长期看涨的诸种假定理由,会否成为“中国式房价”的阿喀琉斯之踵?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财经五连发》作为国内各大财经媒体中颇有建树的一个节目,其内容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是其他同行难以企及的。而出自《财经五连发》节目组的《点击年关键》更是因为其请来了各个行业里拔头筹的专家、学者以至部分官员,在中国经济半年报之际对其来一次全方位式、而又极其精当的热点把脉,故而似乎具有了风向标式的意义与作用。笔者今天要讲的是以《点击年关键之“楼市调控的力量”》这期节目中的一个细节说起,节目中,一张出自1989220《人民日报·国内新闻版》的报道告诉今天的人们,早在1989年的时候,买一套房子就要用去当时人们100年的工薪收入,温故而知今,可见,今天这种以一百年的工资收入买一套房的事实早已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因为房价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是如此之“天价”了。

同样,7月下旬,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在作客《财富非常道》之际,也曾在论证其“房价五年翻一番”的观点之际引用了一个类似的说法:北京1986年第一个商品房开盘价是1200-1500,当时也是“天价”开盘。当时的《人民日报社》评论道:像这样的房价,在北京工作一百年也买不起一套二居室的房子。金岩石认为,城市化结束之前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

如果说上述观点是多头声音的话,那么,与其完全相反的《经济半小时》关于楼房空置率的调查或许该是民生派的代表吧。根据《经济半小时》的记者调查显示,北京数个卫星城入住率很低,其房主多为投资买房。这其中,燕郊楼盘的入住不到三分之一。而对于入住率,各个利益群体也有不同的说法,中介说有三分之二,业主说有三分之一。夜晚来临之际,高耸入云的28层大楼里只能看到一两家亮灯的。采访中,有人用“鬼城”代指那些没人入住的房子,想想也真是怪吓人的!

天津的卫星城就更绝了。在天津有赫赫有名的明星楼盘红磡领世郡占地5348亩,但其中的别墅入住率也就是20%;小高层的管道煤气因为入住率太低也没能开通。而占地25000亩的京津新城,三百六七十套的别墅中,常住的可能也就一二十户。另一个项目——永定河孔雀城,其一期的入住时间为20071031,在这里,大面积的房屋处于空置状态,并没有进行装修。大片的卫星城区中的成片别墅都没人居住,透过那一片萧瑟,人们目睹着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啊,并且类似这种占地数千亩的新城建设,即便是拿去种粮食也有不少收入啊,盖了大片的好房子在那儿空着,实在可惜!

可为什么人们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呢?

关于对目前高房价的态度,笔者认为还是得用“狡猾的辩证法”来看问题。如果你的收入或者说综合承受能力够得上承受一个房子所带来的压力,你买房肯定没有问题;但如果房子会成为你的主人奴役你,就大可不必了。我们必须得承认,现阶段我们的住房观是有着很大的问题的,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会有如此之大的投资——投机成分在里边呢?就是因为这里边有利可图,而在各种言论的劝说和号召下,很多不很理——很不理智的“伪刚需”也被卷入这场“博房”大战之中。岂不知,在北上广深这几个房价畸高的城市,外地人购房占了绝大比例,而在外地人购房人中,有借钱买房的工薪阶层,有利用金融杠杆贷款购多套房子的炒房客。其实,真正的刚需是急需住房的外地进城之工薪阶层。而对于这部分人,笔者以为,就目前的教育制度而言,即便在这些一线城市买了房子,其子女也没法在当地就学。而到孩子上学时赞助费则又将是一笔巨额开支。如果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自己的孩子因父母疏于关怀而出现心理问题,事与愿违的结果怕不是谁都能承受,所以需要冷静思考。

总之,当前在每一种有关房价长期看涨的论调之中,都有一个阿喀琉斯之踵——对未来假定的“严密”的逻辑论证:假定中国的总人口不变,而每个身在农村的国人也愿意并且能够在房价持续攀升的条件下顺利进城,那么城市化进程中每年1%——即1300万至1500万人进城的说法就是对的;假定中国的产业集聚程度一直不变,假定大城市的水还够用,假定北极冰盖的融化不会对我们的沿海城市产生任何影响,那么,“房价长期看涨”的趋势性判断就“没有问题”!

只是,这些假定真的能够实现吗?必须明了,任何一个“逻辑理由”的缺位都可导致“房价长期看涨”这一结论的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