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两江
重庆南滨路 蔡律摄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世纪之交看天津,21世纪看重庆,”两江新区的成立对人们的期望作了很好的诠释。
两江新区产业布局,两江工业开发区项目主体概念开发布局上,将采取“一心、一轴、两带、五组团”模式,“一心”行政管理、中央商务中心;“一轴”——南北发展轴,联系长江、沿御临河南北向推进;“两带”——东西产业发展带;“五组团”包括汽车产业组团,物流产业组团,装备制造组团,高新产业组团及高新军工产业组团在内的五大产业发展组团。
两江新区“一心四带”的产业规划,即以江北嘴金融中心及中央商务区为“一心”,打造都市功能、物流加工、生态低碳、先进制造等四个产业带。到2020年,两江新区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常住人口规模400万左右;并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重庆中央商务核心区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6月18日挂牌成立,将重点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培育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新的增长极。它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住房双轨制改革与户籍制度改革将率先在此实施;要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进行对外开放模式的创新;要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据悉,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这五大战略性产业将在此布局。
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后,江北区的鱼嘴、郭家沱和复盛镇被规划为鱼复现代制造和物流功能区,今后,这里将成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水铁联运基地和港口物流集散地,以及寸滩港部分保税功能转移主要承接地,同时,一批国家级制造基地也将落户这里。到2020年,鱼复片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左右,居住人口达到55万,成为带动两江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鱼嘴,这片绿色的田园不久将耸立现代化工厂。蔡律摄
鱼复现代制造和物流功能区将作为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家级物流节点的重要交接平台。这里距长江只有1.5公里。 蔡律摄
两江新区对重庆发展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重庆两江新区对许多人来讲是一个概念、一个平台、一个规划、一个机制,两江新区的建设需要创造性劳动,需要许多资源的有效配置,更需要许多人的参与,只要那些用智慧、激情、辛劳的人们能够抓住机会!
两江新区已吸引世界的目光,它的成功在于吸引资源、有效配置资源、创造资源,我关注的它的产业布局给人民带来的参与机会,这是一片热土,只有那些鸭子划水、主动寻找创业机会的人们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等靠要”的心态不适合在这块土地上奋斗的人们。
我用镜头匆匆记下2010年8月,两江新区这片热土。
两江新区工业区开工挂牌 渝万亿级制造基地起航。
黄奇帆、翁杰明、童小平等等出席鱼复功能区开工奠基仪式。
开工仪式上,位于渝北龙兴镇的两江工业园区内施行爆破,并发射礼炮。爆破现场尘土滚滚,呈排山倒海之势,礼炮齐放后形成多彩烟雾,蔚为壮观。李靖 摄
两江新区工业区破土动工,爆破现场尘土滚滚,呈排山倒海之势,礼炮齐放后形成多彩烟雾,蔚为壮观。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区域,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550平方公里。两江新区计划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重庆”,即实现GDP6000亿元,工业销售值将超过1万亿元,常住人口约400万人,将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聚集、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中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新区,同时也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西部大开发的“标杆”。
朝天门大桥等成为两江新区的建设的运输动脉。 蔡律摄
两江新区轻轨抓紧建设。蔡律摄
大学城微电工业园区干道不久与两江新区相连 蔡律摄
两江新区作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必须要走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之路。到2015年,中国消费占世界的比重将超过14%,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我国国土面积的80%在中西部,国内市场潜力主要在中西部。从重庆实际出发,依托重庆较好的产业基础、技术力量、产业工人条件,除壮大既有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等优势产业外,重庆两江新区还将实施“5+3”战略性布局,包括轨道交通、核电风电等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
两江新区管委会办公楼并不起眼,然而它是两江新区建设的指挥中枢,责任重大。蔡律摄
在政策设计上,重庆希望“两江新区”能获得中央大力支持,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政策,并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重庆市财政局 蔡律摄。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0年6月24日至25日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力争新增微型企业6万户。市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主要执行单位之一,为重庆人及外来创业者提供周到的服务。
两江新区街道两侧绿化带。 蔡律摄
据重庆市政府测算,“两江新区”成立后,对西部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和矿产等能源产业发展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可促使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与西部市场协作加强,50%左右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通过“两江新区”走向西部市场,预计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
居民小区 蔡律摄。
居民小区流水潺潺。蔡律摄。
未来呈现在市民眼前的两江新区,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优美宜居的新区,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的相互协调。如,在建设过程中不破坏自然,保持区内水域、山地及原生态,占总面积超过一半,达到54%,到2020年,两江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也不会改变这一原则。
我最关心的是两江新区“一心四带”的产业规划,即以江北嘴金融中心及中央商务区为“一心”,打造都市功能、物流加工、生态低碳、先进制造等四个产业带。到2020年,两江新区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常住人口规模400万左右;并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两江新区将建成绿色宜居的生态城。蔡律摄
在产业布局方面,两江新区以“6+3”战略性布局,打造轨道交通、核电风电等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以及商贸物流、商务会展、金融服务等三大战略性服务业。
两江新区拥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扶持政策、内陆保税港区特惠政策、浦东、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现行政策及先行先试权等5大王牌政策,主要体现为:国家鼓励类产业到202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加技术性收入达到年总产值60%以上,以及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不超过10%等等,同时在两江新区内,人力、土地、水电气等综合成本仅为沿海地区60%左右。
照母山的植物园为重庆主城第三大植物园,占地5055亩。园内除繁茂花木外,还有厅堂轩榭、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山上有揽星塔、祈和坛、孝母泉等景观。照母山成为两江新区的肺叶。
笔者在两江新区朋友家里。
重庆两江新区将采取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设、土地交易、创新开发模式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重庆市政府特别赋予两江新区一些审批方面的权力,例如,3亿美元之内的外资审批,原来由市外经贸委组织审批,现在由两江新区管委会审批,这种审批方式相当快捷,投资者在两江新区可享受到重庆最好的一站式服务。两江新区的核心区域北部新区,已经建设了1500万平方米的产业楼宇,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将提供给前来两江新区投资创业的中小企业。“我们希望中小企业的进驻,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说。
目前两江新区拥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扶持政策、内陆保税港区特惠政策、浦东、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现行政策及先行先试权等5大王牌政策,主要体现为:国家鼓励类产业到202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加技术性收入达到年总产值60%以上,以及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不超过10%等等。 图为惠普公司 蔡律摄。
热土两江,已形成一个政策的洼地,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的战略平台。
衷心祝愿两江新区在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下取得巨大的成功和成就,成为中国21世纪又一个经济增长极。
蔡律 2010年8月25日
附:新区概况
位置: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
面积: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
交通:有三大交通枢纽。江北国际机场未来将是中国第四、西部最大,寸滩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大枢纽,铁路车站集聚交汇了国家八大铁路。
产业:“5+3”战略性布局,即轨道交通、核电风电等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五大战略性产业,加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
布局:新区将构建三大特色板块,即现代服务业板块、都市综合功能板块和先进制造基地板块,逐步形成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保税港区(西永和寸滩两个)、鱼(嘴)复(盛)现代制造和物流区、龙(兴)石(船)先进制造区、北部新区、空港新城、悦来会展城、蔡家高技术产业区、水(土)复(兴)生态产业区、木(耳)古(路)出口加工区等十大功能分区。
人口:现有100多万人,规划到2020年400万人。
GDP:现有800亿,规划到2020年达到6000亿。
到2012年
江北嘴、悦来会展城、寸滩保税港区、江北机场、北部新区5大核心板块取得突破性进展。鱼(嘴)石(船)片区万亿工业基地坚实起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建成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和汽车制造基地。
地区生产总值:
1500亿元
常住人口:
达到230万人
到2015年
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大提升。十大功能区全面建设,大见成效。
地区生产总值:
3000亿元
工业总产值:
超过6000亿元
常住人口:
达到300万人
到2020年
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6000亿元
工业总产值:
实现10000亿元
常住人口:
400万人左右
新区使命
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探路,创新内陆开放、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要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比肩发展,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肩负着深入推进西部省区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大流通和大融通,成为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的“发动机”和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有力促进重庆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新区定位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
-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在国务院确立的两江 新区定位中,有三条尤为引人注目:一是“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二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三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而“金融中心”、“开放门户”和“示范窗口”都是具有独特性的功能定位,极其珍贵。
两江新区由来
2008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向温总理汇报工作时,提出请求国家给重庆更多的支持。
2008年6月,200多名国家各部委官员到重庆进行调研,国家发改委提出设立两江新区想法。
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了3号文件,明确要在重庆设置两江新区。当年底温总理在重庆调研时也指出,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两江新区事宜。
2009年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重庆视察时指出,重庆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想法,主要是树立一面旗帜。
2009年4月,重庆市政府就正式向国务院报告两江新区构想方案。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两江新区批准文件(国函(201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