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乐Phone之背面


  在4月19日联想移动互联战略暨新品发布会上,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突然出人意料地发出要与iPhone一较高下的豪言壮语。

  他以希腊神话故事做比:小孩与巨人搏斗,两个人的力量悬殊。但小孩有一个优势,大地是他的母亲,每亲吻一次大地,小孩就更强壮,最终小孩依靠大地母亲战胜了巨人。联想将苹果比作巨人,自己则是小孩。而柳传志说:“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政府领导,就是我们的大地母亲。”

  在短短几分钟的讲话中,每当柳传志代表联想向iPhone发起挑战时,台下的渠道代表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旁边的媒体席却不时传来一些讪笑,似乎对联想突然以iPhone为敌开始背水一战,感到有些“无厘头”。

  其实,此次战略发布会上,联想的几款产品各个紧贴移动互联网时下的热点: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从智能手机乐Phone到智能笔记本 Skylight,再到既可以做笔记本又可以拆下来一个类似iPad的独立运行平板终端U1,由此可以看出,联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突进已经准备了良久。

  IDC资料显示,第二季度全球手机销量较上年同期减少10.8%,但跌幅小于第一季的下跌17.2%──这意味着手机终端开始呈现止跌回升的态势,同时智能手机成为移动终端的新亮点。英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 5300万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0%。这也是自2008 年第三季度以来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最为强劲的一个季度。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介于传统手机与PC之间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也让不少利润逐渐下滑的PC 厂商眼前一亮。

  很明显,联想看到了移动互联网中蕴含的机会,看到了这个领域对自身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意义。柳传志的豪言壮语并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不自量力”。恰恰相反,联想的这一次对iPhone的宣战其实是联想自身战略的一次坚决调整。

  某种程度上,iPhone只是联想用来凸显战略转型决心的注脚,而联想乐Phone要打的是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争。

  跳出PC

  在新战略发布会上,联想移动的几位掌门人悉数登场,显然他们所领导的部门将是集团未来最看重的。

  此前的2008年1月,联想曾把联想移动以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掌控的弘毅投资等多家私募基金。当时联想在发给媒体的一份声明文件中表示,“出售手机业务有助于联想贯彻其长期策略发展重心,使集团及管理层可以专注发展其核心个人电脑业务,同时也使其手机业务得以独立运营,制定自己的战略方向”。

  这只是给外界的一个说法,事实上出售手机业务完全是为了“甩包袱”。联想移动2008年1月3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联想移动销量同比下滑 31%,综合销售额为1.08亿美元,占集团总销售额的分量已经缩水为2%,手机业务毛利率第三季度在18%~19%左右,处于亏损状态。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手机市场开始了迅猛的变化。在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智能手机的增长引擎不但没有熄灭,反而在软件应用的带动下更加动力十足。实际上,虽然大多数手机厂商将iPhone视为入侵者和强大的对手,但是不得不说iPhone同时也扮演了新一代手机市场的启蒙者和救世主。其 AppStore的经营模式引发了新的市场增长,通过软件带动硬件销售的模式不仅肥了苹果一家,其带动效应更是放大到了整个手机市场。

  不少手机厂商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手机巨头诺基亚今年一季度每股盈利相比2009年增长40%,是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索尼爱立信也在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盈利2100万欧元(合2850万美元)。

  手机市场的回暖是不争的事实,联想买回联想移动也就顺理成章。当初卖掉是由于赔钱,而现在买回则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据知情人士透露,回购之时联想已经开始意识到未来移动终端的战略意义。

  2009年11月27日,联想集团对外公布将以现金和联想股份作价2亿美元收购联想移动的所有权益。联想买回的理由是:“在联想全球PC业务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将移动互联网视为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联想已经为赢得这一市场进行了长时间的、充分的准备,自主研发了软硬件整合的、全球一流的创新产品,不久将在国内率先推出。”

  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联想现在真地跳出传统PC的概念,开始对移动终端业务寄予厚望了。

  CEO杨元庆称,相信移动终端将在5年内超过PC,营收占到总公司的80%。而联想高级副总裁陈绍鹏则通过数字来支持杨元庆的这一说法:“中国PC市场装机总量有2亿台;在未来的3年至少会出现1亿台的市场。中国现在的手机用户大概6亿户,未来的3年增长2亿,就是8亿户。到2015年的时候,所有的手机都会变成智能手机。我们不那么激进。8亿里,有30%变成智能终端就是多大的市场?所以杨元庆的想法一点不激进。”

  集团军强攻

  此次联想移动战略发布会上,虽然乐Phone是主角,但是显然联想走的并不是iPhone“一机打天下”的路线。由几位高管演绎的短剧分别推出了多款产品:包括智能手机乐Phone,智能笔记本Skylight,以及多款轻薄笔记本和颇具特色的U1。

  虽然柳传志称:“联想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反复研究以后,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但是事实上,柳传志不是乔布斯般的偏执狂,联想也不是苹果那样的先锋型企业。

  对于联想而言,乐Phone绝对不是iPhone那样的产品。联想移动总裁吕岩赋予乐Phone的使命就是:“首先要把这款手机卖出感觉来,大家会陆续看到针对不同制式的乐Phone都会、推向市场,这是一个维度。另外一个维度是价格定位,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要看中国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正在调研,如果需要我们也会再推这样的一个产品或者是高低档搭配。当然,如果这款产品就能做到上下通吃的话,我们就不会再推,这是很自然的。”

  显然乐Phone只不过是联想移动互联的先头部队,做一番市场探测。虽然联想方面的说法是乐Phone主要针对国内的白领市场和企业用户,但是接下来联想是否会丰富其产品线,甚至瞄准其渗透率较高且与国际品牌厂商竞争不是十分激烈的中国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2009年8月联想手机销量增幅达到24.4%,份额上升0.5个百分点,GSM市场占比为5.2%,整体市场占比为4.5%。这是联想移动“出走” 以来份额最高值,一举超过摩托罗拉,在GSM和整体市场中均排第三位。在一线城市中鲜有身影的联想能够超越摩托罗拉获得如此高的份额,主要是由于在二三线城市中,低端GSM机的优势较为明显。而联想PC之前在这些市场的渠道优势或许将成为新型移动终端登陆的桥头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联想针对iPhone 的挑战,很可能是虚晃一枪的市场宣传策略而已。

  而且,不要以为联想是“赌产品”,联想的打法历来是集团群推进。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产品集团总裁刘军揭示了联想此次、移动战略以集团军方式作战的意图:“今天的主角是乐Phone,但在联想移动互联网研发的流水线里面还正在开发其他的产品。这里面包括可以替代上网本的轻薄、随时互联、待机时间长的、带键盘的产品;也包括不带键盘的、大屏幕的平板的Pad产品。”

  就联想推出的几款产品而言,可以看出联想此番了下了不少功夫。首先是智能电话乐Phone,除了配置强大以外,其内置的多种适合国内手机用户的应用也确是一个卖点。这方面联想的做法十分讨巧,虽然苹果AppStore的内容超过13万个,但是联想显然不想拼数量。吕岩告诉记者:“我跟贺志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TO)研讨过iPhone的优势,它有很多的应用,其中前1000个应用是99%的人都用的,因此我们特别关注这1000个应用在 AppStore的体验。”除此之外,乐Phone采用了推送技术,主动提供端到端的推送服务。对于手机用户而言,很难实现PC终端那样的海量浏览,所以推送服务能够更容易地将内容送达手机用户,替运营商推动移动增值业务。

  联想的另外一款产品则是智能本Skylight,作为第一款智能本,其拥有了轻薄、续航时间长等特点。比起上网本而言,它的一个进步就是界面和系统设计更加适合互联网浏览,采用“六分屏”、“三分屏”设计。再有就是今年在CES展上亮相的另一款重头产品——U1双模笔记本,独特之处在于用一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两种使用模式——每个都有自己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它们既可协同,作为一台标准笔记本电脑来用;又可将屏幕部分拆卸,作为一台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平板电脑独立使用。

  联想希望依靠一系列的、多种多样的移动终端来占领市场。当然,消费者认同度是联想试水移动终端领域的最关键战役。

  不买Palm立足国内

  美国智能手机厂商Palm经营危机一出,就传言联想意欲竞购Palm。如果回顾联想PC的发展历程,似乎联想作为竞购者之一的确有据可循。

  2005年渴望全球化的联想,选择通过收购外资品牌取得全球化的突破,斥资12.5亿美元购得IBM全球PC业务,这次收购的确让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但是联想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漫长的整合过程让联想疲惫不堪,曾经寄予厚望的美国市场也没有如想象般向联想打开大门;大批来自政府的采购没有落入联想手中,反而流向了美国本土厂商惠普和戴尔。

  此次联想竞购Palm的消息一出,就有不少分析人士提出“联想千万不要穿新鞋走老路”。随着惠普以12亿美元购得Palm,为这一场收购风波画上了句号。

  或许联想真的曾经考虑通过收购的方式来实现联想移动的国际化,但是最终联想选择了一条更加务实的道路:先巩固国内市场。经过几轮竞购消息的热炒,Palm的价格已经接近联想当年收购ThinkPad的价格,这比联想回购联想移动的2亿美元要多出6倍。最后的事实显示,联想决定放弃“豪赌”,Palm这样的“烧钱公司”更适合被财力雄厚和品牌影响力更大的老牌PC巨头惠普收购。

  如果联想考虑收购Palm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敲开国际市场,那么对于惠普而言,收购Palm的意义则远远不是获取市场份额这样简单。虽然WebOS已经不是强势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但是在未来智能手机竞争中,很有可能呈现谁掌握操作系统平台谁就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局面。显然惠普不仅仅希望成为一家能够制造智能手机的厂商,而是希望成为一种标准的制定者和拥有者。

  如果惠普依靠自己的资金实力帮助Palm完善软硬件两方面的设计,那么惠普就可以在不借助微软与谷歌操作系统的前提下,依靠其在供应商谈判中的强大优势使Palm降低成本,再利用自身强大的渠道优势盘活Palm这整盘棋。那么对于产业链上的所有厂商而言,“HP+Palm”将是一个足以令微软们和诺基亚担忧的强劲对手。

  由此可以看到惠普的坚决与野心,而联想显然还不适合大面积征战全球移动通信市场。这一次联想的战略很清晰,将称霸全球移动产业的不确定性留给惠普,柳传志直言:“我最高期望当然是他们能够全球化,但是在近3年之内要牢牢打住本土,而且要把中国树上的果子摘下来,中国的市场也非常巨大,以中国市场的优势为基础,到那个时候出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联想目前的战略焦点还是在国内市场,而此次战略转型对于联想而言意义重大──首先转型移动互联,以求获得新利润增长点的战略是绝对正确的,毕竟在全球移动终端回暖的前提下,已经有不少其他手机厂商的财报数据摆在眼前;而在产品和应用平台上下大功夫,批量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终端+应用”的模式也是正确的,未来移动互联终端将呈现多样化路线,采取集团军作战的方式赢面将大大提升。

  至于乐Phone在中国市场上与iPhone的较量是否有希望胜出?这恐怕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两个产品在中国的主战场,很可能根本就不在一个地方。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于联想移动来说还言之过早,站稳中国市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