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许良英先生祝寿的想法已经有20年了!1989年2月,因考虑到1990年许先生70岁,我和武文生想编一本纪念文集,当把这个想法征求一些朋友意见时,有的朋友说“周培源、王淦昌等老先生都是在80寿辰时搞得纪念活动,出了文集,现在时机不适合,等许先生80寿辰时再说吧。”2000年5月,许先生80寿辰,我去许先生家商量怎么办,许先生不同意搞得太复杂,最后还是采用了以浙江大学老校友老同学为主的一次餐叙,出席这次餐叙的有:许先生王来棣夫妇、叶笃正、黄宗甄、范岱年、李佩珊、武文生和我等人。2009年,许先生89岁,当时我听人说生日“做九不做十”,90周岁要提前一年过。当时想搞一个主题活动,许先生提出以“中国向何处去?”为主题。他给了我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资料,我看了后,感到这个主题不是很合适,提出应该以普世价值为主题。因为关于普世价值刚刚举行了一个研讨会,许先生发表了精辟的观点。这件事也就放下了。最近听说许先生的学生王作跃在美国提出要给许先生搞一个祝寿活动。许先生总算答应了,同意若干朋友和弟子写一些回忆文章,届时搞一个生日聚会。
许先生5月4日的生日一直拖到8月2日才举行派对,这主要是因为在美国的王作跃、胡大年回国的时间一直未定,最后确定为8月2日。陈恒六买了一束鲜花,刘兵买了一个生日蛋糕,我买了一提果篮。我与武文生最先到了许先生家,之后许先生的四个学生陆续到达。在许先生家,王作跃谈的话题最多,在谈话中王作跃确实显示出一个历史学家的风范,关键谈话录音、关键叙述的反复提问。11点半我们一起到了中关村苏浙会饭店,许良英先生和王来棣先生和他们的的孙女许萌也一起去了饭店。
在饭店既没有喝酒,也没有很多客套,王作跃宣读了美国的科学史家霍尔顿和巴蒂施给许先生的生日贺信。许先生的四个研究生也回忆了在上学时的一些情景。王作跃的回忆显得更加正式,他说许先生给他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做一个诚实的、有质疑精神的学者。在派对结束之前,我讲了许先生的五大贡献。
为庆祝许先生九十寿辰,我花了很多时间考虑许先生对中国、对社会、对思想界到底有哪些贡献,能比较久远地影响历史的进程。我认为许先生有五大贡献是长远的持续的,并将日益发挥重大作用:一是关于科学史,二是关于爱因斯坦的研究,三是关于民主的研究与启蒙,四是关于反右运动的历史反思,五是关于普世价值。
(1)关于科学史。许先生从小就对科学十分着迷,1955年,许先生范岱年合著的《科学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许先生、李佩珊主编的《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组织科学家为书记处成员和国务院领导讲授科学技术知识,第一讲就是由钱三强讲授科学史,讲稿是许先生和李佩珊起草的。在讲稿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论断就是“科学和民主是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现代国家赖以生存的内在动力。”
(2)关于爱因斯坦的研究。许先生从小就十分崇拜爱因斯坦,初中二年级就为爱因斯坦的故事所吸引。18岁时精读了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书中很多道理对许先生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57年反右运动时,许先生被定为右派分子。他选择回乡务农“自谋生路”。1962年于光远给许先生寄来《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选择拟目》,要许先生参加编译工作,许先生表示愿意参加这项工作,从此许先生走上了研究爱因斯坦的道路。许先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爱因斯坦研究学者之一。《爱因斯坦文集》共三卷,这套文集出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的思想,胡耀邦看了之后也向人们大力推荐此书。
(3)关于民主的研究与启蒙。许先生八十年代初关于民主的最主要的文章是《论科学与民主的社会功能》。1992年许先生发表在《未来与发展》杂志上的《没有政治民主,改革不能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1989年以后,许先生与夫人王来棣全力研究民主的历史与理论,希望能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些贡献。
(4)关于“反右”运动的历史反思。80年代以来,许先生一直致力于理清“反右”运动的历史真相,他认为这是我们国家走向民主走向和谐的基石。
(5)关于普世价值。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使得普世价值的讨论骤然热了起来,许先生积极参与这场讨论,指出普世价值中的价值实际上就是道德准则或道德标准。许先生在《炎黄春秋》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2008年8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路上,途经泰国曼谷时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引用了许先生关于普世价值的观点,“正如中国科学家许先生所说:‘向往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普遍人性’”
许先生今年九十岁了,但他思维敏捷、身体健康、这是他身边的学生和朋友的幸事,也是中国的幸事。祝许先生长命百岁,也祝中国的民主事业健康发展。
2010-06-08 | 陈大同:从创业到高技术制造业产业组织
2010-05-19 | 与创业者讨论商业模式
2010-05-10 | 叶东:从硅谷风投到中国清洁经济布道者
2010-05-03 | 我所重视的高新区的五个指标
2010-04-30 | 硅谷与中关村:科学的经济功能
2010-04-28 | 玻尔文献室:量子力学与中关村
2010-04-23 | 机会均等与藏富于民
2010-04-21 | 硅谷创新的秘诀:天使投资
2010-04-19 | 中关村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最闪耀的名片
2010-06-17 | 利玛河边的遐想
2009-08-17 | 思考中国百年科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