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类金融生态概念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定位
“金融生态”是周小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按照“生态”一词的本意,是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或者说是指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可推导出,研究“金融生态”的视角,一方面是环境对金融的制约和影响,以及如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则是金融对环境的适应性,如何从环境的角度优化金融行业及金融市场主体。从这样另类的解释出发,金融生态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金融行业生态、银行业生态、某一类银行生态等多个层次。本文从城市商业银行的角度,重点探讨城市商业银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问题,试图从生态环境的特点出发来框定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定位。
一 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遵循符合自身生态特点的发展定位
任何一个生物体都必须在适合自身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够生存。“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之所以有这样一幅生动活泼的画卷,是因为各个生物体都有效地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适应了不同的生存发展环境。如果“鱼”要“击长空”,“鹰”要“翔浅底”,必然是死路一条。这也正如我们金融行业面临的情况,产品、服务乃至发展定位的严重趋同,求大求全的惯性偏好,扼杀了诸多的特色和比较优势,使得不少的金融个体在看似轰轰烈烈的加快发展中误入歧途,逐步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终只能饮恨退出市场。面对全球化的金融竞争,民族金融业必须认真思考发展定位问题,这一点,对于作为“草根金融”的城市商业银行尤为重要和关键。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定位应当怎样,监管部门的规划是一回事,实际的运行是另一回事。因为定位归根结底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银行、客户和发展环境持续互动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要不断地分析所处生态环境,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变化来不断地优化发展定位。换言之,就是必须遵循符合自身生态特点来进行定位。在生态环境的要素中,政策环境或者说主要是监管当局的政策要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遵循自身生态特点来进行发展定位,主要应当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思考的原则。在整个金融行业中,有银行业,有证券业,有保险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就银行业来说,有国有大银行,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城市商业银行,有城市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机构进入和业务进入的步伐在加快,民族银行业的多样性也在不断探索中。在这样一个庞大而动态的系统之中,城商行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比较优势有哪些,生存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必须有一个冷静而清晰的判断。二是监管导向的原则。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地位的轻微性和自身决策风险的恒常性,在进行发展定位时坚持监管导向是十分重要的。坚持监管导向,可以有效地减少决策风险,有利于在稳健规范的轨道上快速发展。如果偏离监管导向,容易产生决策的失误和区域性风险,也极可能导致监管部门的制约、处罚乃至摘牌。三是环境许可的原则。既要考虑市场需要什么,也要考虑自身能够做什么,哪些是政策所禁止的,哪些是政策所许可的,哪些是自己的比较优势,哪些是自己的相对劣势,哪些客户是忠诚客户和目标客户,哪些客户是过路客户和临时客户,哪些业务是盈利业务,哪些业务是纯粹的服务性业务,哪些产品是支柱性、品牌性产品,哪些产品是边缘性、附加性产品,凡此种种,都必须认真地进行思考。
按照系统思考的原则、监管导向的原则和环境许可的原则,城市商业银行就能够在艰辛探索中找到符合自身生态特点的“鱼的浅底”和“鹰的长空”,进而不断地调整、优化和确立自身的发展定位。
二 城市商业银行现有生态环境描述
城市商业银行的生态环境,可以从政策环境、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从政策环境来说,主要包括金融产业政策、央行和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等。政策环境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平等的,但是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其对政策环境反应的差异性。目前与城商行相关的最应当引起关注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国家扶持小企业、三农、非公有制企业和消费信贷、充分就业的政策导向,为城商行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引导。第二,严格的资本约束,包括资本充足率、单户贷款比例等指标的监控,对城商行的贷款投向和投量形成了重要制约。第三,更加市场化的金融改革取向和鼓励创新、按风险程度分类监管的监管趋向,对城商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刺激城商行优胜劣汰、加速洗牌的重要指针。
从市场环境来说,主要包括信用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结构、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程度等等。城商行所处市场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与客户信息的不对称性。越是大客户,越是大的集团客户,这种不对称性越严重。除了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因素以外,城商行作为一个小银行在与大客户商业谈判中很难处于真正对等的地位。第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容易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如何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支持地方经济良性发展,对城商行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第三,与地方经济的共生性。作为一个区域性银行,城商行必须以支持地方经济为己任,地方经济繁荣,城商行不一定必然繁荣,但是地方经济衰败,则城商行必然衰败。这种与地方经济的共生性是其他大银行所没有的。
从竞争环境来说,主要应当分析城商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从优势分析,核心是决策链条比较短,对市场诉求反应快,经营比较灵活,更加贴近服务的对象,机制、体制、产品、服务等更容易创新,即所谓“船小掉头快”。从劣势分析,核心是缺乏系统支持,决策风险比较大,受资本金、网络和地域制约明显,发展空间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缺少“船大抗风浪”的气派。
归结城商行生态环境特点,无论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还是竞争环境,总体上处于相对的劣势,但是在大的劣势中又有其一定的比较优势,有其生存发展的政策土壤、市场土壤和竞争土壤,可称之为“草根金融”。这种“草根金融”的特性决定了城商行必须沿着科学的发展定位开拓奋进,必须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定位错误,很可能形成大的震荡和波动,甚至全盘皆输。
三 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必须定位于“小”
定位于“小”,就是要把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定位于区域性,定位于小客户,也就是监管部门要求的“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选择这一定位,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城商行是一个小银行,对于大客户“看不准”、“吃不动”、“赔不起”。“看不准”,是因为城商行信息渠道狭窄,专业人才匮乏,决策能力有限,对大客户和大项目缺乏把握风险的能力。“吃不动”,是因为受资本金制约,单户贷款比例等极易超标,贷款投量难以达到大客户的要求,即使勉强留住客户也往往是“为别人养孩子”,最终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不起”,是因为拨备覆盖率有限,靠资本弥补损失的能力太差,如果一两个大客户贷款出现损失,很可能导致城商行倒闭。基于这几点,城商行做贷款业务必须定位于“小”,必须时时注意分散风险。
定位于“小”具有可行性。比如小企业贷款,其“小、频、急”的特点正好与城商行“快捷、方便、灵活”的经营特色相适应,“小小联合”是最佳的选择。
定位于“小”也具有良好的效益前景。小客户贷款事关就业问题,因而既有广阔的市场,又有政策的大力驱动。由于贷款难问题在小客户领域表现突出,利率的风险定价和市场化上浮相对容易操作。同时从实践来看,个贷、微贷、银行卡等都是发达国家银行业的重要效益产品,正在成为角逐目标,事实证明风险是比较小的。
四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基调必须定位于“稳”
定位于“稳”,就是说城市商业银行必须立足于稳健经营,走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不能盲目地追求上规模,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监管要求的严格性和城商行防范风险的脆弱性决定了其发展基调必须定位于“稳”。如果忽视了稳健运行,忽视了规范经营,必然要陷于盲目的狂热型发展,最终必然要翻船。与大银行相比,城商行的风险暴露迅速而直接,市场退出也比较容易,成本低而且影响面小。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城商行必须更加自觉而坚定地立足于稳健经营。
五 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特色必须定位于“快”
定位于“快”,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反应快、决策快、办理业务速度快的优势,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能不能体现“快”的经营特色,是能否实现“小”的市场定位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大银行最大的弊病在于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太慢。某国有银行的行长曾十分感慨地说过,四大银行就像一个巨大的恐龙,反应太慢了。某保险公司的老总也曾感叹,现在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了。所以速度十分重要。还有一种说法,在当今时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一切都变化太快了。如果对市场的变化不能快速反应,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恰恰在这一点上,城商行具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层级少、决策链条短,正是因为层级少、决策链条短,市场信息才能迅速地反映到决策层,决策层才能迅速地做出决策,决策信息才能迅速地转化为业务办理过程。也唯其如此,城商行才有了比较优势,才能够有自己的目标客户和发展空间。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防止“快”的异化。一是异化为“乱”。“快”是建立在“稳”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按照既定程序,不能靠拍脑门、凭印象、靠感觉决策,不能失控,不能盲目地求“快”。二是异化为“慢”。就是逐步地被国有体制“化”掉了,自觉不自觉地向国有银行的某些不良习惯学习、靠拢。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听不到了,决策层的拖拉习气和官僚、衙门作风滋长了,执行力下降了。要防止这种从“快”到“慢”的异化,就要做到三条:必须广开言路,规范流程,确保市场的信息、一线的情报、客户的需求快速地反馈给决策层;必须改进决策层作风,科学民主,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确保快速决策和科学决策;必须抓好团队建设,确保各项决策的快速执行和准确执行。在这三条当中,第二条决策层的作风是最关键的。
六 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方略必须定位于“精”
定位于“精”,就是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树立“细节最优”的理念,通过细节、细致、细心、细微的管理和服务,达到工作流程化、流程环节化、环节细节化、细节最优化,逐步打造“精品银行”。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的严峻性,“小”的目标市场、“稳”的发展基调、“快”的经营特色,都决定了在管理上必须定位于“精”。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所有目标、适应生态环境的切入点。
首先要靠创新求“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城商行虽然有种种劣势,但是其决策快的特点决定了在创新方面大有可为。其次要靠严格求“精”。在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都要大兴严格、谨慎、细致、审慎之风。不能把“一团和气”误认为是“和谐”,防止出现“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是工作做不好”的情况。第三要靠人本求“精”。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物化为人,提升企业的发展品位和人的发展层次,谋求股东、客户、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以上仅是一点浅见。概言之,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准确把握发展定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断开拓生存发展的空间,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金融生态环境,并通过自身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