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散文作家五岳散人炮轰北京市胡乱改地名


 

著名散文作家五岳散人

 

炮轰北京市胡乱改地名

 

陈绪国

 

昨日,著名散文作家五岳散人在他的博客中,以《不能崇文宣武徒留混账东西》为题,炮轰北京市在区划合并中拟撤销“崇文区”、“宣武区”两个历史文化名区,而代之以“东城区”、“西城区”这种不伦不类的地名。

《不》文的第一个理由,是将有特色的文化名区竟然改成了“混账东西”的名称:

今天早上,在老北京看来是个噩耗的消息终于传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就是说曾经有过的北京崇文、宣武二区从此消失,代之的是原本就有的、只有方位而没有特色的东城区、西城区。

也确实的,合并归合并,地名归地名。东城区与崇文区合并就合并罢,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地将有特色的“崇文区”改变为没有特色的“东城区”?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地将有特色的“宣武区”改变为没有特色的“西城区”?简直是不可思义!

也许,决策者的理由也雷人:东西南北中嘛,3岁小孩都知晓的常识。搞个东西,就是东西了。然而,用均衡论的眼光来审视一番,是东西的,也不是东西。东西的方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你站在东方的东边,东方成了西方;你站在西方的西边,西方成了东边。所有东西,毫无特色可言。“崇文区”、“宣武区”是历史名片,所搭载的文化底蕴,不是用东西可以代替了的。相反地,人为地湮没历史文化,岂不强奸民意,舍本逐末?

记得05年,广州市也搞过两区合并之类的举措。做法与北京市有所不同。譬如,将东山区与越秀区合并之后,改名为越秀区,广大市民共认这种改法很得体。东山区与越秀区都是历史名片,但越秀区的名片比东山区更大,东山也没有什么特色,所以然,取越秀而舍东山就很得体。当然,当时来说,官方与民间的意见分歧还是有的。关键在于,改地名要有理性而非激情。

《不》文的第二个理由,是要将更合适与一般合适区分开来:

不能崇文宣武,徒留混账东西——并不是东城、西城这种称谓不合适,但北京需要有那种文化所萃的地名,才能保证它的文化传承。如果北京城里全是东方广场而没有了恭王府的话,这就已经不是北京了。

其实,五老所担心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记得北平(北京)城刚刚解放那阵子,共产党和解放军的首长们费尽心机,用和平解放的办法来换取北京古城的文化古迹原汁原味。但是不久,在地方政府利益的驱动下,大量文化古迹被毁损,荡然无存。好好的古城墙,好好的四合院,好好的古建筑,一切的一切,大量文化古迹被毁损,荡然无存,甚至于将特大型钢铁厂、化工厂、染织厂、重型机械厂等污染企业也一同进驻京城扎起根来。

当然,保留文化名片与“大量文化古迹被毁损”并无必然联系。作者用“混账东西”来咒骂,不是用于侮辱某些人的,而是用于抨击这种不伦不类的行为和名字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是1200万北京市民的首都,也是14亿人民的首都,不是官僚机构和官僚主义者的首都。维护首都的文化尊严,维护首都的崇高威望,是全北京市人民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北京市区划改名,最好是民主一点,最好是由全北京市人民和全中国人民都来参与献计献策,不能随心所欲,更不可以搞独裁主义。

五老先生的博文发布以后,在网友中产生了共鸣。众多网友肯定了《不》文的积极进取精神。盛赞该文,尽管措辞严厉,不乏真知灼见。有网友跟贴,直斥官方“搞独裁主义”,并说将这种人说成官僚主义是抬举他们了,他们甚至于比八旗子弟都不如!

北京市的“不能崇文宣武徒留混账东西”,到底如何针锋相对?人们将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五岳散人的三级宪政博客2010-7-3 105554—不能崇文宣武 徒留混账东西

 

 

字数: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