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本月11家基金公司基金募集申请获受理

  本月内刚刚获批成立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的首只基金发行申请,已于23日被证监会确认接收。这样,本月内共有13家基金公司递交了基金募集申请材料,其中11家获得受理。

  值得关注的是,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于7月20日注册成立,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近一年多来获批的首家基金管理公司。根据证监会昨日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情况,该公司拟发行的首只基金为策略优胜股票型基金。证监会公示的材料还显示,上周有2只基金递交申请,除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外,新华基金公司递交的是中小市值优选股票型基金发行申请。此外,于7月15日递交申请的大成深证成分40ETF及其联接基金发行申请已于22日获得证监会正式受理。

  ●反弹中急变招 部分券商自营闪电增仓

  作为市场的主力投资机构之一,在忍受了A股长达半年的连续阴跌之后,券商自营的操作心态开始和散户趋于一致。随着近期股市反弹,一些券商甚至在10余个交易日内,就完成了自营从轻仓到重仓的“变脸”。

  “只看技术,不看估值”。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券商自营业务相关人士谈到目前的操作思路时,均表示估值已不再成为其目前加仓个股的依据。

  据记者了解,在此操作思路指引下,这些券商中多数自营仓位在本轮股指反弹中急速提升了2至3成,且均在个股上投入重兵。

  从轻仓到重仓

  从轻仓到重仓,这对于理性的机构而言通常需要一个牛市的周期,但一些券商自营部门却只需短短10余个交易日。

  上半年股指的暴挫导致了券商自营一度大幅减仓。但自股指7月初反弹以来,压抑已久的券商自营突然迸发出强烈的增仓热情。

  昨日,上海某大型券商自营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市场的下跌已经持续了很久,目前市场反弹的趋势良好,如果不抓住机会的话,该公司自营业务全年的盈利目标无法实现。

  深圳某中小券商自营业务负责人称:“每个自营老总都有把成绩单做漂亮的冲动,由于三季度宏观资金面预计比较宽松,近期我们已把仓位从3成左右提升到了6成。”据记者了解,其他一些券商近期也已将自营仓位提升至5-6成。

  三类散户特征

  技术派,短线操作,重仓个股。这些类散户特征如今在券商自营身上一一体现。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不少券商自营已经对估值理论丧失了信心,那些具备明显估值优势的股票不再对其具有吸引力。

  记者根据截至目前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报统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包含券商的上市公司有8家。在这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共有9家券商自营或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在列,而这8家上市公司动态PE在大多在50倍以上,其中一家上市公司的动态PE甚至达到了170倍。对此,一深圳券商自营负责人表示,A股的估值体系已经紊乱,无法再用估值理论进行资产配置。

  此外,由于目前股指的长期走势并未明朗,因此一些券商自营选择了快进快出的操作手法,并且试图通过重仓持有个股来实现短期收益的最大化。“目前只能跟着市场走,比的就是谁手快。”前述上海券商自营人士说。

  事实上,早在前两年,券商这种短期化的操作手法就已初露端倪。记者对比2009年三季度末、2009年年末、2010年1季度末券商持股情况发现,券商持股上市公司的名单变化较大。

  此外,记者在上述8家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发现,部分券商重仓持有个股的现象明显。如方正证券持股占方圆支承(002147)流通股比例5.28%,招商证券持股占圣农发展(002299)流通股比例达7.61%。

  前述深圳券商自营负责人指出,随着市场整体赚钱效应的缺失,券商自营重仓个股的案例今后会越来越多。

  ●券商自曝家丑:"抄袭门"折射内审漏洞

  日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东兴证券分析师“抄袭门”事件,将分析师这个群体推上了风口浪尖。究竟是抄袭还是借鉴,已不是事件的焦点。现在,人们关注的是,分析师研究报告抄袭,究竟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还是个别现象?事件的背后又折射出行业内怎样的现状?

  又一起证券分析师抄袭他人研究报告事件曝光后,关于此类报告如何走到市场上更值得业内思考。

  昨日,多位券商研究部门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雷同”报告多次出现说明研究机构在公司内部流程和外部监管中制度上的漏洞亟待堵住。

  内部审查松懈

  昨日,一家中部券商研究所负责人指出,抄袭报告能走到台前,相关研究所的监管流程有很大的责任。据他介绍,行业内,多数分析师报告发布之前,都要经过相关负责人审查,确定没有问题才能发出。

  但据了解,很多中小券商研究所在这一管理环节上执行存在漏洞。上述负责人坦陈, 分析师作为研究报告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存在抄袭或者借鉴其他机构研究报告的动机。据其分析,“证券分析师存在绩效考核压力,由于一定要出报告,而由于水平不够或者是时间紧张,证券分析师在撰写报告时借鉴其他机构的报告就不难理解了。”

  北京一家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也向记者证实,目前研究卖方市场竞争激烈,证券分析师压力很大,研究报告有所借鉴或出现雷同并不奇怪。但他强调,出现完全抄袭的报告是极个别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券商的审查流程中就应该会消除这种情况。

  那么,这一极端的报告是如何突破内部审查走到市场上呢?前述中部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分析,如果分析师在报告生产链条上所处位置比较重要,研究报告可能会在较少审查的情况下通过;二是与审查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直接关系。“不少小公司在把关时常存在不严格的情况。”

  一家位于北京的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分析,目前不少公司的内部审查机制很松懈。原因至少有三点:一是公司的报告审查人员精力有限,不太可能精细阅读市场上的众多报告;二是审查人员一般不提防全文抄袭这种极端现象,而且即使会审查报告内容,但也不会将报告内容和其他公司已经发布的报告作横向比较;三是分析师对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参考也是行业内正常现象。

  探索外部监督

  谁能为研究报告把关?有券商研究所负责人直言,“寄望公司审查制度对防止抄袭报告负责不太现实”,其一,公司审查人员不可能看太多报告;其二,审查人很难大面积去做横向比较。而且,对同行兄弟公司的报告进行借鉴、参考也是行业正常现象。而另一方面,要求监管层进行监管也没有必要,因为研究所作为卖方机构,从商业上存在自律要求,而且报告发生过多抄袭现象在买方那里一定会穿帮。

  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另一位北京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认为,抄袭事件一方面反映部分证券分析师道德水平、职业素养的确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更加反映出用监管制度来维护研究市场诚信的重要性。他分析,“作为从业人员,证券分析师不可能不知道抄袭报告的性质和风险,但由于违规成本太低,因此就有人敢以身犯险。”

  该负责人建议,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建立职业监督机制。诸如,针对不同程度的雷同报告,对其作者进行扣分,以提高违规成本,一旦证券分析师扣分分值达到一定程度,分别给予警告或者实行行业禁入等处罚。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可考虑针对研究报告立法;同时,大力发展独立第三方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这种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机构的,最好能由政府来主导组建,或者利用独立的第三方财务机构等。此外,开启民间智慧,利用“山寨分析师”的民间研究力量,参考他们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

  ●基金谨慎"补库存" 看好短期反弹

  上证综指在市场极度悲观中走出"七连阳",基金对于市场的看法也在犹豫中有所修正,部分基金在上周小幅加仓。加仓的重点则放在了上半年被基金大幅减持的周期性行业上,除了看好反弹行情外,前期股票仓位较低,目前需要"补库存"也原因之一。

  基金小幅加仓

  在市场整体悲观之际,上证综指却在上周创出年内最大周涨幅。部分基金开始看好市场短期反弹,谨慎小幅加仓。

  国都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测算,上周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小幅回升,近六成基金主动加仓,超高仓位基金数量有所增加。具体来看,341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不包括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仓位较前周上升0.74个百分点,上升至72.71%。剔除各类资产市值波动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基金整体也表现为主动加仓,主动加仓的幅度为0.72个百分点,选择主动加仓的基金占比为59.2%。

  值得注意的是,就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六家基金公司而言,上周六大基金公司出现近期罕见的一致加仓动作,其中易方达、华夏和嘉实的加仓幅度相对较大。

  在多数基金看来,由于市场出现的恐慌心态,造成了前期市场的大幅调整,但随着宏观经济各项数据的不断出现,恐慌情绪已经大为缓和,"目前市场的反弹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和需求"。不过,对于反弹行情能走多远,多数基金经理心里并没有底,近期基金仓位依然会维持在相对底部。

  回补周期性行业

  如果要问基金近期"补库存"的重点何在?那么答案肯定是周期性行业。在2季度遭遇基金大幅减持后,周期性行业再入基金"法眼"。无论是进行战略配置还是参与"估值修复行情",至少短期来看,低估值的周期性行业再次受到基金青睐。

  招商证券表示,从基金仓位变动和市场指数波动的时点来推断,基金在7 月份至今增加了周期性行业的投资。除了看好周期性行业的反弹外,前期股票仓位较低,目前需要"补库存"也是一个原因。

  事实上,基金2季度大幅进一步减持了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机械设备、金融保险和采掘业等周期性行业,业内人士开始担忧,市场一旦转守为攻,基金的调仓能力和应对能力会再度遭遇考验。

  此外,"回补"周期性行业的另一个逻辑在于,多数基金认为,周期类股票的低估值和安全边际远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中高估值成长股。其次,虽然政府调结构的态度是坚决的,但必须认识到,调结构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促进就业始终是宏观经济政策最核心的内容,因此未来有选择的政策放松将会成为大概率事件,而这必然会给周期性行业带来机会。

  ●两市资金净流入27.66亿元

  7月26日,A股市场小幅震荡上行,上证指数收于2588.68点,上涨0.65%;深成指收于10591.13点,上涨0.60%。成交量方面,当天沪市总成交885.89元,深市成交786.46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672.35亿元。

   从资金流向来看,深市的主力资金呈现明显流入的状态。据大智慧统计,周一沪市A股资金净流入4.89亿元,沪市B股资金净流入19.57万元;深市A股资金净流入22.78亿元,深市B股资金净流出38.34万元,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入27.66亿元。

   在众多行业板块之中,机械、农林牧渔和酿酒食品行业资金流入情况较为明显。其中,机械行业资金净流入金额最多,达到2.22亿元。同时,农林牧渔和酿酒食品行业资金净流入金额也分别达到1.87亿元和1.79亿元。此外,券商、银行和煤炭石油行业周一呈现资金流出状态,其中券商和银行业的净流出资金额分别为1.68亿元和1.49亿元。

  ●券商资管二季报披露完毕 "六大门派"平均仓位六成

   随着各大证券公司旗下集合理财产品二季报陆续披露完毕,券商资产管理部门的“独门重仓股”以及仓位情况纷纷浮出水面。统计数据显示,东方、中信、中金、国信、光大、华泰等六家业内最负盛名的券商资管部门仓位差距显著。截至6月30日,最激进的中信证券仓位逼近8成,国信证券仓位最轻,不足四成。六大券商旗下29只产品的合计市值达248.7亿元。

   有意思的是,拥有非限定性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国信证券反倒是最为“保守”的券商。二季报显示,国信证券旗下7只集合理财产品上半年末的资产总额合计达61.25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金这一科目合计资金达36.27亿元,占比59.22%。也就是说,国信7只以投资股票为主的理财产品有约6成的资金处于空仓等待阶段,后续弹药相当充足。

   业内人士表示,国信证券产品仓位较低也与数只产品年内发行不久,尚未充分建仓有关。“金理财-泰然1号”、国信证券“金理财6号”成立时间较短,接近9成的资金还在观望。科达机电、安泰科技是“国信系”的最爱,分别进入四只和五只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合计持有股数均为686万股。

   仓位最重当属中信证券,旗下4只集合理财产品上半年末的资产总额合计54.77亿元,银行存款不过11.16亿元,占比刚超过20%。虽然仓位较重,但中信旗下产品的持股较为分散,持仓市值最大的是双鹤药业,中信证券“优选成长”、中信理财2号合计持有双鹤药业676万股,按6月30日收盘价计算,持仓市值1.75亿元。

   素来给人感觉投资风格激进的东方证券上半年出人意料地略显保守,旗下6只集合理财产品上半年末的资产总额合计54.22亿元,银行存款尚有25.45亿元,占比47%。近乎半仓的东方证券理论上在下半年的投资中会相当从容,不过,具体到单个投资标的上,东方证券仍然较为激进。二季报显示,东方证券在农产品的仓位明显较重,东方红3 号、东方红4 号和东方红5 号三只集合理财产品均大量持有农产品;两只产品持有农产品的股票市值均超过其总资产的9%,逼近10%的持仓红线。

   其他三家券商,中金公司旗下资管产品仓位62%,华泰证券50%、光大证券71%。总体而言,六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扎堆”持有股票的现象较为常见。以五粮液为例,中金股票策略、“金理财”价值增长、中金股票精选、国信证券“金理财6号”、中金配置、中金安心回报和“金理财-泰然1号”7只集合理财产品的前十大市值股票名单之中均有其身影,合计持股数量达555万股,持仓市值约1.3亿元。

   统计显示六大券商资管部门旗下29只产品上半年持仓市值最高的股票为农产品和伊利股份,持仓市值均超过3亿。其中,农产品分别进入光大集结号、东方红3 号、东方红4 号和东方红5 号四只集合理财产品的前十大市值股票名单,合计持股数2273万股;伊利股份被7只产品选入前十大投资股票,合计持股1080万股。此外,浦发银行、上海医药、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也被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密集持有。

  ●货币市场资金面:三季度总体料好于二季度

   我们认为,从季节特征看,三季度货币市场资金面总体好于二季度的可能性较大;从月度表现看,在经历了7月的显著改善后,8月资金面可能再度趋紧,9月资金面则居于两者之间。

   综合对冲系数

   具有明显季节特征

   广义地看,货币流动性回笼方式包括央票发行、正回购发行、财政存款增加、存款准备金上缴,而投放途径包括央票与正回购到期、财政存款减少与外汇占款增加。与公开市场净回笼规模这一绝对指标相比,流动性回笼总额与投放总额之间的比值(简称综合对冲系数)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各类因素对市场整体流动性的综合影响,并可视为素有市场资金面风向标之称的回购利率的先行指标。

   2001-2009年的历史数据显示,综合对冲系数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2001-2009年,6-8月综合对冲系数均值低于3-5月的概率达到80%,考虑回购利率变化相对于综合对冲系数存在1个月的滞后反应,这意味着7月-9月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均值低于4-6月平均水平的可能性较大,即三季度货币市场资金面总体好于二季度。

   资金面:季中偏紧两端偏松

   从7月对冲系数测算结果看,假设2010年7月新增财政存款3900亿元(2002-2009年7月新增财政存款高于5月水平的概率达62.5%,7月新增财政存款均值亦高于5月平均水平,因此预计新增财政存款略高于5月水平),新增外汇占款1200亿元(7月至今NDF反映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为1.534%,较6月均值高0.21%,2002-2009年7月新增外汇占款较6月扩大的比例达62.5%,因此预计7月新增外汇占款规模略高于6月),同时假设公开市场操作对冲系数保持当前0.7倍的水平,则7月综合对冲系数上升至1.02倍,达到6月综合系数的3.6倍,但仍低于3-5月平均1.38倍的水平。考虑到1个月的滞后因素,在7月资金面得到明显改善后,8月资金面可能再度趋紧,但相对于2季度而言,仍处于相对宽松状态。

   从资金面月度季节特征看,历史数据显示,2001-2009年,6月综合对冲系数均值低于5月的概率达到90%,意味着7月资金面相对于6月出现好转的可能较大;7月综合对冲系数均值低于6月的概率仅为10%,意味着8月资金面相对于7月趋紧的可能性较大;8月综合对冲系数均值低于7月的概率达到80%,这意味着9月资金面相对于8月宽松的可能性较大。从6-8月综合对冲系数的历史平均水平对比看,6月平均综合对冲系数为0.68倍,7月平均综合对冲系数为1.11倍,而8月综合对冲系数为0.98倍,考虑回购利率变化相对于综合对冲系数存在1个月的滞后效应后,在三季度中,7月资金面最为宽松,8月最紧,而9月居中。

  ●光大银行IPO对资金面冲击有限

  光大银行与农行融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更重要的是,两者发行所处的时点不同,因此光大银行上市对资金面不会造成太大冲击。随着上周以来央行逐步加大回笼力度,7月初以来资金"盛宴"已告一段落。

  据中国证券报7月27日报道,农行IPO尚未满月,光大银行新股发行又近在眼前,资金面警报似乎又再度拉响。对此,分析人士表示,光大银行与农行融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更重要的是,两者发行所处的时点不同,因此光大银行上市对资金面不会造成太大冲击。

  5月中旬开始,贯穿整个6月份,市场资金面日趋紧张,货币市场利率逐波上扬,直到7月初农行IPO结束,资金面旱情才得以缓解并逐步恢复到目前的宽松状态。而恰恰是在6月底,农业银行IPO重装登场,市场不免将此波资金面的旱情与农行IPO得出因果结论。7月26日,光大银行新股发行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对于恢复宽松不久的资金面来说,光大银行IPO的正式启动是否意味着又一场旱情的来临?

  对于上述疑问,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光大IPO与农行发行之时有很大不同,预计不会给市场资金面造成太大冲击。

  首先,农行发行时,正是银行系统年中考核期,此前各商业银行受存贷比指标影响纷纷增加备付,全国性商业银行一度由净融出转为净融入。在银行系统资金面趋紧的背景下,农行IPO对资金面叠加效应被显著扩大。现在银行系统年中考核期已过,大行已由净融入回到连续净融出,资金面恢复宽松,光大IPO的冲击效应也将下降。

  其次,从融资规模来看,本次光大银行IPO计划发行至多70亿A股,募集资金在200亿元左右,远小于农业银行A股600亿元左右融资规模。

  第三,事实上,2010年以来因新股发行价进一步市场化和股票二级市场持续大跌,新股发行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干扰日益有限。从农行申购冻结资金情况来看,农行冻结资金仅4800亿元,大大低于几年前工商银行发行时的冻资规模。而据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统计,近来各周新股申购累计冻结资金余额最高水平逐级回落。分析师表示,预计光大银行发行定价同样较缺少吸引力,因此不会对市场资金产生显著冲击。

  在央行连续8周、累计近万亿的救灾式流动性注入之后,近期市场资金面不但已重回宽松,而且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滑,甚至似有再度泛滥之势。7月26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隔夜品种报1.47%,较上周五(7月23日)上升4BP;7天品种报1.73%,下降5BP。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上周以来央行逐步加大回笼力度,7月初以来资金"盛宴"已告一段落。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表示,随央行继续适度净回笼以及债券一级市场保持较大扩容,市场资金面的推动力量仍将逐步递减。

  全国性商业银行每日正回购交易金额与逆回购金额的比例可反映市场主要资金融出机构的资金头寸松紧情况,并对R007具有一定先行意义。上周该比例迅速回升至40%左右,接近5月中旬资金逐步抽紧时的水平。华泰联合表示,随全国性商行每日正回购交易金额与逆回购金额比例的较快回升,以及本周央行有望继续净回笼资金,预计R007将由1.80%以下开始回升向上。

  此外,信达证券也表示,尽管目前资金面呈现宽裕局面,货币市场利率高位回落,但导致资金面紧张的因素并没有根除,资金面很难持续宽松。一方面,目前国内股市、楼市的糟糕表现,导致"热钱"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流入;另一方面,鉴于三季度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将加速发行,预计2010年三季度的财政存款将高于二季度并对资金面构成负面影响。

  ●港澳资讯·大盘分析:股指挑战60日均线反压 量能略有缩减

  昨日两市股指承接昨日盘升惯性,小幅震荡盘升挑战上档60日均线反压,因买盘动能略有缩减,使得盘中回抽五日均线整固,尾盘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全天分别上涨16.65点与63.18点。盘面上,因为天津欲2000亿规划新金融中心使得滨海新区板块上涨3.66%居于涨幅榜之首,其余黄金、有色、农产品板块也都有相对活跃表现。

  预计短期股指仍有惯性上扬挑战60日均线动能,但成交量如果再度萎缩,短线或有较强势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