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峡流传的一个段子


网上就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有网民把几年来媒体对三峡工程报道的不同标题放在一起加以比较,2003年的一个标题是“三峡大坝可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2007年标题是“三峡大坝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2008年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2010 年则是“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通过这种罗列,调侃者表达出一种三峡大坝作用曾被夸大的看法。这种表达虽然简洁明了,但却是很明显地“断题取义”。实际上,看新闻内文可知,每个标题都有各自不同的语境:2003年说三峡可抵挡可抵挡万年一遇洪水,是指坝体很难被冲垮;2007年说可防千年一遇洪水,是指蓄水位提至175米设计高度的防洪能力;08年说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是指当年蓄水位提至156米时的防洪能力;至于今年“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 则是在普及一种对三峡大坝作用的客观认识。

 

今年洪水期间,关于三峡大坝的普遍质疑是,既然本次洪水规模已经逼近98年大水,长江中下游普遍受灾,为什么三峡大坝还要向下游泄洪?这岂不是水上加水的“逆调节”?对于公众的这一误会,水利专家给出了充分的解释:三峡大坝虽然是在向下游泄洪,但它已经把洪峰通过时的7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蓄存了3万立方米在水库中,也就是削峰3万立方米每秒,如果没有三峡大坝的拦截,下游防汛形势将更为严峻,“至少要增加10万劳力上堤巡堤查险”。而大坝之所以没有将所有洪水都拦截,一方面是因为长江下游干流尚未发生严重危险,同时,也是为了给未来不可预知的洪水预留下库容量。

 

 三峡大坝从立项到建设,曾经经历了数不清的讨论与争议。既然大坝的存在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那么,延续当初的批评与争议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意义,最重要的是客观认清三峡的具体作用,澄清认识误区。通过这次洪水,相信公众对三峡大坝的了解将大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