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


昨天看了《唐山大地震》,或许是前期宣传看多了,没有预料的那么感人,但还是有很多时候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特别是那两个母亲的戏,让我对母亲的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徐帆饰演的母亲是被媒体热炒的对象,她所表现的隐忍,负疚,牺牲,都在默默无言中一点点渗透在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渗透在她与孩子的每一个互动中,更深藏在她伤痕累累的心中。电影中的那句台词,足以震撼每个人:地震倒塌的楼房建起来了,但她心里倒塌的房屋始终没有建起来。她在自己心的废墟中生活了整整三十二年。我想这三十二年的岁月,她不是用年计算的,是用月计算的,是用天计算的,是用小时计算的,是用分秒计算的。那384个月,11520天,27万个小时,1659万秒,她是在怎样的煎熬中度过的,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作为旁观者,除了同情的眼泪,更多的是敬佩,她的坚毅和刚强,是无私的付出与牺牲,那种近乎救赎的牺牲,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伟大与力量。

还有那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养母,她临终前的那些话,表达了内心深处多么深切的无奈与无助?尽管她也是那样真切的付出着,关爱着,心疼着自己的丈夫、没有血缘的养女,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性格,还是因为方法,她总是得不到应有的慰籍。对于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她是多么悲哀,多么沧桑,多么寂寞,又多么困惑与不知所措呀!

在我们讴歌徐帆扮演的母亲的同时,这个养母似乎是更加需要怜爱的对象。

哈哈,就在我写完这篇博文的时候,恰好看到了一个电视节目,讨论关于代孕妈妈的伦理问题。其中一个叫陈岚的情感作家说的一句话,特别让我感动,她建议大家都来关爱那些被遗弃,在流浪的流离失所的孩子们,领养他们,不要太在意所谓自己的孩子,因为在几百年前,人类共享的是同一个基因。

我们不禁要问:何谓母亲?是血缘?是基因?还是爱?